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
docx
2022-08-25 21:42:28
7页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Ⅱ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Ⅲ情感态度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课时】1课时【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约作于733年。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李白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楚文化属于巫文化(庄子、屈原),长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灵的特性,类似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生命状态。3、关于李白那复杂的思想:儒家思想:建功立业,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仰天大笑出门去);庄子思想:逍遥自在,热爱自然山水(天子呼来不上船);侠客思想:急人之困,结交天下杰出之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余光中《寻李白》二、知识积累(一)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琼筵(yán)羽觞(shāng)秉(bǐng)烛夜游(二)通假字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畅叙)(三)古今异义7\n1、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表数量。)【文章】(古义: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泛指著作)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迎)凡事如是,难可逆见(预先)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向相反方向活动)忠言逆耳利于行(抵触,不顺)摧灭群逆(叛逆)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若毒之乎(你)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他的)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如果,假设)大块假我以文章(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假汉人未可假兵权(给予)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假令仆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假如)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抒发)伸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陈述)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舒展,伸直)(五)词类运用(1)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吟诗)(六)文言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判断句)(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判断句)(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状语后置)(4)大块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5)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判断句)(6)开琼筵以坐花(省略句)(7)飞羽觞而醉月(省略句)(七)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7\n古人手持烛火做长夜之游,是确实有原因的。(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聚会在桃花芬芳的名园,畅叙这兄弟间的天伦之乐。(3)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没有美妙的诗章,怎样抒发风雅的情怀?【合作互学】与【展示竞学】1、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并试结合文本分析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变化?【明确】(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有先例。(3)“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小结: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低落)秉烛夜游,古人有先例(有悟)春景召唤,热爱大自然(喜悦)分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2、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高朋满座,人杰才俊;②高谈阔论,畅所欲言;③良辰美景,开怀畅饮;④赋诗抒怀,其乐融融。3、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明确】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⑵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⑶群季俊秀,皆为惠连。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7\n),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是一种自谦,实际上李白比他们厉害多了。⑷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规律总结:用典方式直取其词:如“逆旅”“浮生”“大块”借用语句:如“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曹丕《与吴质书》借用古人、古事:如谢惠连(聪慧)谢灵运(擅诗)“金谷酒数”(宴会豪华)4、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明确】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低沉清幽,李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检测验学】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旅店)B大块假我以文章(给与)C开琼筵以坐花(因为)D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抒发)C(坐在)2、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拿着蜡烛夜游,真是有所凭借的B、古人拿着蜡烛夜游,真是有原因的C古人拿着蜡烛夜游,及时行乐,确是有所凭借的D古人拿着蜡烛夜游,及时行乐,确是有原因的7\nD(有以:有原因)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2)忠言逆耳利于行B(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若毒之乎?C(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2)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D(1)群季俊秀,皆为惠连(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D“为”的意思表示判断“是”。A(1)迎。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2)不动听;B(1)像(2)如(3)你们;C(1)抒发(2)申诉】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C(C是状语后置其他都是判断句)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农人告余以春及B、求人可使报秦者C、大块假我以文章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B是定语后置句;ACD均是状语后置句)6、阅读下面四个句子,理解其中四个“以”的用法,题中用︱把不同用法分开,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④开琼筵以坐花。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A(说明:①名词,原因②③提前宾语,相当于“把”④连词,与“而”相同,在骈句中常与“而”对偶使用。)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为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来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满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情一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7\n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卷二○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擿: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A(“遁”应释为“逃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知章见其文,叹曰 问之人以穷其短 C.帝赐食,亲为调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C组前“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称代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3.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撼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C(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D.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犯了法,是李白为他救免的。D(主客颠倒应是郭子仪认为李白是奇才)7\n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3分)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3分)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那套术,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贬下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并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揭发他诗中的隐晦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酒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李璘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了;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见过郭子仪,李白把郭当作奇特的人。当时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这时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又因为一件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路经寻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