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22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05:28
4页
短文两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2|、赏析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赏析课文的意境和精美的语言。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水中藻()荇()交横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下列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n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两篇短文的创作背景,把重要信息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2、朗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尝试理解课文大意,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写在下面的空白处,以便课堂上交流解决。二、学习·研讨1、导入。2、交流预习。3、朗读课文。4、研读赏析。(1)《答谢中书书》这篇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山川之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结合具体的语句作一点赏析。4\n(2)《记承天寺夜游》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的语句作一点赏析。巩固·延伸(一)课内语段阅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选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的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松柏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吧。B、水中藻荇交错,是竹子、松柏的倒影。C、水中的藻荇交错,就像竹子、松柏在水中的倒影。D、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选文中描绘月色的句子是。这一句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了一个的美妙境界。3、选文第二节从表达方式看,侧重于,表现了作者的心情。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的“闲人”是指。(二)课外阅读。[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4\n[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节叶具焉()(2)节节而为之()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不超过12个字)。17.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