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docx
2022-08-24 18:08:46
8页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奠基者的是………()A.阿卡德人B.阿摩利人C.亚述人D.苏美尔人2、一位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A.尼罗河B.法老C.金字塔D.祭司3、“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这一说法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美洲D.古代两河流域4、小王想写一篇介绍古印度社会和雅利安人扩张情景的文章,在下列文学作品中,可以参考的重要文献是……………………………………………………………………………()A.《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B.《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和《吉尔伽美什》D.《伊利亚特》和《一千零一夜》5、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的璀璨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的是…………………………()A.玛雅文化B.阿兹特克文化C.印加文化D.麦罗埃文化6、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A.伯里克利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梭伦改革D.修昔底德改革7、历史认识的获得离不开真实的历史材料,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于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尤为关键。下列有关于古罗马的材料中,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A.影视片《埃及艳后》B.恺撒的《高卢战记》C.希罗多德的《历史》D.油画《斯巴达克斯》8、“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的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荣”遗产是………………………………………………………………………………………()A.民主政治B.法治精神C.军事征服D.哲学思想9、“哲学”一次来源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学家的是()A.伯里克利B.柏拉图C.希罗多德D.埃斯库罗斯10、三大世界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的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教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教世界”是指…………………………………………………………………………()A.波斯帝国B.奥斯曼帝国C.蒙古帝国D.阿拉伯帝国-8-\n12、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A.采邑改革B.城市复兴C.庄园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13、某一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这一教育机构是…………………………………………………………………………………………()A.雅典学园B.西汉太学C.中世纪巴黎大学D.京师同文馆14、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A采集渔猎B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农业耕作15、在半坡遗址,考古发现了粟和粟壳的遗存。在河姆渡遗址,又发掘了大量的稻谷、稻茎遗存,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这些都表明了半坡与河姆渡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下列因原始农业产生而出现的历史现象中,最早的是……………………………………()A.聚族定居B.贵贱有别C.王位继承D.水利工程16、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说起;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黄帝像。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编造不可深信B.黄帝的故事真实可信C.是否有黄帝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D.黄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7、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满天星斗的姿态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18、《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19、今人要了解和研究夏代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A.《史记》等文献记载B.夏代遗址的考古发掘C.夏代的文字材料D.当时的青铜器等器物20、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A神化传说B甲骨卜辞C史籍记载D口述史料21、以下关于商朝的国家体制说法正确的是…………………………………………()A.“内、外服”区分的是贵族等级B.方国联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C.商王朝是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D.“四方”是指商王直接管辖的区域22、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户农民的农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从其得名原因看,该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A.礼器B.兵器C.炊具D.农具23、《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度的主体是………………………………………………………………()A.军事功臣B.宗族姻亲C.殷商王族D.富商大贾24、周朝建立后,在制度上进行了革新,其中对后世学说和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的是()A.内外服制B.封邦建国体制C.井田制度D.礼乐制度25、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孔子眼中,“天下有道”的时代是……………………………………………………………()A.夏B.商纣C.西周D.东周-8-\n26、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或被默认的是………………………………………………………………………………………()A.争功逐利B.仁义道德C.礼乐教化D.无为而治2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有…………………………………………………………………………………………()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往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一思想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29、战国时代,改革已经蔚然成风,下列对改革的影响,表达正确的是…………()A.支持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B.改革否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诸侯国间差异扩大C.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抵御匈奴的威胁D.改革使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出现趋同倾向3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31、史学家钱穆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之变,亦宜分辨其所变之大与小。例如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化。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化。自东汉到三国魏晋时代却又为一大变化。”其中“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化”指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A.从战争走向和平B.从封建走向帝国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民主走向专制32、《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实施了下列哪一措施…()A.焚书坑儒B.郡县制度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3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34、导致秦末农民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暴政B.赋役繁重C.秦律严酷D.奸臣乱政35、“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是………………………………………………………………………………()A.赵高B.陈胜C.刘邦D.项羽36、《汉书·礼乐志》有这样的话:“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其中的“拨乱反正”的直接措施是…………………………………………………………………………………()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铲除异性王的势力D.大封同姓为诸侯王-8-\n37.判断下面关于汉初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初继承了秦代郡县制②统治者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出发,实行分封③封国与中央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④郡国并行提高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8、《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A.削弱王国的封地B.夺去王侯的爵位C.推恩令D.继承西周分封制39.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度C.三公九卿制D.中朝制度40.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的转变,其本质是………()①思想文化出现了倒退②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④大一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41、西汉时,中央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制官印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42.“他少怀大志,乘绿林、赤眉之机,顺应时势,进入义军,逐步掌握领导权,积极网络人才,纵横天下,权柄中央,治理社稷,成为一代圣明君主。”他是………………()A.刘秀B.刘备C.刘彻D.刘恒43、“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C.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44、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黄巾起义的影响B.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C.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4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A天命史观B循环史观C英雄史观D进步史观46、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建立了巩固的攻守联盟B.自然条件利于三国割据C.三国经济同步发展,形成势力均衡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进程47、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A.不得说汉语穿汉服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C.不得娶汉族女子D.必须维持祖先的姓氏48、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8-\n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唐朝哪一时期的盛况?…………………………………………………………………()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0.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A.成都B.泉州C.徐州D.长安二、非选择题:(共50分)(一)文明的足迹(二)文明的分布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6分)-8-\n(三)制度的演变观察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1)左图和右图分别象征西欧中世纪前期和后期的政治制度,说出这两种制度的名称。左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左图中,位于最底层的骑士与法兰克国王有没有直接的依附关系?(1分)这种制度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3)右图中,国王与参加等级代表会议的哪一等级携手?(1分)目的是什么?(2分)图一图二(4)概述从左图演变为右图的主要原因(2分)(四)中央机构的创设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1)钱穆认为: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6分)材料二: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虚线代表上下隶属关系,实线代表政令传达程序)(2)审视材料二中表述三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根据史实指出其还需完善之处。(2分)(五)第五大发明-8-\n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18分)(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10分)(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8-\n202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一)(6分)实物:B、E、F文献:C实物和文献史料兼具:A、D(二)(6分)(1)古埃及文明(2)伊斯兰文明(3)两河流域文明(4)古希腊文明(5)古罗马文明(三)(12分)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趋势,市民阶层兴起。(四)(8分)(1)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皇权与相权彼此牵制,防止了宰相专权,同时,如果严格执行,皇权也会受到一定制约。(6分)不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皇权与相权彼此牵制,防止了宰相专权,是真的。然而设立政事堂后,从表面看,是限制皇权,但由于宰相人数增多,决策不易形成共识,由此反而抬高了皇权的决断地位。(2)因为门下省具有反驳中书省起草的诏令的权力,所以在示意图中,门下省与中书省之间应添画一逆向箭头(2分)。(五)(18分)(1)1.西周2.血缘3.军功4.推举5.隋(每题2分,共10分)(2)古代选官制度呈现了从重血缘向重才能(2分)由世袭到考试选拔的变化趋势(2分)。(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举措。(1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体现公平、公正;有利于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1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分)中国的科举制度为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1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