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9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件

人教部编版9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件

ppt 2022-01-23 23:48:09 41页
剩余3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吴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袁曹官渡之战曹操军队大败袁绍齐鲁长勺之战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故事背景 曹刿论战《左传》 作家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它与《公羊传》和《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曹刿论战自由朗读 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1)曹刿()(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徧()(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13)夫()战(14)牺牲玉帛()guìjiànbǐfúbiànfúchéngsháozhéshìjiéyíngmǐfúbó 疏通课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军队准备入见同乡居高位的统治者考虑参与目光短浅凭什么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独自享用把同“遍”普遍听从牛羊等祭祀品以少报多按照、依照为人所信服赐福案件虽然详察根据实情类可以凭借 鲁庄公十年,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宫去见庄公。口头翻译课文第一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问:“大王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大家(近臣)。”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普及,百姓不会跟从你的。”庄公说:“用来祭神的牲畜、玉帛,从不敢虚报的数目,一定如实禀告神。”曹刿说:“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查清,(但)一定会按照实情(来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来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乘坐战车在名词作动词击鼓三次击鼓大败驱车追赶车印车前横木追赶齐国部队 口头翻译第二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庄公与他(指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开战。庄公将要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国的军队击了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现在可以(擂鼓进军)了。”齐国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已经战胜缘故发语词振作第二次减弱消耗对方旺盛因此推测埋伏车辙印杂乱倒下所以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那样指挥的原因。曹刿说:“作战,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士气就减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消耗尽了。敌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推测的,恐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痕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旗子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翻译第三段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内容探究 课文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备战——交战——评战请见——问战——参战——释疑人物活动的线索 探究性学习(一)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①齐师伐我,公将战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反映曹刿对统治者的鄙视,又显示出曹刿的自信和深谋远虑。1、第一段主要讲述什么内容?第一层主要是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第二层通过对话突出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里?由此可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他把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这正显示出他的“鄙”。 探究学习(二)1、第二段主要是描述作战时情况,它主要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塑造人物呢?动作描写2、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塑造了庄公和曹刿两人怎样的形象?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曹刿——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 3、作者为什么没有解释清楚曹刿选择时机进攻和追击的原因?原因有二:一是埋下伏笔,令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二是当时是激战的现场,曹刿没有多余的时间解释,因此文章也没有太多的交代 探究(三)我们从曹刿的回答中可以归纳出几条战争取胜的的战术呢?1、选择适当的进攻时机,避开强敌的锐气,选择在敌疲我强的时机进攻。2、要时刻注意判断敌方的意图,选择适当的追击时机。 人物初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曹刿“远谋”的特点呢?(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性学习(四)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曹刿的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抓住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 (1)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你认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探究性学习(五)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小结本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是以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看下图)语言 人物曹刿鲁庄公语言描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何以战?”……“未可”、“可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故逐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物性格特征有远谋,有勇气和正义感;有远见的卓识和卓越的指挥才能。“鄙”,但并不昏,敢于用人,不耻下问,不武断。 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祥写?哪些略写?齐鲁长勺之战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曹刿入见5、曹刿论战前准备:战略——取信于民6、曹刿指挥作战:战术一鼓作气敌乱我追7、曹刿总结胜利原因详写略写 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说明必须,运用正确的,并掌握,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取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机 1、解释划横线的词:弗敢专也()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忠之属也()彼竭我盈()神弗福也()齐人三鼓()遂逐齐师()课堂练习:不参与为人所信服尽力做好本份的事(士气旺盛)赐福击鼓追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可以凭借表示可能,许可参与隔开,不连接案件,官司监牢2、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古今的不同意义 3、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小大之狱登轼而望之公将鼓之故克之(1)代曹刿的齐军撤退时的情形代军队他们,指齐军 (2)其乡人曰下视其辙公问其故望其旗靡代曹刿代齐军代那样指挥代齐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既克,公问其故民弗从也从战则请从(所以)(缘故,原因)(听从)(跟随) 4、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可以()一战。(5)()乃入见()。你之于你之曹刿鲁庄公 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6)公将鼓之。刿曰:未可()。(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绝竭。击鼓击鼓士气击鼓士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同“遍”,遍及、普遍)(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言语真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动词,击鼓)(战胜)(倒下)5、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补充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