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用文 > 总结报告 >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

doc 2022-04-08 10:01:23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1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  四、音像视听,创境激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解说。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3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4  11月5日至9日,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青岛片)在青岛市城阳区城阳一中举行,参加评选的老师是来自山东省东半部分地市的19名选手,上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列的古诗文。烟台市有三名老师参加评选,其中有我市九中的姚红梅老师,姚老师所上的课是《诗经·卫风·氓》。整个活动过程中,城阳一中的礼堂始终座无虚席,参加观摩的老师最多的是当地老师,而莱阳一中、莱阳九中抓住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分批派老师参加观摩,先后共派出48人听课观摩,是除青岛市以外参加观摩教师人数最多的一个市。  参加本次优质课评选观摩,本人时时被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表现所感动,也常常联系教学实际而反思。每天课后回到住处,总要与听课的老师交流心得,共同评点优劣,商讨合理的处理方式,所得颇丰。以下是本人对这次优质课评选观摩的几点体会。  一、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上课老师的表现给我们的启示   1.古诗文的教学着重落实了“诵读”。  本次优质课评选,教学内容全是古代诗文,从总的情况来看,选手们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重视落实了“诵读”。尤其是古诗,在落实诵读的基础上还强化了背诵,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锦瑟》《蜀道难》等。老师们在指导学生的“诵读”上下足了功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读并非只为朗读而读,而是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的读,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要揣摩诗人的情思,读出诗人的心思来。这些诗歌比较难以读准的是典故运用较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锦瑟》,优秀的老师是在指导学生理解明确每一个典故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反复试读,直到读准含义、读出情味。这样的指导不仅解决了这一首诗的理解和诵读问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读诵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尝到了欣赏诵读古诗的乐趣,也从中不知不觉地悟到了鉴赏的技法。  同样,古文的诵读则强调了语感,在断句、抑扬、强弱的处理上与文意结合,反复体会揣摩诵读,以至背诵。  2.古诗文的教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了鉴赏。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解决阅读障碍,熟读文本,而课上则采取“预习检测”的形式强调重点实虚词的理解记忆及重要句子的的理解翻译,这一环节用时较少而效率较高。课上主要的时间是对文本的鉴赏。往往是将文本设计成许多个问题,由学生自学解答,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老师予以评价、点拨、指导。重视学生的个性理解与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方面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酎江月”句表现感情的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锦瑟》典故的理解以及《诗经·卫风·氓》的人物形象理解几个问题上表现最为突出。鉴赏的切入点恰当与否,鉴赏全面深入与否,都尽显教师教学设计的匠心。九中姚红梅老师在讲授《诗经·卫风·氓》时,通过借助主人公对”氓”前后称呼的变化的分析来剖析人物心理,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做法新颖精巧,独树一帜,引来听课老师的交口称赞。开发区中学王小丽老师上《锦瑟》时,针对本诗情感难以理解的状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只留首联和尾联,把诗简化为“绝句”以确定本诗是表达某种情怀的,然后再专门研讨颔联与颈联,揣摩诗歌所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教法巧妙,令人印象深刻。  3.上课教师丰厚的知识底蕴,突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的古诗文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品,本身就带给学生一股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又时时围绕传统文化特色组织教学,教师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文化气氛。课堂上,教师适时地引用与文本有关的古诗文名句,既启发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教给了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一句意思的理解,教师引用苏轼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一句含义相近的话来解释,真正的化难为易。引王蒙的“ 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一节,则更加深了学生对读诗应与作者合作而读出个性的感悟。  4.“探究”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  几乎听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能看到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有的是作为一个环节出现的,有的则是在问题研讨过程中体现的。既然是探究,老师就把思维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文本而探究思考。对探究问题或探究环节,学生们的兴趣是高昂的,思维火花的绽放与碰撞往往掀起一个个课堂活动小高潮。如对《氓》中“我”的悲剧产生原因分析探究,学生思维开放,从时代、制度、家庭、性别、性格、成长等各个方面来分析,都言之有理,很有说服力。如《锦瑟》所表达的情感的揣摩,学生众说纷纭,但都是依据诗歌与作者分析,还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运用比较阅读方法,说出的观点令人叹服的同时,也深感“探究教学”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其他教学环节所难以替代的。  二、优质课评选带给我们的反思  本次优质课评选,尽管老师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不一,教学风格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立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指导学生研究文本出发,指导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也时时体现合作、探究精神。方向是明确的,理念是领先的,教法是新颖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小失误,有些课堂教学活动有争议,在这里反思一下,算是对以后的教学提个醒。  1.避免“诱供”式的提问,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  课堂上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身,而并非为了帮助学生摸索阅读的基本规律,学习鉴赏的基本方法,因而也就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一位老师执教《蜀道难》,在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后,回答“蜀道有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一学生思索后主动站起来回答说,“蜀道有三难,一是开路难,二是行路难,三是居住难”,学生的“三难”还未说完,老师便予以制止,学生有点懵,不知为什么。老师又面对其他学生提出“说说蜀道(本身)的特点”,在其他同学谈了一点后,才允许该生继续说,该生又补充了“危险”这一特点。然后是老师的解说与板书,最后老师说“你现在可以坐下了”。从后边的教学环节我们才知道,这位老师在最后才想讲作者所写的蜀道总的特点,而该生一开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这一问题的处理来看,是比较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千方百计让学生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以“诱供”式的提问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可以看出老师要求布置得不明确,问题指向不明。回答“蜀道有怎样的特点” 这个问题,刚读了全诗,学生自然是对全诗的整体感知,从全篇出发回答这一问题,如果老师是要求学生从蜀道本身回答,那就应该改变要求,转变提问方向。也可以看出老师应变能力的欠缺,即使学生从全篇回答,假若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指导点拨的意识强,也完全可以将学生引导到所设的问题上来。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看起来是细节的问题,而实际上是观念的问题。  2.课堂上的拓展与训练应以研究文本为中心。  关于课堂上的拓展,有的老师认为就是先用一部分时间解决文本本身(比方30分钟),其余时间学习与该文有关的作者的其他的诗文或其他作者类似的诗文;关于“讲练结合”,就是先解决文本的阅读,然后抛开文本当堂做题。其实拓展与训练都不应该脱离文本的阅读,至少不能影响文本的阅读。这种拓展与训练恰恰是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研读文本,应渗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所采取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语文训练,而且是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训练。本次评选有一位老师在基本解决了《阿房宫赋》的主题研讨之后,布置了一个语言训练题,要求学生填空,再没有别的要求。面对题目,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填写什么内容,老师又自己示范填写了一个,这个时候学生才明白:原来是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针对主题和情感填写,要用比喻手法。这一教学环节完成得不好,究其原因,大概是训练目的不明确、要求不清楚、题目设计不当。也就是说设计这一题目要干什么,恐怕老师本身也不清楚,可能只是为了体现“讲练结合”吧。这个题目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改一改,一方面为了深入研讨本文主题,另一方面进行语言仿写训练,两者结合起来就合理了。  本次优质课评选大部分选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使用“PP”设计,整体上有助于学生课堂的学习,但也还存在过多的现象,匆匆展示,走马观花,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本次比赛的“诵读”也还存在只是凑时间的现象;也存在面对学生的回答老师不予以评价、点拨的现象,让学生回答完问题就完事大吉了,殊不知适时的评价与点拨最能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有的问题是细节问题,只要稍稍注意就会有所改进,但也有些小问题(如适时的点拨评价)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素养才行。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总结5  4月7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烟台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非常感谢领导给予的这次学习机会。作为一名听众,一名学习者,现在细细回想起那一节节令人向往的课堂,仍然意犹未尽。这次优质课,包含了多种形式:阅读、低年级的识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等。每一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各个县市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让我感到不光是在听课,而是在享受。两天下来,真是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师生心灵的交汇。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我所听的这些课几乎每一节课前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  如蓬师附小葛老师的一节《白鹅》,准备上课前,非常亲切地跟孩子们聊天:昨天你们知道了我姓什么?叫什么?从我的名字想到了哪一首诗?----《咏鹅》。老师让孩子一起背、唱,并让孩子起立带领孩子做动作唱歌,夸孩子们唱得好。然后跟孩子聊起自己小时候不会唱歌,怎样用一句最简单的歌来应付大人的趣事,让孩子感到老师原来也很平凡,这样就很自然地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芝罘区毓璜顶小学的刘老师在教学《雷雨》这篇文章前,先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儿歌,伴随着动画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正是这一个个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熟悉了原先还非常陌生的老师,使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更加流畅、和谐。  二、课堂具有系统性、开放性  课堂上既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又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提倡合作探究;既有深入的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又有恰当高效的活动体验。  葛老师在让学生对比鸭的步态与鹅的步态时,让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鹅与鸭子步调的句子,学生总结出鸭子的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老师让学生模仿鸭子的走相,更是惟妙惟肖。而鹅的步调的学习,学生总结出其特点后,对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深感迷惑,老师便对照图片介绍了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然后就来了一段精彩的演唱,《说唱脸谱》中的一段:蓝脸的多尔墩盗御马……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一段表演,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鹅的步调之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在如此引人入胜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陶醉、痴迷,更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暗暗叫绝,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有了这样的深切体会,之后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葛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雅的举止,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感觉真是舒服,又心生钦佩之情。但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福山区回里中心小学孔老师执教的《画风》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在引导孩子学习了赵小艺和陈丹画风的有关段落后,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方式读书,通过旗子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三、善于创设情境  在《雷雨》教学中,刘老师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在学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后,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老师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动画后,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在导入新课后,老师播放了一段动物世界的片头,伴随着激昂奔放的音乐-----ju  ue,画面上出现了展翅翱翔的雄鹰,草原上奔跑的猎豹、潇洒的雄狮……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这奇妙的动物世界。接下来的描绘:我看到了一只____的____。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  四、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认识能力,是构成学生智力的重要心里因素,他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如《荷叶圆圆》一课,学完课文后,老师又提出问题:在这片荷塘里,荷叶还会有哪些好伙伴?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  《画风》一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让学生闭眼想象,风姑娘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这些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使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使语言表达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五、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这些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雷雨》中精彩的f课件,《月球之谜》中有关月球的录像资料,《北京的春节》精美的画面,喜庆的背景音乐……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还有幸听了一节综合性学习课《走进清明》,老师在展示成果时所采用的方式更是精彩万分,有非常活跃的有奖竞猜,有全组的歌舞表演,有优美的配乐朗诵诗词,还有学生自拍的DV,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大饱耳福。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我都能感觉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也使我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和谐高效而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同时,我也感到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知识的积淀。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花匠,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能言善辩的老师,希望今后能把在此次优质课中总结的经验方法适宜的化入自己的教学中,博览群书,做好知识储备,不断思考与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驾奴语文教学的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