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5藤野先生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5藤野先生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docx 2022-08-25 22:04:55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藤野先生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学习重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拘泥.(nì)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B.匹.(pǐ)配戏谑.(xuâ)风光旖.(qí)旎C.参与.(yǔ)弹劾.(hã)审时度.(duó)势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教师参考:“泥”在当“固执”讲时读“nì”,如“拘泥”、“泥古”;“识”在当“记”、“记号”讲时读“zhì”,如“标识”。“与”多数时候读“yǔ”,但在表示“参加”的意思时应读“yù”,如“参与”、“与会”等。“度”当“推测、估计”讲时读“duó”,如“揣度”、“度德量力”、“审时度势”等;“轧”表示“碾、滚压、排挤”的意思要读“yà”,如“倾轧”,而表示“压”(钢坯)的意思则读“zhá,如“轧钢”。“结束”的“束”应读shù,可以排除D项;得出答案为A项。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A.角jiǎo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B.笼lóng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C.量liáng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教师参考:为D。因为A项“群雄角逐”中的“角”读juã;B项“烟笼雾锁”的“笼”读lǒng;C项“量体裁衣”中的“量”读liàng。13、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A.比喻借代夸张B.比喻夸张反语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二、一读课文,扫清障碍研读第二部分。14.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4—5段,思考下列问题4\n(1).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2)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优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4).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15.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接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2).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并完成下表。①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16.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24—31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2)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3)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4\n(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17.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2—35段,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18.课堂小结。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三、二读课文,练习讲析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1)提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从结构上看这段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句话?(2)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3)被刺痛了的人(我)。】(3)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4)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5)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那时那地”。是指在仙台讲堂里看时事影片时。“我的意见”指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6)“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7)(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4\n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和喝采。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8)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叙述为主,(二)段以议论为主。四、课堂训练《补充习题》。五、学生总结梳理课堂知识点【课外拓展】1.《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题。2.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教后记: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