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上册26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6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docx 2022-08-25 21:46:20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古文二则》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3、“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  C.死于安乐       D.衡于虑课题《古文二则》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重点实虚词;了解课文层层推理得出结论和从历史事例归纳出结论的写法。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一、默读探究,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明确: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2、“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什么作用?“必”字说明什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必”字说明经受磨难是成就人才的必然途径,这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人才须经历哪几方面的磨难?又有怎样的好处呢?明确:经历三方面磨练: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1、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助词“的”)(2)、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指代“小城”)(3)、委而去之(代词,代那座城池)(4)、寡助之至(动词“到”)(5)、亲戚畔之(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代词,这个)人也,必先苦(困苦)其心志,劳(劳损)其筋骨,饿(饥饿)其体肤,空乏(资源缺乏)其身……(2)困(苦)于心,衡(同“横”,梗塞)于虑,而后作(奋起);征(观察到,检验)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3)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到达了极点)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3\n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组号学生姓名:二、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相长》:1、《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主要是教育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总结。那么,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道理呢?2、探究课文的论证思路:先谈吃,采用设喻比方,引申出学习的重要。再进一步论述在学与教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自我反省,自我督促。最后得出结论: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示例:人不要贪图享乐安逸的生活,要有忧患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发奋学习,好好生活。二、阅读《教学相长》,回答问题。1、这篇短文选自《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在流传的版本是西汉戴圣编撰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2、解释加点的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2)、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4、这篇短文讲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开篇以“佳肴”入笔,有怎样的作用?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比喻、对比论证的手法,使读者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起到教育的目的。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问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享乐)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振作奋起(有所作为)。3、作者认为造就人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章第①自然段使用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列举6位历史上身在逆境之中而担负大任、有所作为的名人,为下文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增强了语气,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3\n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