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01:11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1、文学常识。本诗的作者是,原名,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便是江河的处女作,本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2、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静谧()     闪烁()    朦胧()  憧憬()    劫()难     凝()望    颤()动       覆()盖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4、我能从课文中找出与以下解释匹配的重点词语。 ():更加觉得珍贵。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安静。 憧憬:向往。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灾难,灾祸。 ():不清楚,模糊。 5、关于朦胧诗朦胧诗是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4\n。内容含蓄,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二、自主探究1、这首诗多用的修辞手法, 以为主要意象,来表现的主题。2、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表。意象特点联想光明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可怕、寒冷、残酷 3、用“”划出诗歌中反复的一句诗句。用“”划出以下词语或短句。“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肯定)“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否定)4、相似或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分析上述句式,明确前一诗节是结构,而后一诗节是结构。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通过听读全诗,想像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小节的朗读处理得,第二小节的朗读处理得相对。2、分小组自由朗诵,体会意境。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的,一种是的。3、这两种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对否定,对的热爱与追求。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思维思路:找出意象,抒发情感)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对的否定,抒发对的向往和追求。(二)深层探究 小组选一句找出最感兴趣的诗句,相互交流你的感受。(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提问: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4\n(2)“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提问:“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提问:“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提示:从感官上去理解)(三)归纳总结。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四、拓展延伸 1、请你积累几句有关星星的诗句,最少两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2022.安徽)跌倒牧也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所以4\n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调皮的明明把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你根据开头四句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诗中补写出两句。3、(中考预测题)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示例:微风吹过,送过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A.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B.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C.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D.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