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doc 2022-01-11 10:32:06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目标1.知道自由的含义。2.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3.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力目标1.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2.理解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3.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2.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平等观念。重点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点1.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2.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教师准备:教材有关宪法规定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情境一:教师出示幻灯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情境二:引入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习近平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报告中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4 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教师安排学生齐读教材第89页第四单元前言内容,再进入新课。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无法治不自由【过渡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和描写,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1.对自由的渴望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知识拓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记》第八十四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分:“啊!‘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谁还愿意待在一个村子里呢!”2.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3.自由的特点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教材第9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1)因为缺少了绳子对它的牵制或保护。(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4 导致混乱与伤害。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材第91页最下边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教师总结: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知识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具体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4.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思考问题: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第四条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二)法眼看平等1.平等的含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中间一段文字,后提出问题: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总结: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材第95页“拓展空间”,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教师总结: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知识拓展】教师出示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国首脑圆桌峰会现场图片和4 2017年9月4日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现场图片。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事务应“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精神一脉相承。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理解: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知识拓展】十八大之后的五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一共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8万人。这其中,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概念和一对关系: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还要认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和表现。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