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docx 2022-01-23 19:00:03 10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开教学     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较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提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引导归纳。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顺序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馈。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300-120+25×4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  计算   300-(120+25×4)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第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做练习十一第7题。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整理条件和问题,在小组里讨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不同的解题方法。 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的依据。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一、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525÷(81-56)×3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中括号,引入新课 1、计算  525÷【(81-56)×3】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介绍:“【】”叫做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用在算式中也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计算,说说三步混合运算要按怎样的顺进行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3、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反馈评价。 三、学习“你知道吗”。 阅读教科书第74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找出典型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2、练习十二第2题。 比较每组中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3、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要先求出什么? 列式解答。组织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运算技能。 2、学生经历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总结:连乘的算式,即使用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也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连除的算式中,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加以分析。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解答。 反馈交流。 交流不同的解法,比较,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2、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读题。 比较两条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解答。 反馈,比较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先求出什么,怎样求出美术组的认识。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到中括号。4、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交流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比较两种解题思路的联系与区别。三、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