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 穿井得人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doc
2021-12-12 16:36:06
2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穿井得人+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和艺术成就。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西游记》简介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有的同学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1、《西游记》简介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2、《西游记》艺术成就第一,故事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大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第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几个人物形象,都能使人过目不忘,都已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名词。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第三,充满奇特的想象及浪漫主义色彩。在小说中,天府、龙宫、仙境、地狱是打通了的,人物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玉皇大帝、东海龙王、天兵天将、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场;自然界的虎豹熊狮、花鸟虫鱼,甚至骷髅等都可以变成人形兴妖作怪;有法力的人物可以变形、钻心,无所不能。二、读书方法指导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的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精读就是细读。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精读就是精思。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精读就是鉴赏。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孙悟空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三、专题探究专题一:取经故事会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几个精彩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山上有座五庄观,观里住着镇元大仙。镇元大仙带着几个徒弟到元始天尊处赴会,交代清风、明月两个徒弟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夜里,悟空和八戒偷了金击子,来到人参园内,偷摘了人参果。事情败露后,悟空又把人参果树连根拔起。镇元大仙不放过他们,两次把他们师徒抓回万寿山。最后是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把净瓶里的甘露水洒在人参果树上,让树恢复了原来的模样。镇元大仙与他们师徒和好如初。三打白骨精悟空向桃林走去化斋。山上的白骨精对唐僧肉垂涎三尺,于是妖怪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悟空把她打成假尸体扔在地上;妖怪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打成一具尸体;妖怪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悟空念动咒语,把本处土地、山神请来,让妖精现出原形。后来八戒挑拨,悟空被一张休书遣回花果山。真假孙悟空西行途中,师徒在树林里遇到一伙强盗,唐僧被吊在树上。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夜宿杨老汉家,又遭到了强盗们的再袭击,其中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悟空又打死了几个强盗,后被唐僧,赶走。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评理。后来假悟空打昏了师父,还抢走了行李。沙和尚去南海观音菩萨找到了真悟空。真假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起,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唐僧都无法认出真假,后来如来佛祖说出了假悟空的本相:一只六耳猕猴。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却因家仇被扇到小须弥山。二借时,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却只逼得假扇。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出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后在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帮助下取得芭蕉扇扑火。台下受封
唐僧归来后,随唐太宗来到雁塔寺登台讲经。刚讲究真经,八大金刚要他们一起回西天去,如来传旨,要唐僧等人在台下受封: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悟空一成佛,他头上的那个金箍自然脱落了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一)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唐僧(玄奘旃檀功德佛)唐僧,法号玄奘(zàng)。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老祖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tán)功德佛。唐僧: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迂腐固执、胆小懦弱。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地煞数七十二变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领。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与天宫,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因醉酒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法号行者,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最终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人将它奉为神明。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制服了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悟空:武功超群 、无畏无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神通广大、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大闹黑风山、车迟国斗法、四探无底洞等。猪八戒(悟能净坛使者)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嫦娥,嫦娥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凤凰生的一个死卵,因灵气强大幻化成妖),想不到一年卵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至此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幅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但猪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猪八戒: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大战青龙山。四圣试禅心。沙僧(悟净金身罗汉)沙悟净又名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沙僧:忠厚善良、正直侠义、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一本正经、做事谨慎、循规蹈矩、知错能改。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大战流沙河、被贬流沙河、大战青龙山、大战黄袍怪。观音菩萨: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法力无边,手段高强。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红孩儿: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骗取唐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铁扇公主: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二)人物形象分析1、唐僧——三权合一的代表与历史上的陈玄奘相比,《西游记》中的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其代表的意义和价值大相径庭。历史人物的玄奘,是一个为了探求佛法不畏艰难的英雄,而小说中的唐僧研究学理探求佛法的目的变成了为唐王朝取回统治人心改变人心的法宝,使江山永固,因此他是王权和神权的代表,加之他以师父身份领徒弟取经,具有父权的意义,所以他成了三权合一的象征隐喻。唐僧除了佛门教徒的一些主要优点外(如慈悲),还有许多佛教徒不应有的种种杂念,归结为一,就是自私,这种自相矛盾的人格特征是作者所批判的。贪生怕死,一切以自己的安危作为处理事情的出发点是唐僧自私自利的突出特征。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唐僧恰恰相反。他常常推卸责任,为己开脱,以全性命。在妖魔面前,低三下四,极尽奴颜媚骨之态,其自私何等强烈。2、孙悟空——悲剧的平民英雄孙悟空是作者浓墨重彩精心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在作者充满激情的笔下,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独立不羁、任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反抗一切权威、嫉恶如仇,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真如本性任为之”,一切皆率性而行。
说孙悟空是一个平民的英雄、悲剧的英雄。说他是平民的英雄,因为他的智勇是人民智勇的缩影,他的思想和行为皆是平民化的;而他又有悲剧性的命运——归于神,听命于君。孙悟空的文化意义?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求放心””致良知”,即使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到良知的自觉境界。3、猪八戒——农业社会的精灵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形象。他优点和缺点参半,既勤劳、朴实、善良,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又能不忘大义。中国农民的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似乎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猪八戒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性的本能欲望和普遍弱点国族性格的自我观照与反思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对个体自然人性的呼唤4、沙僧——君子的楷模君子是我们传统社会推崇的道德楷模。君子讲信用,恩怨分明,坚持原则,沙僧正是这样的君子。他带有浓重的赎罪报恩和孝悌的意识。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他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是道德之典范,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沙僧的文化意义自性清净,沙悟净是一切僧人的代表。忠孝义,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精彩选篇《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月婆〕月亮。〔倾〕害,坑害。〔正果〕佛教认为,经历重重考验和磨难,最终领悟佛法深奥内涵,面对诱惑、威胁,心不改变,就是修成“正果”。〔庚〕指年龄。〔些须〕少许,一点儿。〔幌(huǎng])〕挥动,摇晃。〔裙钗(chāi)〕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用“裙钗”作为妇女的代称。〔紧稠〕形容剑法急促绵密。〔解(xiè)数〕武术的招式。〔结束〕装束,打扮。〔志诚〕诚实。〔没分晓〕没道理。分晓,道理,多用于否定式。〔蟭蟟(jiāoliáo)虫儿〕传说中的一种小虫。〔搠(shuò)刺,戳〕2、概括各部分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情节,修改完善旁批。情节一:翠云山上向樵夫问询消息情节二:芭蕉洞口软硬兼施向铁扇公主借扇情节三:小弥山中灵吉菩萨赠定风丹情节四:芭蕉洞中对铁扇公主施法得扇情节五:红砖壁下向众人说明经过情节六:火焰山中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快速浏览课文,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从文中画出作者对你喜欢(佩服、羡慕、不喜欢、讨厌......)的人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做旁批。(批注这些语句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征)五、《西游记》20题1、《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_______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去西天取经,答“取经”也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孙悟空) 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白龙马封为_______。(旃檀功德佛
斗战圣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 4、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 5、“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西游记》、大闹天宫等) 6、《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漫主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7、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菩提祖师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 8、沙僧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8、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0、《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11.《西游记》所反映的主题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孙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与成功。)12.《西游记》中以猪八戒为核心展开故事的情节是_________。(高老庄娶亲)13.《西游记》中以沙僧为核心展开故事的情节是________。(大闹流沙河)14.《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除“大闹天宫”外,还有:___________。(三打白骨精)15.《西游记》中有一位占山为王,擅长火攻、自称是牛魔王孩儿的妖怪是__________。(圣婴大王,又称红孩儿)16.《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是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权咸、蔑视传统、反抗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向世人展示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17.《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其蕴含之意是___(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与成功。)18.在作者笔下,取经一事给读者的启示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19.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20.辩论(任选一题):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辨词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火,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 。(2)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示例:(1)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2)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除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六、《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成了孩子们理想的象征和寄托。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难以及一路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每每我碰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孙悟空为帮助师傅唐僧取到真经,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就会勇敢起来,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1、感悟人生唐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团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2、生活链接:唐僧师徒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在我们生命的日子里,其实也是一样,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桥之岸,那么,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应对这些“磨难”呢?结束语: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四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勇者开路,能者显才,智者献策,而将将之才必定是那些对终结目标抱有坚定信念的贤人志士!轻松3分钟:蒋大为-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曲。七、课后作业专题三:创作新故事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教学反思:穿井得人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译文及参考答案】6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24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二、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三、作家作品《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四、写作背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四、预习检测1.赫拉()宙斯()庇护()粘住()溉汲()杞人()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六、学习《蚊子和狮子》诵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4、除此之外,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5,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1)相同点: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①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②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除了这二点之外,请再写出一点不同之处,能写出二点更好。把内容写在课本相应位置。七、续编寓言情节练习。(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以上两题内容,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八、教师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九、布置作业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作家作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二、背景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三、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六、深入探究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杞人忧天《列子》一、作家作品《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片段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二、背景链接《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讲述了一个杞人无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义的担忧。三、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通假字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5.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6.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六、深入探究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七、作业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教学反思:穿井得人练习阅读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
《皇帝的新装》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去,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2.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2课时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一、导入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并说说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出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图片各一张)学生回答后明确:它们都是出自于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之手。二、童话知识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三、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四、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五、预习检查——给加点字注音
炫耀(xuàn)称职(chèn)滑稽(jī)陛下(bì)头衔(xián)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随声附和(hè)聘请(pìn)赏赐(cì)爵位(jué)六、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思考:文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明确:一个愚蠢昏庸腐朽的皇帝七、理清全文的线索:1、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2、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A、蠢B、笨C、新D、骗明确:“骗”。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否聪明,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或想保住官位或怕人说自己愚蠢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2.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皇帝:受骗——昏庸、愚蠢大臣:助骗——虚伪、自私百姓:传骗——怕被嘲笑、怕被杀头小孩:揭骗——天真烂漫、无私无畏二、重点阅读“看新装”部分。1、哪些词语写出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荒唐愚蠢可怕发抖2、“骇人听闻”如何解释?它在本段指的是(D)A皇帝什么也没看见
B皇帝怀疑自己是最愚蠢的人C皇帝怀疑自己不够资格当皇帝D什么也没看见就是一个最愚蠢最不称职的人。3、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D)A.故意蒙骗皇帝B.替骗子说话C.他们没有看出骗子的花招D.为了证明自己是称职的4、对文中“诚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C)A.褒义词表示两个官员忠诚老实B.两个官员欺骗了皇帝,用词不当C.这里是褒义词贬用,带有讽刺意味三、探究研讨1、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2、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3.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_。(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___(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__________(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_________________(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______________(想像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四、课堂小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象,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
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五、布置作业(续写):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一、导语“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熟悉的歌声又一次响起,没错,就是《西游记》。鲁迅小说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那么,我们在阅读这本很有趣的书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二、作者访谈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三、题目解读《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题目来源于小说主要事件:唐僧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行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四、内容梗概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五、人物点击:人物:孙悟空相关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巴蕉扇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人物:猪八戒相关故事: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高老庄招亲性格特征: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人物:唐僧相关故事: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取经女儿国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六、主旨探秘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七、艺术特色①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八、阅读训练1.名著阅读。(1)请将《西游记》中的相关人物名填在横线。有人对《西游记》评价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注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心胸狭隘。示例一:东海龙王与孙悟空刚结识,孙悟空借走了定海神针,当知道定海神针是宝后,就百般刁难孙悟空,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和吝啬。示例二: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话说!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1)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2)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3.《西游记》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请从唐僧师徒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某个情节,说说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点。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强烈的反抗精神。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憨厚老实,好吃懒做;唐僧:三打白骨精,慈爱善良,但好恶不分。4.《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说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女儿和妻子。九、课外作业1.阅读《西游记》,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一篇专题探究。2.参考课本的自主阅读推荐,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教学反思:24.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二、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4.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的形象?明确: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二)学习《蚊子和狮子》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明确: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明确:骄傲、得意忘形(“吹”、“唱” 动作描写)
3.本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明确: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三)学习《穿井得一人》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明确: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三)学习《杞人忧天》1.“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2.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四、课堂总结“寓言”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讽刺。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寓言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五、板书设计《寓言四则》故事寓意
故事情节:心理、神态、语言人物形象: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败) 蜘蛛:粘 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中的“探究案”。教学反思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合少年儿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寓言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