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x
2022-01-23 11:56:07
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故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来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yǎ( )的喉咙歌唱。(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dú( )职业之神圣。(3)yīdàitiānjiāo(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4)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ránwúcún(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18页共18页
(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A.稳固 传扬 淋漓尽致B.顽固 传扬 惟妙惟肖C.稳固 弘扬 惟妙惟肖D.顽固 弘扬 淋漓尽致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检测”后面应加上“的力度”)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删掉“的情景”)D.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火热”后加“兴起”)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第18页共18页
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标点符号计数)(2分)(2)请依据对联常识以及你学习古典诗词的感受,将下面六个短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读好诗 耳畔 眼前 品佳作 山明水秀 燕语莺啼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6分)(一)(10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18页共18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非丝非竹( )(2)觥筹交错( )(3)树林阴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第18页共18页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题,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B.第4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D.本文表现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二)(9分)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堪:胜任。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便得一山B.故知君人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朕与公等天与云与山与水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10.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第18页共18页
11.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三)(10分)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杨孝文①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而起。②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③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舜帝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④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⑤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第18页共18页
⑥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⑦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⑧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⑨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B.春秋战国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C.秦国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之后,进行了“商鞅变法”,开始食盐专营,开征盐税。D.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1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史记》和史学家的论述,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盐。B.第④⑤两段介绍“盐政”,说明盐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与民族的整合。第18页共18页
C.第⑨段介绍历代对私人售盐的严厉惩治措施,其目的是说明盐私售的巨大危害。D.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各种史实为例,使说明更具体、更可信。1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四)(17分)唯有垂杨管别离李修文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第18页共18页
,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⑥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有删改)第18页共18页
15.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16.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1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第18页共18页
18.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第18页共18页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第18页共18页
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1.上面的诗句选自著名诗人________写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4分)3.联系全诗,从意象或表现手法任一角度进行分析,说说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苦难的。(4分)第18页共18页
第18页共18页
教师详解详析1.(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月有阴晴圆缺(3)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2.(1)嘶哑 (2)亵渎 (3)一代天骄(4)荡然无存3.D 4.[解析]C 此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指出”与“纠正”应互换位置。5.(1)《中国诗词大会》同名书出版,董卿邀读者加入诗词狂欢。(2)上联:读好诗眼前山明水秀下联:品佳作耳畔燕语莺啼6.(1)弦乐器 (2)酒筹 (3)遮盖7.(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8.[解析]B 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9.[解析]C A项,得到;看见。B项,所以;原来。C项,和。D项,已经/停止。10.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11.(示例)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大公之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大公”。第18页共18页
[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埋怨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分别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12.C13.[解析]C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细读第⑨段,可知本段介绍的核心在于结尾“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因此C项说的“其目的是说明盐私售的巨大危害”是错误的。14.时间顺序。本文在介绍盐对促进华夏民族的形成和政府禁售私盐时,以时间为顺序进行介绍,一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二是使说明更有条理性。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抗争的痕迹”这个短语的含义,结合对其含义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人物相应的事迹并进行概括。联系本文内容看,“抗争的痕迹”指的是岳老师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仍关爱小病号的事迹,也指小病号在生病的情况下仍有所追求的事迹。文中的岳老师自己身患重病,并且多年没当过老师了,却不嫌麻烦,精心教导小病号学习;在小病号遇到挫折、不愿继续学习时,岳老师没有放弃,又无微不至地照顾小病号;在小病号要转院治疗时,岳老师又不辞劳苦地为小病号编写了教材。这些都是岳老师留下的“抗争的痕迹”。在岳老师的带动下,小病号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终于在临别时背出了曾经被难住的诗句,这正是小病号留下的“抗争的痕迹”。[答案]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第18页共18页
16.[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把握题目的要求,锁定问题所涉及的段落,精心读,细分析,巧概括。岳老师第一次“大哭”是在第④段,当小病号说:“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时,岳老师大哭,既为小病号病重而伤心,又为自己不能理解孩子而自责。第二次“大哭”是在第⑩段,离别时,小病号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倍感欣慰,同时也因与小病号的分离而伤心,于是“大哭”。[答案]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17.[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括号中的内容是要求,也是提示,要注意把握。(1)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展开赏析,首先明确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这句话中的“苍白”“红晕”是人物的脸色变化,写的是神态,“苍白”是因为岳老师身体患病,“红晕”则写出了岳老师内心因激动或喜悦而产生的神态变化。结合上下文可看出,正是因为可以教小病号学习,岳老师的脸色才发生了变化,有了“红晕”。(2)句提示“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中“一输完”“马上”“就”等词语写出了人物迫不及待的心情。联系上下文看,岳老师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是教小病号学习,写出了岳老师要利用一切时间、争分夺秒为小病号上课的心理活动。[答案](1)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2)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18.[解析]本题分析标题的作用,一般要从充当文章线索、交代主要内容、点明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展开分析。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作为题目,以诗句为题,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文章内容看,这句诗是岳老师对小病号进行的教学内容,贯穿全文,充当文章线索。这句诗又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答案]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第18页共18页
19.略附加题1.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3.示例一:以风、雪等物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示例二: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第1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