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doc 2022-01-15 17:00:02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3.2青春有格【教材分析】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学情分析】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很多的不良诱惑,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增强自律意识,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榜样,自我反省,做更好的自己。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是青春最好的证明。【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教学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榜样的作用?止于至善的要求?【教学难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运用你的经验:P275 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的含义行己有耻的要求问题: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课本“行己有耻”和“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含义。阅读感悟:P28问题:卢梭做的对么?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梅兰芳蓄须明志思考:陶渊明和梅兰芳为何受到世人的尊敬?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得出结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有气节,不向权势和富贵低头。行己有耻,要所有为、有所不为。从学生学生熟悉的田字格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格”字的含义。用卢梭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行己有耻”的思考,并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通过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对“行己有耻”的思考并向名人学习。5 止于至善含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探究与分享:P28思考: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得出结论:“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船长的故事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得出结论:“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方法与技能:P2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回答:要磨练意志,不断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通过船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要磨砺意志,不断在增强自控力。5 止于至善的要求老虎和老鼠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感悟:青岛微尘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06青岛“微尘诗朗诵:《小小的我》探究与分享:P30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感动中国2016人物故事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齐白石的故事、柳公权的故事思考:从齐白石和柳公权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关于“自省”的名言学生回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有“至善”追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要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省察,积极调整自己,做到“止于至善”。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的至善追求。通过青岛微尘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通过名人自省的故事,引导学生要不断进行自省。5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杨震、许衡的故事思考:从杨震和许衡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探究与分享:P31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那个该具备哪些品质?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得出结论: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学生回答:即便再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严守道德准则。通过这两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慎独。通过视频内容,引导学生修身、成长。【板书设计】青春有格一、行己有耻1、含义2、要求二、止于至善1、含义2、要求【作业布置】印成卷子下发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