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x
2022-08-24 18:07:38
11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1.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2.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3.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4.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5.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11-\n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7.美国史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8.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口岸B.“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C.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D.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0-11-\n.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1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13.“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A.“致良知”B.“心即理也”C.“知行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1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B.政治化C.世俗化和普及化D.哲学化15.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11-\n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16.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17.“在此期间的《圣经》翻译成被视为“土语”的民族语言,教会势力在日益壮大的世俗力量面前的退缩,各级封建领主势力被国家政府权力削弱诸环节,使得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的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认同了自己的民族。”下列选项中与引文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教随国定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D.反对信仰,蔑视神权18.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19.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11-\n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2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1.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22.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C.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23.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11-\n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2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D.欲借助工人的力量建立共和政体2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6.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27.图9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1-\n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28.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29.曾任《真理报》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说:“我头脑中有两个勃列日涅夫,一个是1976年夏季以前的勃列日涅夫,另一个是那个夏季以后的勃列日涅夫。前一个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精力充沛、活跃、有所作为的人……后一个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重病缠身、不爱活动、少言寡语、不善思索,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荣誉、奖赏和礼品的人。”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指勃列日涅夫A.任期时间太长,后期领导乏力B.前期改革成就大,后期执政很僵化C.改革前十年敢于突破旧体制,后十年导致经济全面滑坡D.与美国争霸由咄咄逼人到被动防守30.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11-\n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材料二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及至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材料四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因此,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分析材料一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2)指出材料三中“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主要的主要含义。(2分)-11-\n(3)材料四中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6分)32.(20分)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批判。……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材料三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2分)-11-\n(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4分)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3)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的)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6分)-11-\n高二历史期末答案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5DDBBD6----10ABBAB11----15CDCCC16---20BABBA21----25CABBB26----30DBABA二(两个小题,共40分)31.(20分)(1)根源:铁犁牛耕的出现(2分)表现:政治:诸侯争霸政治动荡;经济:铁制农具出现,生产力发展;思想:百家争鸣(6分)(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2分)(3)“第一步”:限制专制王权。实现:“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4分)(4)因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新兴政治力量的形成和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6分)32(20分)(1)过度消费;追逐时髦;违礼逾制。(3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习俗。(2分)(2)革除封建习俗,推行新式服饰;倡导西学,追求人人平等。(4分)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商人的示范;商家和媒体的宣传。(3分)(3)移植性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的流行。变异性指: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任一例2分)(4)习俗的变化实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习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习俗变迁中应注重传承、借鉴、创新;习俗会因时因势而变。(任答2点,6分)(若言之有理,同样给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