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课课练(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docx
2022-09-08 17:00:16
6页
4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1)水何澹澹,。(2),风正一帆悬。(3),小桥流水人家。(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的名句是“,”。(5)《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秋天特有景物,渲染悲凉的意境,为下文写悲情作铺垫的句子是“,,”。2.(2019·河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3.古诗词中一定有许多名句能够引起你感情的共鸣。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标明作者、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1)句子:(2)作者、出处:(3)理解:4.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B.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C.“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n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D.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这档节目。(2)《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二、阅读理解(一)(2020·云南中考)书写与鉴赏。6.请仔细观察下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n7.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集序》,点画生动,端庄典雅,气韵流畅,集雄强与优美于一体,达到了书法“中和之美”的极致。下列属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是图。甲乙丙(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n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D.此诗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1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n参考答案1.(1)山岛竦峙(2)潮平两岸阔(3)枯藤老树昏鸦(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1)把“改善”替换为“提高”【解析】此题考查病句修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直击问题,注意语句的表达和修改原则,尽量尊重原文意思。比如:把某某删掉,把谁和谁调换位置。此题中,“程度”和后面的宾语“改善”搭配不当,应该将“改善”改为“提高”。(2)格律诗的普及【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连贯,根据前后文的提示寻找里面的重要信息或概括或分析,把握要点,得出原因。空白处要求解释唐诗流传的另一个原因,下文中提到了关键词“格律”,所以我们围绕“格律”组织答案即可。3.示例:(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4.A【解析】“左迁”在古代指降职远调,意指贬官。5.(1)①节目创办的目的(宗旨、主旨和意义);②节目选材范围或竞赛题目出处及涵盖范围。【解析】注意题干中“两个方面”的限定,仔细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两个材料的内容即可。(2)示例:画面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中国诗词大会”几个字,其中的“中”字幻化成对月吟咏的诗人形象,长袖展开为竹木简或卷轴状,右边一轮弯月抽象为“词”字的拼音首字母“c”,月上云彩抽象为“诗”字的拼音首字母“s”。选取这些具有浓郁中国古典文化的符号,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大会主旨。(诗人、卷轴、月亮、云彩,对其任一点的意义进行阐述即可)【解析】此题考查的内容是图文知识的迁移。解题时,先仔细观察图画,根据题干的提示,已知图画出自《中国诗词大会》,再观察图画构成,结合出处进行分析,综合表达寓意即可。6.略7.甲8.拟人。将月亮人格化,借“明月”寄“愁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解析】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人格化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n9.此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作者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您奔赴夜郎之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想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思念之情。10.C【解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1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意思接近即可)【解析】首先分析这几句诗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写了哪些内容,最后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