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docx 2022-08-24 18:08:50 10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加一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在下列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B.希腊神庙C.《吉尔枷美什》D.十二铜表法2.“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国家至上B.公民意识C.平民参政D.牺牲精神4.观察右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A.希腊时代的城邦B.复兴后的城市C.中世纪的庄园D.工业革命前的乡村4.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5.如左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A.A处B.B处C.C处D.D处6.“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 B.商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10\n7.“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宋朝8.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9.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秩序被彻底打破。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器犁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10.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1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1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13.汉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项治国措施,其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对匈奴的政策D.分封同姓子弟为王14.右图为西汉末年郡国形势图,黑色区域代表当时的封国。此图表明A.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B.王国对中央已不构成严重威胁C.郡县制暂时又让位给了分封制D.封国存在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15.《齐民要术·卷八》记载了一种当时中原地区较流行的饮食羌煮法。就是选上好的鹿头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再把斫碎的猪肉熬成浓汤,加一把葱白和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就用鹿头肉蘸着肉汤吃。这反映了:A.肉食成为当时的主食  B.民族间文化的交融C.汉民族饮食的多样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学性16.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国务院”指10\n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17.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D.内阁制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19.一位学者主张:国家、民族、语言与文化应该互为一体,国家是民族的本体,每个民族都受到召唤,建立国家。这种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英法百年战争时B.宗教改革时C.中世纪城市复兴时D.德意志统一时20.“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新的时尚”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理性主义D.唯美主义21.宗教改革中下列言论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A.“信徒皆为祭司”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C.“人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2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开发土地资源③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④弘杨骑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康德说:“Saper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24.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10\n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25.由于英国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1701年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反映的本质是A.政权和平过渡B.继承制度完善C.欧洲王室影响D.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26.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27.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28.北美弗吉尼亚的怀斯曾发问:“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吗?”这表明怀斯最关心的问题是A.法国的贸易援助B.英国的居民身份C.北美的民族独立D.英国的贸易竞争29.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30.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当是A.君主体制B.联邦体制C.共和制度D.立宪制度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选项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A.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B.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10\n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3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3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最主要目的是A.确保司法至上B.提高法官地位C.保障司法独立D.体现司法权威34.在周代,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秦国墓葬情况与地方县制的设立相关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均遵守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35.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从中解读最正确的是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番风顺,法国是各种政治体制的实验场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36.“周文疲弊”(16分)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2分)10\n(2)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6分)(3)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8分)37.“走出中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中世纪千余年间欧亚大陆上最惊人、最有意义的变化就是西欧从贫穷落后和默默无闻中崛起。……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简述15、16世纪的西欧是如何走出中世纪向现代文明转变的。(10分)38.启蒙运动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14分)10\n(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2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8分)39、王权之辩(12分)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1)以上两段材料对王权统治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2)结合材料对王权不同认识原因的分析,谈谈你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8分)10\n40.英美政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材料二:我觉得任何一部成功的宪法必须要代表人民的愿望。我不认为美国人会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宪法模式。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总统制适用于美国。重要的是,政体形式必须能够体现遵从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美国费城宪法中心历史学家斯蒂夫·弗兰克(1)请结合材料及两国的历史状况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7分)(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国制度文明的看法。(15分)10\n2022学年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加一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75分)1C2B3C4C5A6D7B8D9C10A11C12B13D14B15B16C17C18B19A20A21A22C23B24C25D26B27D28C29C30B31B(A)32C(B)33C(A)34C(A)35C(D)36“周文疲弊”(16分)(1)西周的封建制度和礼乐制度开始崩溃。(2分)(2)血缘:分封制是靠血缘纽带维持的,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逐渐淡薄;(2分)政治: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自主权,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2分)经济:铁骑和牛耕出现,土地私有,井田制瓦解。(2分)(3)儒家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天子权威;(2分)儒家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国,反对战争。(2分)法家强调承认现存秩序,维护君主权威(2分),彻底告别封邦建国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分)(或者具体儒法的主张,必须全面)37.“走出中世纪”(11分)参第四分册单元导言(要求有史实、逻辑结构、组织合理、总结提纲挈领)38.启蒙运动(14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侧重个性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要求消灭专制王权与等级制度)(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2分)(3)看法:开启民智。(2分)政治: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2分)经济: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2分)原则:论从史出。(2分)39.王权之辩(12分)10\n40.英美政体(22分)(1)政体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1分);美国: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共和制);(1分)、或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符合西方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文明诉求)形成原因:英国:13世纪就有的议会传统,等级君主制下成立的等级代表会议在国家财政问题上,发挥着制约王权的作用。(1分);“光荣革命”的和平变革的方式(1分);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1分);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和新国家的建立者华盛顿等人深受“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影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1分);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合众国宪法》,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1分)(2)君主立宪或联邦制两种政体而言,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主要看政体形式是否能够遵从宪法规定的人民的真实愿望;是否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观点1: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选择,(社会转型,专制走向民主…………)观点2:符合本国国情发展的最佳选择。(不同道路的原因分析)(观点0—3分史实0—4分论证0---5分逻辑组织0—3分)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