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秀教案集锦
docx
2022-08-10 13:11:43
31页
数学优秀教案集锦2关注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意图:利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当然,如果该活动仅仅让幼儿学会用橡皮筋来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单纯的智力游戏。因此,该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即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学概念。目的:1.能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几何图形或表现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2.学会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及其数量。准备:1.每个幼儿一块钉板,颜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2.在数学角里放置钉板、彩色橡皮筋,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直线、斜线和各种形状的造型练习,并让幼儿相互观摩、讨论。3.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过程:,一、复习巩固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二、用橡皮筋造型1.鼓励每个幼儿自由造型,或几个幼儿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体的图形。2.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回忆、分析物体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运用点、线、面互相重叠的表现方法来进行造型。3.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三、描述作品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对描述得好的幼儿,教师予以表扬,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3.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动延伸: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2.在数学角活动中,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例如要求幼儿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或用1~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看谁拉得好,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数学优秀教案2活动目标:1、认识形状标记(方、圆),能将相同形状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2、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标记。活动准备:,学具方、圆片片各占人数的一半(大小、颜色相同),方、圆篓子各占人数的一半,方、圆标记各占人数的一半,方圆玩具若干。活动过程:1、将形状相同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出示方、圆片片,“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出自:屈;老.师"“方形的片片,我们叫它方片片;圆形的呢?”“一个小朋友拿好一个片片,一边拿一边说:X片片好。”教师出示方、圆篓子,“看看这有什么啊?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娄子,我们叫它圆娄子,方形的呢?”看看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片片?想想它最喜欢和什么形状的娄子做好朋友?一个小朋友拿一个娄子,一边拿一边说:X娄子和X片片做朋友。”拿完后,问幼儿他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片片?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娄子?2、按照玩具的形状选择相应的标记。出示方、圆标记,“这儿有许多的标记,上面话的是什么形状?”“画着方形的,我们就叫它方标记;画着圆形的呢?”让每个小朋友选一个玩具,“看看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玩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应该送它什么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和X玩具做朋友。”3、评价:方片片和圆片片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谢谢小朋友。活动反思:1、选材适合小班幼儿,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非常感兴趣。2、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优秀教案3一、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10以内单、双数的具体内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二、教学准备1―10的数字卡片,事先画好两个大圈。三、教学过程,(一)幼儿随《我爱我的幼儿园》音乐进教室。师:小朋友,我们该进教室啦,边走边随音乐做动作。小朋友,今天有几位叔叔阿姨来我们班做客了,和叔叔阿姨打个招呼好不好?“嗨!大家好!”真棒!我们班的小朋友最有礼貌了。(二)以游戏“找朋友”引出活动。师:今天来了这么多新朋友,正好我们玩的游戏也是“找朋友”,小朋友们还记得怎么玩吗?先和老师玩一遍好吗?小朋友们我问你们,你们想不想和后边的叔叔阿姨交个朋友?那我们先数一数来了几位叔叔阿姨?噢,5位,来,上来5位小朋友,你们先看一看你喜欢哪位叔叔阿姨,就走到那位叔叔阿姨的跟前,和叔叔阿姨交个朋友,来我们一起唱:“找呀找呀”,真好,你们都找到了一位新朋友。现在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接着玩下面的游戏。(三)认识单数双数。1、出示数字卡片1―10,玩“找朋友”游戏。师:我们一起读卡片好吗?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由一名小朋友抽一张数字卡片,抽到几就上来几位小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如果有小朋友没有找到朋友,我们就把这个数字贴在黑板的左边,如果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朋友了,我们就把它贴到黑板的右边,以此类推,直到把1―10的数字都抽完。2、认识单双数。师: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黑板的左边都有几?(1、3、5、7、9)像这样两个两个的找朋友,总能剩下一个小朋友的数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单数,像右边的2、4、6、8、10,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跟老师一起读“单数”、“双数”(反复几次)。3、巩固练习(1)师:现在我指哪个数字请一位小朋友来告诉我它是单数还是双数,看哪位小朋友回答的又快又对!(2)玩“小动物找家”游戏。,每个小朋友头戴数字卡片,左边的圈代表单数,右边的圈代表双数,音乐响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随着音乐绕事先画好的两个圈小步慢跑,音乐停幼儿根据自己头上的数字,跑到相应的圈内,站错圈的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幼儿互相交换卡片后继续玩。(四)活动结束。师:现在头戴单数的小朋友排成一队,像小鸟一样飞回活动室,头戴双数的小朋友排成一队像小青蛙一样蹦回活动室,游戏自然结束。数学优秀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学生数,并回答:“30个”)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二、导入,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生:“想。”三、新授1、初次接触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教师指,学生一起数)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29人”)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教师出示幻灯片)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学生填表1)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学生展示)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说:“我是将衣服分成了羽绒服、裤子、裙子三类,其中裤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绒服三件。合计十一件。”),教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学生回答,即使发星)教师:“我替小丽谢谢大家了,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看看我们的得分情况,我们也进行一个统计。(师生合作完成战绩统计表)教师:“现在本节课小擂主已经产生,他们是几组?”(学生回答,奖发金星)教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书橱、书包。做一个会做事的好学生,好不好?”数学优秀教案5活动目标:1、多种感官感知1、2。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活动准备: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活动过程: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活动反思:把对1、2、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的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再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数学优秀教案6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一、分糖果(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怎么分最公平呢?(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全班交流分的过程。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二、分小棒(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小组活动,师巡视。(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三、数学游戏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四、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数学优秀教案7一、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确使用锐角的正切、余切的符号语言。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通过题目的变式,培养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通试能力;通过探索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通过学习形式的变换,孕育学生的品质。4、培养学生间良好的互动协作精神和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得愉快、扎实、灵活,学会学习,发展能力。三、重、难点及教学策略:重点:锐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养难点:理解一个锐角确定的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比是一个确定的值。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教学准备:U盘,电脑,一副三角板,一块三角形模型,网格纸五、教学环节的流程简图:,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研究――→讲授新课――→归纳小结及布置作业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引领练习:①在Rt△ABC中,∠C=90°,当∠A=45°时,随着三角形的边长的放大或缩小时,上面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②在Rt△ABC中,∠C=90°,当∠A=30°时,随着三角形的边长的放大或缩小时,上面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2、提出问题:在Rt△ABC中,∠C=90°,一般情况下,当∠A的大小确定,三角形的边长的放大或缩小时,上面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二)问题的研究:1、几何画板动画演示:2、运用定理证明:得出结论:在Rt△ABC中,∠C=90°,一般情况下,当∠A的大小确定,三角形的边长的放大或缩小时,上面的比值不变。三)讲授新课:课题:29.1正切和余切1、基本概念:①在Rt△ABC中,∠C=90°,正切:tgA==(tangent)(tanA),(tg∠BAC)余切:ctgA==(cotA)②tgA=③若∠A+∠B=90°,则tgA=ctgB,ctgA=tgB2、例题讲解: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①求tgA的值.②求tgB的值.③过C点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3、巩固练习:①选择题:1.在Rt△ABC中,∠C=90°,若各边的长都扩大3倍,则∠B的正切值A.扩大3倍B.缩小为原来的C.没有变化D.扩大9倍2.在Rt△ABC中,∠C=90°,∠A和∠B的对边是a,b,则与的值相等的是A.tgAB.tgBC.ctgAD.ctgB②解答题: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BD=5,DE=2,EC=3,∠ABC=α,∠ADC=β,∠AEC=γ,求:①tgα。②ctgβ。,③tgγ。4、探索题:能否在网格纸中画一个Rt△,使其中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为。四)小结:(略)五)思考题:已知:在Rt△ABC中,∠C=90°,tgA、tgB是方程的两根,求m.。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随笔:(略)数学优秀教案8活动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2、技能方面: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3、情感方面: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重点难点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2、活动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7”的守恒,并明白数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形状,颜色没有关系活动准备1、准备3幅圆点图画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情景导入),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活动过程二、展开部分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通过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排列出的魔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和颜色不一样的,通过再一次的观察,回答老师它们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回顾活动时变魔术的环节,联系刚才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贝思考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掌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3)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将硬币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7个一块钱和7个五角钱的硬币。让幼儿用手里的硬币任意摆出两组形状,请几个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享他摆出的形状,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活动延伸: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活动总结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数学优秀教案9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图案的大、中、小。2、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知识准备教具准备:范作动物新衣样板学具准备:小羊、小猪、小狗的操作板、大中小图案的纸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小动物操作板,引出活动。1、今天森林里要开舞会,很多小动物们都要去参加。2、小羊、小猪、小狗都在发愁?为什么呀?它们有没有漂亮的花衣服?二、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利用桌上的材料来帮小动物按排序规律来设计新衣服。1、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他们呀?2、桌上的小碗里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3、我们案例尝试一下这个小朋友的方法来给小动物设计的漂亮衣服。按大、中、小的规律来排序。4、哪么啊有其他的方法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尝试用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三、幼儿尝试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1、小朋友的桌上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等着大家帮他们设计漂亮的新衣。2、大家可以尝试用大、中、小的图案来为它们设计,也可用小、中、大的规律来设计。3、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为小动物们设计出漂亮的新衣来哦!,四、幼儿相互介绍、展示自己做的新衣。1、请幼儿来介绍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的。2、小动物今天真开心,它们要谢谢大家,设计了这么漂亮的花衣服!他们穿了新衣服去参加舞会喽!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数学优秀教案10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分类方法,知道把同类物品归放在一起;2、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3、积极参与互动,感受数学游戏的快乐。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物品的不同分法2、活动难点:物品的二维分类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P2,点人,"大家好,我叫嘟嘟"),和他打个招呼吧!2、天亮啦,嘟嘟起床了,可是,你们看看他的房间,他的房间怎么样啊?3、他的房间乱七八糟,衣服到处都是。(二)基本部分1、嘟嘟把这些东西收集出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整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2、(P3)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衣橱,数数看,一共有几层?(从下往上,第一层...)看看衣橱旁边的标记,这些东西该怎么整理呢?(幼儿上台操作,引导幼儿说出"xx和xx放在一起",强调袜子要一双一双放)帮助嘟嘟整理-帽子、上衣、裤子、袜子3、妈妈正在整理房间,她呀,一不小心把这些东西混在了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呀?(P4认识并说出剃须刀名称或课前预设)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和嘟嘟一起帮助妈妈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好不好?4、你想怎么整理?(P5衣服标记淡入)剩下来的东西呢?(重复幼儿回答"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鞋子标记淡入)我们把爸爸的剃须刀、妈妈的发卡、嘟嘟的水壶放在一起,它们都是用品。帮助妈妈整理-按照功能、用途(方法一)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还可以怎么分?(P6引导:这件西装是谁的?这件裙子是谁的?这件球衫是谁的?)帮助妈妈整理-按照所属(方法二)6、那你们现在知道这些衣服应该放进哪个柜子里了吗?(P7遮挡板从上而下,幼儿操作,强调一一对应,爸爸的衣服对准爸爸)剩下的东西谁来帮妈妈整理好?二维分类7、(P8)整理完房间,嘟嘟来到小区的公园里,他看到小朋友们正在草坪上做游戏。他们想要分成两排,可以怎么分?(P9弟弟妹妹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引导:这些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还有哪里不一样?)集体操作(三)结束部分你们真棒,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小朋友们排好了队,我们回到教室里,把这个新本领分享给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吧!数学优秀教案11【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正确性。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以达真正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初步了解“买6赠1”的含义。2、布置超市“玩具商品”,有关7的形成的课件。3、数字“6”、“7”及镰刀图片各一,幼儿操作用学具若干套。【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感知7的形成(带礼物)联系实际,以新老师“带礼物”为由给幼儿观看课件1。(1)新老师一口气把树叶从大树上吹落下来。师:有几片树叶落到地上了?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2、3......6,有6片树叶落到地上了,同时出示数字“6”。(2)(继续看课件)新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吹树叶,又有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师:刚才地上有6片树叶,又落下1片树叶,现在地上有几片树叶?师幼一起点数共有7片树叶,启发幼儿说“6片树叶添上1片树叶是7片树叶”,同时出示数字“7”。,观看课件2,苹果树变魔术(3)第一次从树上落下6个苹果,请幼儿点数后出示数字“6”。(4)第二次又有1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启发幼儿理解6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7个苹果,6添上1是7,同时出示数字“7”。2、操作实物,理解7的形成(送礼物)(1)送花生每个幼儿一盘花生(内装6颗),等幼儿正确点数后新老师再作为奖品送给幼儿1颗,请幼儿回答现在自己有几颗花生?初步理解6添上1是7。(2)送红枣每组一筐红枣。第一次请幼儿取6个枣,第二次再请幼儿添上1个枣。问:现在有几个枣?讲解6个枣添上1个枣是7个枣,即6添上1是7。3、做游戏,复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游戏:买红果)(1)讲解“买6赠1”的含义。超市里的红果今天特别便宜,只要小朋友买够6个,售货员阿姨还会再赠送给小朋友1个。(2)买完红果后,请小朋友们互相检查,如果买够了6个,就去阿姨处领1个赠品,进一步理解巩固“6添上1是7”。4、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学优秀教案12设计意图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准备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3、垃圾分类再生表。4、可循环再造标志。活动过程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5、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数学优秀教案13一.学习目标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二.知识导学(一)情景导学,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设长方形的长为x米,则宽为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平方米,那么变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3.要给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为多少元?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有关,为元,踢脚线的费用与有关,为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元,所以总费用y(元)与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二)归纳提高。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同?一般地,我们称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一般地,二次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你能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三)典例分析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的值.(1)y=1―(2)y=x(x-5)(3)y=-x+1(4)y=3x(2-x)+3x2(5)y=(6)y=(7)y=x4+2x2-1(8)y=ax2+bx+c例2.当k为何值时,函数为二次函数?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cm2)与棱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⑵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元)与所存年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⑷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三.巩固拓展1.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2.已知二次函数,当x=3时,y=-5,当x=-5时,求y的值.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与宽x之间函数关系式。4.一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试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底面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5.用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y与它的半径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请写出半径r的取值范围.6.一条隧道的截面如图所示,它的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矩形的一边长2.5m.⑴求隧道截面的面积S(m2)关于上部半圆半径r(m)的函数关系式;⑵求当上部半圆半径为2m时的截面面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0.1m2)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若是,请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y=2-3x2;(2)y=x2+2x3;(3)y=;(4)y=.2.写出多项式的对角线的条数d与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某产品年产量为30台,计划今后每年比上一年的产量增长x%,试写出两年后的产量y(台)与x的函数关系式。4.圆柱的高h(cm)是常量,写出圆柱的体积v(cm3)与底面周长C(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课外作业:A级:,1.下列函数:(1)y=3x2++1;(2)y=x2+5;(3)y=(x-3)2-x2;(4)y=1+x-,属于二次函数的是(填序号).2.函数y=(a-b)x2+ax+b是二次函数的条件为.3.下列函数关系中,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的是A.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的关系;C.圆柱的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与底面半径的关系;D.距离一定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4.某超市1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2、3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求第一季度营业额y(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B级:5、一块直角三角尺的形状与尺寸如图,若圆孔的半径为,三角尺的厚度为16,求这块三角尺的体积V与n的函数关系式.6.某地区原有20个养殖场,平均每个养殖场养奶牛20xx头。后来由于市场原因,决定减少养殖场的数量,当养殖场每减少1个时,平均每个养殖场的奶牛数将增加300头。如果养殖场减少x个,求该地区奶牛总数y(头)与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C级:7.圆的半径为2cm,假设半径增加xcm时,圆的面积增加到y(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1cm、时,圆的面积分别增加多少?(3)当圆的面积为5πcm2时,其半径增加了多少?8.已知y+2x2=kx(x-3)(k≠2).(1)证明y是x的二次函数;(2)当k=-2时,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数学优秀教案14设计意图: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教学目标: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3、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教学过程:一、复习5的分合。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二、新授5的加减。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2.指定幼儿回答。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9.拓展练习:89=17;98=?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数学优秀教案15幼儿区别和理解10以内数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数为一,对,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第三运用上面的技能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孩子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我就想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与孩子的游戏相结合,并利用农村的一些乡土资源材料配合教学,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谁是单数谁是双数”的数活动,让孩子在玩竹签、两个、两个数竹签、找图片上的竹签数等游戏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探索区分单双数。2、能运用单双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活动准备:竹签、数卡、房子2幢、图卡若干活动过程:一、你争我夺(在巩固幼儿已有数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单双数)1、幼儿两人一组玩竹签,用数卡纪录每次游戏结果。2、幼儿交流:你和谁玩的?你们玩了几次?谁赢了?赢了几根竹签?3、你们刚才上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赢了几根竹签的?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4、请幼儿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借助竹签,数手中赢取的数卡,把能两个、两个数完的数字送到红家,把不能两个、两个数完数字送到蓝家。5、和幼儿一起检查送的数字是否正确。6、师小结:能2个、2个数完的数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2个、2个数到最后还剩下孤单1个的数字叫单数。7、除了这些数字你还知道哪些数字是单数或双数?二、分辨单双(联系操作材料进一步区分单双数)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三、寻单觅双(在生活中分辨和运用单双数),1、请幼儿寻找自己身上或教室里的单双数。2、看PPT,寻找生活中的单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