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解析15 诫子书课件
pptx
2022-09-04 15:00:16
7页
15诫子书一二一、识记生难字fúdànbó淫驰suì庐一二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2.一词多义辨析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放纵懈怠。修养性情。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学习学业一二3.古今异义区分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环境、心情)安静(环境、心情)安静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轻薄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即为增长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立志。123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点拨: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么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1232.怎样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点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123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是如何据此展开论述的?点拨: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