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2022年丁蜀高级中学四校联考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2022年丁蜀高级中学四校联考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docx 2022-08-24 18:11:00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2022.4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1、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源于广大平民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②彻底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③使古代雅典走上了近代化道路④使广大平民获得了与奴隶主平等的政治权利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公民权利的重大举措是A.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C.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土地归还平民D.建立“四百人会议”4.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5、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6、“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D、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7、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8.《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民……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D.焚烧诗书9.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8/8\n10、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11、北魏孝文帝致力于改变生活习俗的汉化政策包括①改穿汉服②改说汉语③改用汉姓④与汉族通婚⑤启用汉族官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2.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改变对农民的剥削方式C、封建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妥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1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15.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到村社的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以赎买份地16.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农奴制落后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18.2022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A.彼得一世B.叶卡特琳娜二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1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8/8\n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二、材料解析和问答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力,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商鞅变法的历史信息?(3分)(2)材料二中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4分)(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说明商鞅变法后经济形式的变化。(4分)8/8\n22、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他深知雅典社会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材料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贪婪的心情,压制他,使他平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梭伦的诗歌请回答:(1)材料一“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社会的问题主要指什么?(2分)(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中的“两个阶级”具体指什么?(2分)(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2分)(4)材料二中梭伦所说的话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了吗?举例说明(2分)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8/8\n(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3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4分)(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4分)24.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力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0你那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须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5分)8/8\n25、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4分)(4)依据材料一、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8/8\n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20BABCBCCCDDACDCCCBDDC21.(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3分)(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法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4分)(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分)(4)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察其社会政治变化的意义。奖励耕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分)22、(1)贵族和平民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内战一触即发。(2分)(2)贵族和平民(2分)(3)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4)没做到。(1分)如他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实质上是以财产的多少来分享政治权利的制度。广大贫穷平民未获得与富裕平民相同的权利。(1分)23.(1)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分)(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4分)(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4分)24.(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3分)(2)农奴制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3分)25.(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2分)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分)(28/8\n)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4分)(3)不符合实际。(2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2分)(4)防止农民起义,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4分)8/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