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教案
doc
2022-01-03 12:00:06
4页
1.电现象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静电现象了解电荷并掌握带电体的性质;掌握电荷的种类;掌握摩擦起电及起电原因、实质,了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并掌握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电流了解电流并掌握电流的方向情景导入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静电现象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活动2: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第4页共4页
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归纳总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探究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原因,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归纳总结:第4页共4页
(1)构造: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2)原理: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3)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4)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典例剖析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点拨:排斥的一定带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根据上面的两个规律进行判断.探究点三电流1.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必须有电源;(2)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2.电源(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3.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4.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板书设计1.电现象第4页共4页
教学反思两种电荷这一节是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