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6 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06:16
2页
26《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2.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4.背诵全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提出预习中难理解的字词解释(注意加点字)课内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为坻()青树翠蔓()俶()尔远逝悄怆()幽邃2.给下列句子标注停顿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心乐之()水尤清洌()斗折蛇行()悄怆幽邃()4.本文选自,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之一的柳宗元,此文写于柳宗元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2.背诵全文。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5.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学习过程(一)翻译课文,注意以下难句。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共同探究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2\n1.作者游览小石潭的顺序是怎样的?2.请你用小石潭真(美、静、……)来形容,你对小石潭的感受?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理由。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4.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三)小结全文课内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