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1:53:21
16页
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陶渊明,生字注音;2、熟读课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学习重难点】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学习流程】预习导学各组长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各题,检查后推荐展示。1、介绍陶渊明:2、解释“记”: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写在文中。俨然()阡陌()豁然()怡然()人语云()诣太守()屋舍俨然()便舍船()垂髫()刘子骥()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2)具答之:5、解释加点的词。(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7)诣太守(8)欣然规往(9)未果(10)才通人(11)乃不知有汉(12)后遂无问津者(13)落英缤纷(14)豁然开朗(15)阡陌交通(16)悉如外人(17)黄发垂髫(18)并怡然自乐(19)咸来问讯(20)不复出焉(21)既出6、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6)豁然开朗古义:今义:(7)仿佛若有光古义:今义:15\n(8)芳草鲜美古义:今义:7、解释下列多义字:(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复复前行不复出焉(3)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寻寻向所志寻病终(5)寻处处寻之寻向所寻(6)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既出,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7)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闻之,欣然规往8、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2)鱼人甚异之(3)处处志之(4)未果9、根据文意,补充括号内省略的成分。(1)()见渔人,乃大惊,问()从来。()具答之。(2)林尽()水源。10、请你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意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本文以为线索,依次写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的桃花源。13、阅读课文,组内互译全文,疏通文意。推荐展示。15\n学习研讨阅读课文,组织研讨,完成下列各题。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4、文章以寻找桃花源失败结尾,有何意义?5、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6、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拓展学习(一)阅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各题。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2、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3、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n(二)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6、读了课文后,你赞同最后一段“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的说法吗?为什么?22、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掌握古文体裁“铭”“说”;了解刘禹锡、周敦颐;2、背诵课文,掌握文言词语;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5\n【学习流程】陋室铭预习导学组长组织小组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古文体裁。铭:2、介绍作者。刘禹锡: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写在文中。德馨()调素琴()案牍()甚蕃()淤泥()濯清涟()()亵玩焉()噫()鲜有闻()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6)无案牍之劳形5、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6、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7、阅读课文,组内互译全文,疏通文意。推荐展示。学习研讨阅读课文,组织研讨,完成下列各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在课文中将短文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2、短文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4、“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5、全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拓展学习15\n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爱莲说预习导学组长组织小组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古文体裁。说:2、介绍作者。周敦颐:15\n1、解释加点词。(1)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3)予谓菊(4)濯清涟而不妖(5)香远益清(6)亭亭净植(7)不可亵玩焉(8)出淤泥而不染(9)花之君子者也(10)陶后鲜有闻(11)宜乎众矣4、解释多义词。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2、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2)香远益清5、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阅读课文,组内互译全文,疏通文意。推荐展示。学习研讨阅读课文,组织研讨,完成下列各题。1、“予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莲”有何特点?2、文章写了三种花“菊”“牡丹”“莲”,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3、文章主要写“莲”,为何又写“菊”和“牡丹”?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拓展学习一、学习了《陋室铭》与《爱莲说》,哪篇文章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15\n二、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②陶后鲜有闻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欢哪种花?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23*核舟记【学习目标】1、积累:有关魏学洢与《虞初新志》文化知识;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5\n组长组织小组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列各题:1、介绍有关文化知识。魏学洢:《虞初新志》: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写在文中。器皿()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八分有奇()()二黍许()箬篷()石青糁之()多髯者()衣褶中()袒胸露乳()与苏黄不属()诎右臂()一楫()椎髻仰面()壬戌()()甫刻()篆章()3、解释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解释多义词。(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濯清涟而不妖(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5)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其船背稍夷其色墨则题名其上(6)为为宫室器皿鸟兽中轩敞者为舱5、词类活用。(1)箬篷覆之(2)石青糁之(3)竖其左膝(4)居右者椎髻仰面(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石青糁之(7)诎右臂支船6、解释重点词。(1)能以径寸之木(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6)中轩敞者为舱(7)雕栏相望焉(8)清风徐来(9)水波不兴(10)其两膝相比者(11)佛印绝类弥勒(12)矫首昂视(13)神情与苏黄不属(14)珠可历历数也(15)其人视端容寂(16)其船背稍夷(17)勾画了了(18)其色墨(19)其色丹(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1)技亦灵怪矣哉7、文言句式。(1)判断句。找出判断动词。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5\n(2)倒装句。分析倒装类型。其两膝相比者。则题名其上。为人五,为窗八。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翻译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其人视端容寂。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⑥技亦灵怪矣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9、诵读全文,组内互译文章,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学习研讨熟读课文,合作研讨,完成下列各题。1、梳理文章层次结构,并概括内容。(在课文中完成)2、文章首尾呼应的两句具有概括性的句子是什么?全文的结构顺序是什么?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介绍的顺序依次是什么?4、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以“中间—船头—船尾”顺序,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5、请在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核舟所刻内容。拓展学习(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15\n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选文前三段按 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1)苏东坡(肖像特征):(2)佛印 (神态特征):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6、从全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2、阅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流程】预习导学阅读课文,查阅资料,自主完成。组长检查,推荐展示。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15\n(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2、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在文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通假字。(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废疾者4、古今异义。(1)女有归古义:今义:(2)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义:今义: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1)修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谓是谓大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4)独矜、寡、孤、独人不独亲其亲(5)亲人不独亲其亲人不独亲其亲(6)子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7)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6、词类活用。(1)选贤与能(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7、解释重点词。(1)大道之行也(2)男有分(3)是故谋闭而不兴(4)是谓大同(5)盗窃乱贼而不作(6)故外户而不闭8、翻译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5)男有分,女有归。9、背诵课文。翻译全文,疏通文意。15\n学习研讨阅读理解,合作研讨,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将课文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在课文中完成)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生活的?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拓展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各题。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有哪些?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25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2、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学习重难点】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学习流程】预习导学朗诵诗歌,查阅资料,自主完成。15\n(2)杜甫“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在文中。岱宗()夫()如何青未了()生曾云()决眦()搔更短()不胜簪()石壕吏()老翁逾墙走()邺城戍()()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3、解释加点词义。(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荡胸生曾云(6)决眦入归鸟(7)会当凌绝顶(8)烽火连三月(9)家书抵万金(10)浑欲不胜簪(11)老翁逾墙走(12)吏呼一何怒(13)听妇前致辞(14)三男邺城戍(15)存者且偷生(16)室中更无人(17)请从吏夜归(18)急应河阳役(19)犹得备晨炊(20)夜久语声绝4、分析三首诗的体裁,并在原文中用“|”给三首诗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5、熟读背诵诗歌,结合资料疏通文意,把握诗歌内容。学习研讨一、朗诵《望岳》,合作研讨,完成:1、全诗紧扣“望”字写景,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所“望”的?其“望”的顺序是怎样的?2、首联“望”的角度是怎样的?写“齐鲁”广阔大地有何作用?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3、颔联“望”的角度是怎样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4、颈联“望”的角度是怎样的?“荡胸”“决眦”写出了诗人此时的什么心情?15\n5、尾联与前三联有何不同?此联化用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含义深刻,在此有何意义?6、本诗写于杜甫青年时期,正值李唐太平盛世。透过本诗,让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青年杜甫?其诗风格有什么特点?二、诵读《春望》,合作研讨,完成:1、了解杜甫写作此诗时的背景。2、诵读诗歌,品析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1)首联、颔联写景抒情。首联描写了什么景?两联抒发了什么情?首联写景:两联抒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A.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B.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3)颈联、尾联直接抒情。这两联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4)概括诗歌主题思想:三、诵读《石壕吏》,合作研讨,完成:1、《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1)梳理诗歌情节过程。(在原文中完成层次层意)(2)“有吏夜捉人”交待故事起因。“夜”说明了什么?“捉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3)“怒”与“苦”各写谁?有何表达作用?15\n(4)概括诗歌主题思想:拓展学习1、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提示: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描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