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下物理19.1最快的“信使”教案
doc
2021-12-17 07:55:10
3页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应用。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器材准备: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些以前学习过的知识。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km/s。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你知道蝙蝠是瞎子吗? 那它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示,或者播放课件辅助。 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回忆一下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怎样操作的。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作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作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作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λf c=2.99792458×108m/s=3×105km/s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探究点三: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作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教师让学生在举出一些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实例。板书设计19.1 最快的“信使”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波速、频率和波长的关系。2.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三、电磁波的应用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抽象,因为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如何把电磁波将直观了,是这节课的关键。首先我由声音和光等知识来与电磁波进行对比从而使电磁波更突显它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我通过水波和声波讲电磁波,采用实验视频让学生回忆水波和声波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可以使学生感知水波和声波的形成,进而能更好的理解电磁波的相关概念。最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