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2-09-15 09:00:03 18页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1.阅读《月夜忆舍第》(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赏析首联”成鼓断人行,边秋—雁声”表达作用。(4)赏析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表达作用.(5)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表达效果。2.阅读《长沙过贾谊宅》(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2)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第18页共18页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4)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2.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比照,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颔联说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沉着、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第18页共18页(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标题表明,这是诗人在被贬谪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诗。B.颔联坦陈心态,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的信念愈发坚定。C颈联以“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之景衬托英雄失路的悲慨。D.尾联表达了对晚辈探望之心意的感激和老有所依的欣慰之情。(3)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4)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5)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阅读《商山早行》(1)请解释“凫”和“回塘”的意思。(2)请作答。 ①“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第18页共18页②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③“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抒发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咸阳城东楼》(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苫悲怆,意蕴籍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诗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第18页共18页(2)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婴分析。(3)请赏析“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4)许浑的成阳城东楼。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5)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6)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阅读《行香子·树绕村庄》(1)请简要概括遗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上下阕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色。第18页共18页7.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对比是本首词—大特色,如内容上和、和构成对比。(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优民之忧愁。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3)少年时的“愁”指的是?而今的“愁”指的又是?(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8.阅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4)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第18页共18页(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答:。(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答:(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答:(10)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答:(11)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第18页共18页答:9.《行路难(其一)》(1)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答:(6)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8)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9)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第18页共18页(10)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A垂钓碧溪——()B乘舟梦日边——()C长风破浪——()(11)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1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14)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15)这首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16)停杯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8页共18页(17)渡河登山的描写象征什么?。(18)诗中典故的含义各是什么?用典达到怎样的效果?。(19)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0)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10.《酬乐天扬州初连席上见赠》(1)在诗中,刘禹锡设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情懑不平的心情。(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畿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3)诗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第18页共18页(4)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合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额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5)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字(),题目中的“乐天”指()。(6)对《酬乐天扬州初连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额联暗示了自己贬谝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导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7)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连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第18页共18页C.额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徽振作起来(1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裢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合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结友人以鼓舞(12)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谝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13)“怀旧空吟闻笛呲,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2)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第18页共18页(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4)本词上阕写(),下阕写(),其实是()。(5)“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答:。(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剐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悯怅。C.“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号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阙感情,下阕则。(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埚”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答案:1.(1)第18页共18页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2)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度并鄂友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3)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出边城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背景及荒寂凄凉的景象,为“月夜“渲染—种压抑、凄凉的气氛;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思想感情。(4)①交代时令:②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点明了主旨。③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5)“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6)①(炼字)怅”是“一直、总是”的意思,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突出战乱之祸。②(表达方式)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迸—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若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优国忧民的博大情怀。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2)迟、时、知(3)D(4)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5)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3.(1)C(2)D(3)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4)“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2分),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5)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第18页共18页4.(1)凫,野鸭;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2)①思念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②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③“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3)鸡鸣之声从朦胧的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4)鸡呜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5)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5.(1)C(2)“愁”字。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答出两点即可)。(3)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今天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4)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用云夕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5)官宦在外,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胜今衰,人世沧桑之愁。(6)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满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里”,吊古之情油然而生。6.(1)《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表达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第18页共18页(2)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了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盘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3)这首词以春天的乡村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表现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上阙侧重写静态景物,重点突出春天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景象;下阙侧重写动态景物,动静结合,重点突出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景象。(4)语言质朴,清新,浅近。如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状物。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如用“红”,“黄”,“白”形容各种花的颜色,用“啼”,“舞”,“忙”来形容鸟的不同行为,都十分贴切。很有表现力。多用三,四字短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6.(1)不识愁识尽愁少年而今(2)C(3)年轻时不谙世事无病呻吟的闲愁年长时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4)这首词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及不满。8.(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4)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5)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6)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第18页共18页(8)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9)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10)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11)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9.(1)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2)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3)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4)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5)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6)①停投拔顾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8)世道险阻(9)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10)A垂钓碧溪——吕尚B乘舟梦日边——伊尹C长风破浪——宗悫(11)高昂乐观思想感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12)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13)A(14)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15)此两句在全篇中起到卒章显志的结构作用。诗歌四个层次跌宕起伏,弥散着失意困顿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但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则显得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实现理想的向往。(16)端起又放下酒杯,拿起又摔下筷子,离席拔剑又四顾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直接表现出遭受挫折后怅然若失、郁怒愤慨、心潮难平而又茫然失措的情态。(17)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18)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诗人以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虽然归隐但仍然希望得到重用,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复杂的情感。乘风破浪是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要像刘宋名将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长驱万里,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使用这些典故,以较少的文字,表达出复杂丰富甚至是不便直率说出的思想感情。(19)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20)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等。10.(1)被贬谝、遭弃置(2)第18页共18页“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3)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4)B(5)白居易(6)C(7)低沉愤懑高昂乐观(8)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9)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0)D(11)C(12)A(13)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谝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11.(1)转朱阁、低绮户(2)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3)略(4)问天问月问人生(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6)A(7)乐观旷达(8)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语言分析)。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内容分析)第18页共1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