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docx 2022-08-24 18:11:24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各位考生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材料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纸固定区域内作答,超出部分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1.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2.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此材料表明()A.古代埃及人崇拜神灵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D.法老以法治国3.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4.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5.美洲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历史上他们曾以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化。其中最发达、水平最高的文化有“美洲的希腊”之称,这种文化培育了多品种的高产农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豆类等,还有西红柿、可可、烟草等作物,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种文化是下列哪一种文化?()A.中美洲的玛雅文化B.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C.南美洲的印加文化D.中美洲的墨西哥文化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增加耕地7.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A.隋唐的发展增加了日本的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交好威胁到了日本D.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8.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8/8\n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9.16世纪前期,宗主国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导致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很快就转到其他国家的供货者和债权人手中。最有可能出现这种局面的国家是()A.英国B.西班牙C.意大利D.法国10.15世纪末,右图中卡里库特国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11.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D.引发了“价格革命”12.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维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B.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C.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D.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1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1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15.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D.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1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17.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海上运输业发达的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A.商品市场B.殖民霸权C.海上霸权D.商业霸权8/8\n1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19.下表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斯特拉斯堡各类印刷出版物所占百分比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时间宗教书籍古典书籍(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占星术、几何、代数等)15世纪末60%10%30%16世纪初27%33%40%A.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B.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C.人文主义思想迅速传播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20.14、15世纪欧洲新思想兴起。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人开始从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教会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21.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张因信称义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禁欲主义D.强调王权至上22.有学者研究认为,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十八世纪则不同,欧洲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却是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反映了欧洲(  )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C.宗教改革运动影响深远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23.据统计,伏尔泰论及中国的著作将近80种,信件200余封。伏尔泰甚至认为中国就是柏拉图式理想国模型的现实版,中国的农业、工艺、历史、政治、道德、宗教环境在他的笔下都是世界仅有和完美的。伏尔泰如此褒扬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文化水平领先于西欧各国B.意在营造变革社会现状的舆论氛围C.中国政治体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工业革命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24.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25.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8/8\n26.如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维护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27.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28.1874年,大久保利通向日本政府提交《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指出:“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于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反映了日本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之处是(  )A.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通过对外扩张推动工业化D.始终由国家主导日本工业化2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意图是()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C.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D.建立民主自由制度30.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材料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31.美国南北战争前后,铁路总长度超过三万英里,但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五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铁路轨距是四点九英尺。这种差异的出现说明当时美国(  )A.铁路轨距没有和世界接轨B.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南北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D.受英国的影响较大32.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8/8\n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33.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草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C.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D.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34.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35.下面是1801年和1841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图。此图反映了(  )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3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数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城市人口膨胀而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37.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38.《共产党宣言》被称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为此,恩格斯称要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这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使工人斗争有了科学性39.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4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8/8\n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41.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42.在早期罗马法中,家长权占据重要地位,家长对其家属有权进行生杀予夺、财产控制、婚姻同意等。但到了特拉雅努斯帝时(公元2世纪),禁止虐待子女,家长对家属的责罚权、重罚必须经法院判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家长权已缩小到极狭小的范围内。罗马法的这一变化()A.深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B.促使家庭成员之间日趋平等C.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D.适应了帝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4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B.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44.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45.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依据下表内容,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2000吨568000吨450000吨乙51000吨260000吨1000000吨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46.“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这对英国以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表明“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A.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没有发生暴力冲突B.制度变迁要用暴力革命方式完成C.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政治发展特色D.结束王权专制,国王“统而不治”4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仅终结了君主制形式的政体,而且结束了政治斗争采用革命和政变形式解决的历史,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之后,以“一票共和”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建立民主制度的道路曲折漫长B.工业革命的开展壮大了民主力量C.历史发展耗尽了大革命的成果D.民主和法治成为社会的稳定机制8/8\n4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49.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50.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二、主观题部分(51题14分,52题12分,53题14分。共40分)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请回答: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相较于以往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有何新发展?5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历史空间是历史事物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物往往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就反映了这一点。8/8\n根据材料,请先在①—④四个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写出事件名称),然后解释与图中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8/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