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五首《 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5)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五首《 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5)

ppt 2022-01-23 23:28:40 36页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一、生平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年少任侠:21岁离家,游太学。“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落第。青年参政:24岁中进士,直陈政事,官左拾遗。放逐。壮岁从军:28岁,随乔知之出征西北平乱,官右拾遗(35岁)—被武三思以“坐缘逆党”构陷入狱—狱中请缨—随武攸宜再征契丹—”乞分麾下以前驱“—贬为军曹中年遇害:“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解职归里,居丧期间,被害死狱中。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二、文学贡献1、文学理论:标举“风骨”,倡导“兴寄”。即内容充实健康,风格刚健遒劲的文学。诗文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诗美标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2、散文创作:政论《陈氏别传》“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3、诗歌创作及其影响:组诗《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又名《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登幽州台歌》。感遇诗——雄浑沉郁,杜甫写景诗——遒劲爽朗,李白边塞诗——刚健朴实,高适山水诗——清新隽永,王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题目解析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姬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雪国耻,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邹衍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于幽州(今比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今夭就只剩下京郊的一处荒野之地。登幽州台:《登幽州台歌》写于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三十五岁。那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武攸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屡战屡败。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也被拒绝。最后,陈子昂反因出谋献策而被贬职。所以陈子昂郁闷地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蓟丘览古》7首诗,也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文本解读“前不见古人”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后不见来者”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念天地之悠悠”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独怆然而涕下”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 失意人生,狭路相逢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故事的主人公仪表堂堂,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那样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明主,羡慕乐毅、郭隗(音伟)幸运的知遇,同时也咀嚼着那种宝马老死于厩中、良弓朽断于壁上的悲凉与孤寂。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露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也表露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无穷的天地和有限的人生,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带来了一次情感的跌宕。悠悠天地,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一旦落空,只能空留遗恨,于是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看全诗,诗人并没有将收入视野中的景物进行具体的描绘,而是着力于表达宇宙无穷,人生有限。“古人”——诗人——“来者”,不就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代名词吗?时空无穷无尽,人类只能把握“现在”。在永恒无涯的时空中,诗人感到人生的孤独,而更悲凉的是岁月易逝,功业难就!诗人所抒发的孤独感、悲凉感,具有一种苍劲而沉雄的悲剧美。 内容解析:古人、来者见前、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时空概念统一的时空结构无限虚空{{客观所见主观所感空旷苍凉{悠悠往古遥遥未来莽莽旷野抒情主体念}: 11内容解析:孤独 12内容解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13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14内容解析: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 15内容解析:孤独1、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 16内容解析:弗洛伊德(1856—1939)《梦的解释》(1900)《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 17内容解析:《自我与本我》:“我”{本我自我超我死亡等生存和被爱建功立业要求要求要求公元696年,陈子昂北征契丹受挫 18内容解析:古人今人来者……1、孤独生之短促2、 19内容解析:岁月无情时不我待1、孤独生之短促2、 20内容解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朱自清 21内容解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 22内容解析: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余光中 23内容解析:你曾经轻轻牵着我的手,走过草地踏过山坡。你说那青山永远挺立,流水它永远无尽头。爸爸为何你走得匆匆,来不及告诉我来不及告诉我你就走。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却牵不到你的手!—张行《牵不到你的手》 24内容解析:这无限空间的永恒寂寞使我恐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3、怀才不遇封建士子共同的命运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超越个人牢骚的具体性,成为一般人生活的象征,可以忽略诗人的情感背景,成为共通情感的符号。“将个人、一己、暂时的受意投放到广阔天地和悠远时空,将前人、今人、来者的共通感受一网打尽。” 30内容解析:艺术特色1、景藏情中藏于情中的“景”是一种“虚景”,它来自诗人的情思,但它反过来又进行负载和寄托。诗人的直抒之情、“虚景”所载之情与景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种孤寂、幽深、寥廓的意境。 31内容解析: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笔下,然后直抒胸臆,径吐块垒。哀而不伤,悲中有壮。2、沉郁悲壮 32内容解析: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33内容解析:承认人生悲哀,力求超越悲哀。 教学总结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初唐诗歌“双璧”较异《春江花月夜》意象中心——明月清新悠远的意境诗美追求浪漫主义《登幽州台歌》意象中心——抒情主人公慨当以慷的悲歌风骨追求现实主义 36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说本诗的格调为沉郁悲壮?2、本诗主旨在封建社会有何普遍意义?3、此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如何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