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1:59:00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伤仲永》【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及文言词活用。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教学难点】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一、出示幻灯片,设计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过渡:种子尚且如此,没有经过后天的培养都会失去生命力,那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会是一个什么结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伤仲永》。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时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之一。”叫一名学生回答,教师选择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拓展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文学家。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一)出示幻灯片:1、即/书诗四句2、并/自为其名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不能/称前时之闻5、泯然/众人矣6、今夫/不受之天7、得为众人/而已耶?请一名学生读出上面的七个句子,尤其注意黑体字的读音。教师过渡:朗读文言文,停顿很关键,如果读错了停顿,会妨碍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上面的七个句子已经给大家标出了停顿,请按照所示读出来。提示:为什么当我们读的停顿过于明显时,会造成把一个句子读成两个句子的情况呢?怎么才能既读出停顿又不会读破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得出结论:读文言文的停顿时,应该把停顿处的前一个词语拉长声音,这样才能读出文言的韵味。学生试朗读。(二)出示幻灯片:无标点朗读请一名学生进行无标点朗读,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层次。四、复述。积累词语,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进一步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其他同学。3\n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掌握情况,五分钟后进行班内交流。老师提醒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2、一词多义【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环谒于邑人:向。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3、词类活用【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作动词。【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作动词。接下来请几名同学复述课文大意。教师过渡:王安石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悲剧故事,那么文中的方仲永经历了几个变化阶段呢?学生思考,课堂交流,得出结论:阶段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阶段二:“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阶段三:“泯然众人矣。”教师启发:作者写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有何不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赞叹;遗憾;痛心。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教师过渡过渡:文章里除了塑造了方仲永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各给他们下一个评语,用“一个的仲永,一个的父亲,一群的乡邻。”说一句话,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交流,发言。教师认真倾听,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疏导。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方仲永是一个悲剧,他父亲的“不使学”造成了他的才思衰竭,最终泯然众人;方仲永也是一个闹剧,众乡邻的盲目推崇、不加保护也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方仲永的悲剧造成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原因的,令人扼腕叹息。五、感悟。学会鉴赏,学以致用。出示幻灯片九:“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这是刘熙载评价王安石文风的句子,请同学们找找看,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种特点来呢?画出来,并做旁批。同时出示幻灯片十:“忽啼求之”:一个“忽”字写出了五岁的小仲永在“世隶耕”的家庭背景下索要书具的突然,令人啧啧称奇,为后文埋下了伏笔。3\n学生们依照老师的示范,自读文章,找出用词凝练的词语,并做批注。班内交流。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送给学生五句格言,齐读一下。牛顿说: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在你的心里,天才还是什么?请以“天才就是……”写一句话,进行自写格言比赛。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