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物理 >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

docx 2022-09-11 20:31:02 38页
剩余3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学案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的定义定义: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及参照物的选择(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作标准、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2)参照物的理解: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为标准,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它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3)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尽可能简单,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3)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第38页共38页\n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乘客地面、树改变动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题型体系|——题型一机械运动的判定【针对训练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树长高B.流星划破夜空C.火车减速进站D.浩浩同学骑车上学【答案】A【针对训练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流星似剑D.海水奔腾【答案】B【针对训练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子绕原子核的旋转B.雪花飞舞C.树木生长D.电流流经导体【答案】B【针对训练4】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第38页共38页\n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答案】D【针对训练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鱼翔浅底,鹰击长空B.蜗牛在慢慢爬行C.月亮升起来了D.水凝固成冰【答案】D|题型体系|——题型二参照物的判定【针对训练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答案】C【针对训练2】如图1所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女排队员和教练员代表站在花车上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一过程中,若说郎平教练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图1A.天安门城楼B.女排队员和教练员代表乘坐的花车C.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D.天安门广场上站立的士兵【答案】B第38页共38页\n【针对训练3】共享单车为市民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共享经济。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道路两旁的房屋B.他骑的自行车C.道路两旁的树木D.对面驶来的车【答案】B【针对训练4】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答案】D【针对训练5】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答案】A【针对训练6】《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8页共38页\n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答案】D|题型体系|——题型三运动状态的判定【针对训练1】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2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其上浮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针对训练2】如图3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38页共38页\n图3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答案】C【针对训练3】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4A级景区,因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关于游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边栏杆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B.以游船倒影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C.以游船上的旗杆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D.以游船座位上游客的行李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答案】B【针对训练4】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  )第38页共38页\n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答案】C|题型体系|——题型四运动方向的判定【针对训练1】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列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的列车运动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运动较慢【答案】D【针对训练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下降,乙上升【答案】B【针对训练3】第38页共38页\n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则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下,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乙、丙都向上,但甲、乙比丙慢【答案】C【针对训练4】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      , 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图4【答案】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针对训练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答案】A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38页共38页\n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m)=103米(m)1分米(dm)=0.1米(m)=10-1米(m)1厘米(cm)=0.01米(m)=10-2米(m)1毫米(mm)=0.001米(m)=10-3米(m)1微米(μm)=0.000001米(m)=10-6米(m)1纳米(nm)=0.000000001米(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1)测量工具: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常见测量工具有:钢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右图所示量程为10cm。②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如上图所示的分度值为1mm。③测量前准备:估测待测物体的长度;根据测量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④测量步骤: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b会选:根据测量结果及精度要求选取量程、分度值合适的测量仪器。c会放:刻度尺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的一边第38页共38页\n紧贴被测物体。d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e会读:读数时,除正确读出准确值之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会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末尾一位)+单位”三部分组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⑤注意:若有刻度线磨损,则取一处整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最后读数减去对齐一端的整刻度值。⑥长度测量的特殊测量方法:第38页共38页\na累积法:若干个微小量“积累起来”,直接测量,除以积累的个数;b平移法:借助辅助器材把不可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c化曲为直法:借助辅助器材(如不易拉伸的细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化为直线,进行测量。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产生原因(1)测量工具不精密(2)测量方法不科学(3)(1)不遵守测量仪器使用规(2)读数、记录数据时粗心第38页共38页\n与测量者读数时估计值不同能否避免不可避免,只可减小可避免减小或避免的方法(1)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2)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2)正确读数,认真记录结果4、时间的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1小时(h)=60分钟(min)=3600秒(s);1分钟(min)=60秒(s)5、时间的测量工具(1)基本测量工具:停表、秒表;常用测量工具:电子表、石英表等。(2)停表结构:(3)停表的使用三步曲:一按---按表:实验开始,需要计时时,用大拇指迅速按下按钮,指针开始转动,开始计时。二停---停表:当需要停止计时时,再迅速按一下同一按钮,指针停止走动,停止计时。三读---读时:停表后,先读出小盘指针指示的“分”,再读出大盘指针指示的“秒”,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之和才是所测的时间间隔。第38页共38页\n小表盘的读数,单位为分钟读整数;再根据小表盘指针在每分钟的前半分钟还是后半分钟读大表盘数值,若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是后半分钟则读30-60s。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检查停表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若不对齐,应记下此时指针读数,并对最终读数进行修正。2.不同的停表表盘示数可能不同,需要注意分度值。|题型体系|——题型一单位的换算【针对训练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500mm=m;1.7m=m;2×105μm=m(2)20m/s=km/h;5m/s=km/h(3)360s=min;5.5min=s【答案】(1)1.5、170、0.2;(2)72、18;(3)6、330【针对训练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54m=cm=μm;3.0×108nm=m;(2)15m/s=km/h;72km/h=m/s(3)2h24min=h【答案】(1)254、2.54×106;0.3(2)54、20;(3)2.4【针对训练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96nm=0.96×10﹣3μm=9.6×10﹣4μmB.9.6cm=9.6÷100=0.096mC.9.6cm=9.6cm×10mm=96mmD.96cm=9.6cm×10=96mm【答案】A第38页共38页\n【针对训练4】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A.16cm=16×0.01m=0.16mB.16cm=16cm×0.01m=0.16mC.16cm=16cm×0.01m=0.16mD.16cm=16×0.01=0.16m【答案】A|题型体系|——题型二长度时间单位填空【针对训练1】一名粗心的学生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一节一号干电池高约0.6;(2)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4;(3)万里长城的长约是6.7×109;(4)教室黑板的长度约是3.5。【答案】(1)dm;(2)km/h;(3)mm;(4)m【针对训练2】在数字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初二同学平均身高约160,步行的速度约1.2,一个篮球的质量约0.6。【答案】cm;m/s;kg|题型体系|——题型三刻度尺的使用【针对训练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第38页共38页\n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答案】B【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应该更换B.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刻度尺带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答案】A【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针对训练4】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答案】C【针对训练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第38页共38页\n(1);(2);(3)。【答案】(1)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2)刻度尺的刻度面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题型体系|——题型四平均值的测定【针对训练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答案】A【针对训练2】某同学测一物体长度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17.79cm、17.81cm、17.28cm、17.81cm,其中一次错误的结果是,物体的实际长度是。【答案】17.28cm【针对训练3】若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48cm,12.35cm,12.37cm则这本书宽度最接近的是()A.12.38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第38页共38页\n【答案】D【针对训练4】李磊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25.79cm、25.78cm、25.8lcm、25.09cm、25.79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最接近于()A.25.793cmB.25.65cmC.25.79cmD.25.81cm【答案】C|题型体系|——题型五误差【针对训练1】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可以避免。B.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错误。C.只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D.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答案】D【针对训练2】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针对训练3】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第38页共38页\nC.测量误差偏大,表示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D.测量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尽量减小【答案】D【针对训练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是A.刻度尺放得不正B.刻度尺的刻线没有贴近被测的长度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测量者的估计能力有所不同【答案】D|题型体系|——题型六测量【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答案】3.00【针对训练2】(1)图8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答案】2.13(2.12~2.14均可)(2)337.5第38页共38页\n【针对训练4】(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是cm。(2)如图2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该表的分度值是,所测时间是。图1图2【答案】(1)B;0.1cm;2.44-2.47cm(2)0.5s;5min10s【针对训练5】小芳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测量,记录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结果判定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准确值是_______cm,估读值是________cm。【答案】0.1;15.8;0.04第三节快与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2)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3)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较路程和时间之比,比值越大,运动越快2、速度(1)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单位:米/秒(m/s)1m/s=3.6km/h第38页共38页\n(4)公式:速度=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4、求平均速度(1)以不同的速度通过相同的距离:v=(2)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相同的时间:v=(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题型体系|——题型一速度大小的比较【针对训练1】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C.飞行的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答案】C【针对训练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平均速度大小第38页共38页\n【答案】C【针对训练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答案】D【针对训练4】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时,则()A.甲球用时较短,乙球速度不变B.乙球用时较短,甲球速度增大C.乙球用时较长,甲球速度不变D.甲球用时较长,乙球速度不变【答案】A|题型体系|——题型二公式法速度的简单计算【针对训练1】第38页共38页\n2014年6月18日武石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它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鄂州市、黄石市的快速城际铁路,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铁路线全长95km,动车直达运行时间仅为30min,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km/h。【答案】190【针对训练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答案】C【针对训练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比为3:4,所用时间比为2:3,则甲、乙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2B.2:1C.8:9D.9:8【答案】A【针对训练4】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答案】汽车;126第38页共38页\n|题型体系|——题型三匀速直线运动【针对训练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答案】C【针对训练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A.2.5米/秒B.20米/秒C.5米/秒D.8米/秒【答案】A【针对训练3】如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答案】C【针对训练4】由公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第38页共38页\n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答案】C|题型体系|——题型四计算平均速度【针对训练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答案】C【针对训练2】张先生驾车从甲地到丙地旅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途中的乙地,休息0.5h后,再以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丙地。请求:⑴从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km?⑵从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答案】(1)30km(2)50km/h【针对训练3】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第38页共38页\n【答案】B【针对训练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答案】A【针对训练5】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了52m,轿车才停止.求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这个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答案】14m/s|题型体系|——题型五“时刻表”型计算问题【针对训练1】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表Ⅰ:D412次动车组求:(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第38页共38页\n(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2min;(2)2.5h;(3)120km/h。【针对训练2】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答案】(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列车从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08km/h。|题型体系|——题型七“火车过桥”型计算问题【针对训练1】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答案】(1)110s;(2)90s第38页共38页\n【针对训练2】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800m的隧道,求:(1)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2)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答案】180s,200s【针对训练3】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答案】(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30m/s.(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72s。|题型体系|——题型八“反应问题”型计算问题【针对训练1】第38页共38页\n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500m以外的安全地区?【答案】解:方法一: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1=s/v=96cm/0.8cm/s=120s;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s/v=500m/5m/s=100st2<t1,能跑到。【针对训练2】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答案】6m;8m【针对训练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15m/s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s,在图中的B点才作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2.5m。第38页共38页\n(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求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3)请你为驾驶人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答案】(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m;(2)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为10m/s;(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题型体系|——题型九“超速问题”型计算问题【针对训练1】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两节相连“黄金周”共计8天,张华的爸爸带着全家自驾到川西游玩,行驶在回重庆的渝﹣﹣遂高速公路途中第38页共38页\n(1)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35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多少时间?【答案】(1)这辆车违反了交通规则,应为车的速度超过了限速。(2)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0.35h。【针对训练2】十一假期,晓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在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他注意到了标志牌如图所示,这两个数据含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收费站路程为2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求:(1)晓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5min,汽车的速度为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收费站最快要多长时间?【答案】24km/h;0.05第38页共38页\n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测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带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停表实验原理:v=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准确测量时间面坡度较小的目的:减慢小车的运动速度,方便计时2、v-t图像(1)路程-时间图(s-t图)①水平横线表示速度为(静止,在原地);②斜直线表示物体做运动;③每条直线段的斜率等于该直线段的;④直线越斜,表示速度;⑤两条直线相交,表示两物体;⑥求平均速度时,只考虑起始点和终止点的时间间隔、路程差。(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第38页共38页\n①甲、乙两车在t1=时相遇;②甲车的速度为m/s,乙车的速度为m/s;③当t2=50s时,甲、乙两车相距m;④当t3=时,甲、乙两车相距150m。(3)速度-时间图(v-t图)①水平直线表示;②斜直线表示加速或者减速直线运动:a当向右上斜(斜率大于0)则是运动;b当向右下斜(斜率小于0)则是运动;③直线与横轴(t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运动的距离。(4)如图a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4s内汽车做运动;4s~8s内汽车做运动。图a图b(5)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b所示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是。(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第38页共38页\n|题型体系|——题型一图像问题【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答案】D【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20m路程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答案】C第38页共38页\n【针对训练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A.v甲=0.6m/s,v乙=0.4m/sB.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C.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答案】D【针对训练4】(多选)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2m/s【答案】CD【针对训练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3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第38页共38页\n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答案】D【针对训练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D|题型体系|——题型二测速度实验【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第38页共38页\n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答案】B【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答案】B【针对训练3】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斜面A点滑下,AC段的距离为________cm,通过AC段的时间为2s,则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30.0;0.15【针对训练4】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第38页共38页\n(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5)VBC________VAC(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答案】(1)v=st;时间(2)40.0;25.0(3)小(4)同一位置(同一高度)(5)>(6)B【针对训练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第38页共38页\n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刻度尺;停表;(2)v=st;(3)变速;(4)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第38页共3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