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docx
2022-08-24 18:07:47
6页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中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3.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列宁却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4.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5.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6.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6\n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7.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8.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9.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10.在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D.领导者的软弱及维新思想的局限11.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12.华盛顿会议结束时,美国总统沃伦·哈定兴奋地称赞:“这次会议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他所说的“成果”主要有①拆散了英日同盟②重新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③6\n美国海军力量获得与英国同等的地位④重新确立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原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29分)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生存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戊戌政变记》(1)材料一认为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13分)(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3)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6\n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10分)14.(2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材料二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发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请回答:(1)请按照材料一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10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偶然的恐怖事件”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事件?(9分)(3)江泽民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谈谈一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4分)6\n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BCCDACDDCABC二.非选择题:13.(1)态度:主张废除。(3分)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10分)(2)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各取所长;学习西方不是全盘西化。(6分)(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3分)“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3分)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4分)14.(1)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其中英国占据的殖民地最多,德国因崛起较晚而占据殖民地相对较少。但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并不平衡,如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均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它极力要求按变化了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因而与英、法等国产生了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双方根据利益的需要组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并展开军备竞赛,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10分)(2)萨拉热窝事件。(3分)认识: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6分)(3)人类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环境需要有全人类共同营造。(言之有理即可)(4分)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历史试题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2)(3)6\n14.(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