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语文版
docx
2022-08-25 21:44:27
9页
第三单元检测题(90分钟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啜泣(chuò) 悲剧(bēi) 尽管(jìn) 爱憎(zēng) B.筛选(shāi) 薄雾(wù) 颤动(chàn) 爱慕(mò) C.序跋(bá) 奄奄待尽(yǎn) 攀附(pān) 绕圈子(rào) D.糟粕(pò) 阴霾(mái) 头衔(xián) 堂吉诃德(kē)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装聋作哑 周密构思 放弃企图 再接再厉 B.融会贯通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投地 C.建筑雕刻 孤陋寡闻 洋洋大观 鸦雀无声D.外界刺激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A.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C.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家〉的序和跋》——巴金——现代作家B.《读〈堂吉诃德〉》——海涅——德国诗人C.《论语》——孔子——春秋D.《永远新生》——吴冠中——当代油画家、国画家5.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4分)书籍是什么?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说:书籍是。6.综合性学习。(6分)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心灵,学校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的成语,请你至少写出两个。(2分)(2)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并简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1分)(3)有人认为,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今后网上阅读将会取代传统阅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9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昉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 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大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 人情的共性决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造。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7.“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指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1分)8.文中加点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9.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中走出来的?(2分)10.选文最后一句话(画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11.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冯友兰9我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现在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在读的时候,还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当然,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要过河拆桥。然而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12.本文阐述的读书观是什么?(3分)13.文中说读书应“精其选”,作者推荐哪一类书应精读?精读的方法是什么?(3分)14.文章标题“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具体指的是什么?“过河拆桥”一词有何妙处?(4分)15.品味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三)(2022·江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9“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勳”的笔画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画少、字画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動”。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動”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勳”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9随着年龄增长,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注】①九宫格: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②動:“动”的繁体字。③爨(Cuàn)宝子:人名。后文“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④弘一:人名。16.文章回忆童年的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0分)20.根据要求作文。(1)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说“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又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呢?要求:以“勤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九年级的我们正处在读书的黄金年龄,读有益的书会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读有害的书则后患无穷,我们或许会因此步入歧途,不辨忠奸。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你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要求:请以“我的读书生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600字左右。九年级语文(下)(语文版)第三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C(A.jìn—jǐn;B.mò—mù;D.kē—hē。)2.B(丢人显眼—丢人现眼,出人投地—出人头地。)3.C(原文横线前有“所以”二字,“所以”代表前后的因果、照应关系,我们据此可知“所以”前后的语句应有因果、照应关系,原句横线后“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一句与前面的“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9一句相照应,那么从语句的对应关系来看,横线处所填内容应与“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一句相照应;同时从“而对于少数好书”一句中的“而”字来看,横线处所填内容应与后面构成转折关系。从这两方面我们可推断出答案应为C。)4.C(《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而不是孔子所作。)5.示例:高尔基人类进步的阶梯(本题实际上是根据前文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需注意:话题统一,修辞手法统一,句式特点统一,内容立意要高。)6.(1)示例:开卷有益韦编三绝学富五车(2)示例:我向大家推荐《西游记》。《西游记》以其丰富多彩的想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3)示例:网上阅读因其方便快捷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阅读不能只是贪快的“浅阅读”,更要进行思考,因此,网上阅读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我们在解答综合性学习题时要根据情境,恰当表达。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有对特定情境的要求。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要切合主题,符合情境;二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7.反传统:“反”为动词,“传统”为宾语。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传统”为宾语。反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反传统”为宾语。(此题需要在理解各短语意思的基础上解答。) 8.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任何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的艺术都不能代表传统。(明确反问句的相关知识: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9.唐朝 《红楼梦》(平时多阅读名著,此题就可轻松应对。)10.“孝子”只知死守传统,不知变通,不知天外有天,显得孤陋寡闻,盲目排外,毫无创新意识可言;“浪子”不守传统,全然抛弃传统,一味盲目崇外,精华糟粕不区别,照单全收,没有自己的一点东西,没有自己的一点创新;“回头浪子”则是既收外守内,对外来品有所舍,有所取,对传统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联系全文内容正确理解。)11.立足传统,并不断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立足自身,借鉴他人,取优舍劣,扬长避短。惟有如此,方可由旧出新,由今生久。(概括文段大意,正确作答。)12.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此题关键是找准信息所在段,找出文章中心句。本文第1段明确提示了本题答案。)13.“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文章第2、3段中有明确的提示答案,我们加以提炼即可。)14.知其意,就是知道了语言文字的意思以后,就扔掉这个拐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贬词褒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标题的含义”在原文中倒数第2段有着明确的解答,我们加以提炼即可。“过河拆桥”这一词语的妙处,我们可从词语的原始义和语境义两方面综合进行分析。)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语言文字比作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说明语言文字对理解书本意思的重要性。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赏析句子,我们一般可从四个方面赏析:一是赏析句子精彩的修辞手法;二是赏析句子优美精当的词语;三是赏析句子灵活多变的句式;四是赏析句子深邃的哲理意蕴。此题我们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916.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从整篇文章来看,文章分前后两部分,前面讲的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后面写的是“我”练写自己名字的经历。从文中“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可以看出,最早的书写练习,让作者懂得做人处事要“规矩”,从文中“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一句可以看出,在书写名字的练习过程中,作者懂得了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17.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本句中有动作描写,如“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有神态描写,如“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就要懊恼不已”,这些描写可以看作是对作者写字时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18.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注意题干中“结合文章内容”的要求,要结合原文中的有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写父亲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二是父亲不鼓励“我”写“行”写“草”,自己坚持写端正的《玄秘塔》。从前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善于教育”,从后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做人端正、慎重、执着”。)19.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认识:(示例)书法的线条让我认识颇深,纵观古今书法,线条大抵给人三种美感:分别是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和中和之美。文中作者父亲的端正书法,就是中和之美,而草书是阴柔之美。书写汉字是在写生命,一笔一画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锋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那是自我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本题第一问可结合第16题作答,从对父亲的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从自己对名字的练习,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问可结合文章内容,从汉字的形式美和内在美谈自己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20.思路点拨:(1)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对于初中生来说,写议论文不容易失分,写散文更讨巧。没有很好的写作功底,尽量不要写小说、戏剧和诗歌,一旦写不好,得分会很低。“勤学”,我们可以从自身经历入笔,也可以选取新颖的角度,写一些名人勤学的事例。此作文题总体来看并不难。(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意图,要扣住“读书”来选材和立意,明确你的褒贬意图和主题思想。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要看选材和立意。9其次,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你可以写成记叙文,绘声绘色地叙述往事;也可以写成小说,巧妙地编述故事;甚至在大家都写记叙文或小说时,你可以施展想象能力,写成童话或寓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作文时最好从小处落笔,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选取自身的切身经历来写,融入自己的感情。例文(1):一勤天下无难事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我认为,这是句至理名言。任何成功,都是从勤奋的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若想成功,就一定要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有的人,做事前总爱沉溺于幻想之中,不敢努力地去追求、拼搏,结果往往沦为平庸无志之人。“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即形容这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人,有壮志豪情,也敢于勤奋地拼搏,只是毅力太差,遇到点艰难险阻便踌躇不前,打退堂鼓,结果同样一事无成。有的人,有睿智的大脑、过人的天资,却没有发挥出潜能,因为后天教育不够,逐渐退化为普通人,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淹没。少年方仲永有“指物作诗立就”的本事,却因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泯然众人矣”。况且我们不是仲永般的神童,如果再不勤奋学习,那么必定沉沦于滚滚红尘之中,“得为众人而已耶”。有的人,天资较差,却以顽强的毅力勤奋读书,而且奇迹般地为社会做出了伟大贡献。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老师、同学们一致认为是笨学生,头大身子小还有点呆,但爱因斯坦并未因此而丧失信心,以勤奋弥补了自身的缺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开鸽笼,先将领队的鸽子放出,再放第二只、第三只……对此做法,有些人感到不解。原来,梅兰芳年少时双目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灵活。这对一名演员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梅兰芳因此才想出放养鸽子的办法,以锻炼目力。梅兰芳天天望着鸽子,数年坚持不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眼睛不知不觉变得有神了。这使他的京剧表演形神并茂,最终成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老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谁能勇于克服困难,耐得住寂寞,坚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谁就可以获得成功。从出生那天起,上天就将种种坎坷与苦难织成一个厚重的茧套,套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但只要我们勤奋拼搏,总有一天,你会重见艳阳天。而那时,破茧而出的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已经化为一只翩然起舞的彩蝶!此可谓,一勤天下无难事。【点评】作者用一句名言为题,十分取巧,既切合话题,又点明中心。“谁能勇于克服困难,耐得住寂寞,坚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谁就可以获得成功”,更是直接论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论证系统而深入,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例文(2):我的读书生活一圈柔和的光晕,一杯苦涩的清茶,一卷难以释手的线装古书,主宰着一个宁静的夜晚。这里有莺莺的哀思,黛玉的情愁,苔丝的温柔,也有杜甫的沉郁,李白的洒脱,保尔的执着。不眠之夜,推窗聆听,风的浅唱,叶的低吟。 读书的感觉是幸福的,这一点我已深深地感觉到了。书已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正如黄庭坚所说的:“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又如陆游所吟咏的:“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9书已成为我精神的港湾,捧上一本散发着清新纸香的好书,就如同快乐的鸟儿拍打着轻捷的羽翅在那湛蓝的天空自由翱翔,如同健壮的青年在海边张开双臂,大口呼吸那新鲜的空气,如同孤独的落叶在温暖的午后侧耳倾听秋日的私语。 “闲中觅伴书为上”,有书的日子是充实的。宋人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写道:“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呀!有书的日子里,生活是暖色的。在书中,我看到了屈原的涅而不缁,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看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了毛泽东的胸怀天下,看到了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看到了伽利略的怀疑一切。在书中我聆听着宁静中涌动的生机勃勃,在书中我欣赏着四季旖旎的风光流转,在书中我体会着清风里拂来的花果甜香,在书中我悠然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我读过许多对读书的评价,有的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这样的话让我气愤。有的说,“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这样的评价,我感觉过于世俗。在诸多的评价中,我认为最可取的是倪文节的说法,“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而无少害也。”我爱读书,犹如墨水爱上了钢笔,钢笔爱上了稿纸,稿纸钟情于订书机。他们一起找到了我,我听了他们的倾诉,听得不耐烦了,干脆将他们合成一本书,慢慢讲述着岁月里的书香故事。【点评】这是一篇美文。(1)作者多处引用古典诗文,恰到好处,十分熨帖。文字如行云流水又疏密有致,深含韵味。(2)开头先声夺人,结尾余味无穷。常言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开头如诗一般,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结尾紧扣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且进一步抒发感情,升华主题。(3)主旨鲜明突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一目了然,毫不啰唆,紧紧围绕“我爱读书”的主题而展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