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风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00:44
4页
13风雨重难点: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小贴士课前早知道█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能力目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学法指导学法小窍门运用侧面烘托来表现风雨:如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了雨中的垂柳、杨叶、芦苇、尽管没有“风雨”二字但无处不在描写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试着运用一下侧面烘托的写法。组长评价:预习巧导航1.读了课文你想到哪些含有“风、雨”字的成语?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偌大( ) 刹那( ) 蜷曲( )倏忽( ) 栅栏( ) 葡萄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各段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4\n第1段: 树林子 第2段: 柳条 杨叶 芦苇 第3段: 羊 女孩牵羊 第4段: 葡萄蔓 苍蝇 第5段: 鸟巢 鸟 第6段: 废纸 猫 瓦片 第7段: 浮萍 池水 鱼 第8段: 小屋木架、油灯、老头 孩子们 课堂深探究写景句的赏析角度:1.从一系列的生动形象的形容词(尤其注意叠词)和动词入手。2.所运用的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拟人:将……人格化,赋予它人的灵性,生动活泼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排比: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3.从有关手法上说: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正面与侧面相结合;虚实结合。1.自主学习,精读品析。(感受风雨画面)品析句子的思路、方法:可从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或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加以品析。 例句:“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用 拟人 、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葡萄蔓 被风刮得藤蔓脱落 的特点。侧面烘托 风之猛烈 。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猛烈。4\n(2)“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答: “撑着”“撞”“又直撑”“跌倒”这些动词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羊在大风中寸步难行的状态,从侧面烘托了风力之大。 2.合作探究,体会妙处。(1)本文课题是《风雨》,可全文竟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人说课文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说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何不同。 侧面烘托。文中两处写到了“雨”,一处是第6段的“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二是结尾“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地放出去……”都写得很含蓄。课文大部分篇幅都写狂风下景物的模样,显风之威猛,情势之紧急,景物之纷乱,有一种“急”的情调。到了结尾,转而写室内,老人在土炕上捶腿,小孩惊喜地叠着纸船在门外放出去,气氛不甚紧急,行文节奏舒缓了,孩子们带来了欢喜的情调。(2)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课文的两处,说说作者抓住了景物怎样的变化,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对点及时练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偌大( ) 栅栏( ) 倏忽( ) chà 那 quán 曲 zhuī 形2.下列句子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是( )A.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B.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C.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3.请你写出带有“风、雨”字的两句诗。4\n , 。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能否把“惊喜”改为“欢喜”? 自我反思港:失误点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