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docx
2022-08-24 18:11:15
6页
2022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莱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材料体现荀子A.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C.对实际功利的追求D.对“德治”思想的继承2.汉武帝虽然亲近儒者,但对实际的重要政治任务,却不太想要儒家来担负。这自然是因为儒家拘泥迂阔的作风,与他的好大喜功的性格无法配合。在政治上所信任的,乃是言利任法的法家。这一做法反映出A.儒家的政治地位仍然很低B.汉武帝以外儒内法为统治理念C.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D.儒法合流成为汉武帝的统治理念3.李贽在重新解释《大学》时说:“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岂若后世儒者,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问,所以说及理财为浊耶!尝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这反映了李贽A.具有务实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C.反对儒家学说D.祟尚古代先贤4.“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中“我”和“你”可能是指A.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B.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C.苏格拉底柏拉图D.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5.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人文思想开始出现B.天主教皇权威已瓦解C.现实主义美术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6.罗素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统治者的欢迎,又受人民的欢迎。这是因为君主们认识到,如果他们自己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本民族的,他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材料体现了A.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必然性B.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6/6\nC.宗教改革提高了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力D.宗教改革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7.奥托・迈耶认为,“大量的国家权力不应只集中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应该以适当方式分配于不同的主体来承担,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君主立宪制通过参与立法权的人民代议机构的参与满足了这个要求,而行政权则留给王侯。”他强调在君主立宪制度之下A.法律与行政各行其是的态势B.立法和行政均属于君主C.君主自觉遵守法治理念D.议会和行政的分权与制衡8.李时珍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具独见”。这反映了明清科技的特点是A.继承总结B.革故鼎新C.注重实践D.重视实验9.英雄的历史使命,是为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终生。南宋时期,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伟业。他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词中这类英雄主题源于A.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B.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C.个人经历的艰难坎坷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10.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明代中后期,戏曲的流行是因为A.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B.京剧等戏曲元素的广泛传播C.社会等级观念的日益淡化D.官府以教化百姓为主要手段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这表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A.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C.使人类的研究视野深入到了微观世界D.解释和预见了自然界运行规律12.达尔文逝世后,英国报纸呼吁把他与牛顿等人葬在一起。报纸认为达尔文要比已埋在那里的许多政治家更属于那里,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B.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C.促进人口的大幅度的增长D.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13.经济史学家兰德斯认为:“工厂不是扩大了的工场,它使用了动力机器……在英国,工厂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欲望,而在于动力,即机器和引擎。在拥有这些东西之前,我们不可能有工厂,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们克服分散生产的成本优势。”这反映出6/6\nA.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自然过渡B.传统手工生产迅速退出历史舞台C.技术变革是工厂制兴起的前提D.工厂制继承了传统生产组织形式14.计算机与网络是继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又一个信息存储与传播的伟大创造,称为第五次信息革命。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但是,总体来看,目前互联网时代尚不能显著带给人类A.阅读方式的改变B.文化信仰的改变C.沟通方式的改变D.出行方式的改变15.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体现了魏源A.极力反对满汉贵族统治B.否定西方政治制度,维护天朝上国的权威C.力求废止闭关锁国政策D.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亡16.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17.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新政权保障国民“皆平等且有参政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A.界定革命对象和选择革命方式的问题B.如何推翻旧政权和创建新政权的问题C.实现国内和平后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D.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18.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19.1929年,周恩来对前来汇报红四军工作的同志表示:“这里头很多新鲜的办法和经验都是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的确别开生面。照这些办法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很有把握发展壮大。”周恩来这一表态从侧面反映出A.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遭到批判B.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C.中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指挥D.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由此确立6/6\n20.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22年。”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关的一组文章最有可能是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B.《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21.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2年4月24日倾力打造的名为“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该展览纪念的科技成就让中国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国防能力大大增强D.打破大国的核垄断22.1953年,两位著名史学家对古史分期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则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两种主张各有赞同者,且争论很大。为此,毛泽东提出对历史学的分期应遵循A.“苏联模式”B.“古为今用”C.“百花齐放”D.“百家争鸣”23.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24.“在作家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则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材料中作家所属的文学流派与下列作品一致的是6/6\n25.二战期间,德国将侵略波兰的战役拍成故事片,取名为《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的电影,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东西方存在着严重文化差异B.电影的政治功能凸显C.电影的制作受意识形态影响D.“冷战”的兴起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2)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的主张及蕴含的思想价值。(6分)(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6/6\n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三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1)据材料一、二,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这两大支柱的形成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10分)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分别编译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主张“师夷长技”,可是,清政府并未从战败中清醒。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交困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设立新式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创办近代海军,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自强”“求富”化为泡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皆因封建势力的强大而未能如愿。1915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打倒孔家店”,形成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儒学以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仍未受到根本撼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特征。(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原因。(8分)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