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兴济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4 18:28:48
7页
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通惠河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A新科进士鱼贯而出B筒车灌溉7\n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D活字排版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XKb1.Com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8.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党项族9.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10、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1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1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A.安史之乱B.澶州之战C.郾城大战D.雅克萨之战1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戚继光②郑成功③渥巴锡④岳飞⑤文天祥A.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1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7\n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B.明朝锦衣卫印C.军机处D.广州十三行1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A.加强对西藏的管辖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1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拔官员的传统C.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D.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1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A.漫话“焚书坑儒”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文天祥抗元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19、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景德镇盛产青花瓷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出现许多较大的商业城市D.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2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歌曲《本草纲目》。下列对《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B.它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它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非选择题:1、(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6分)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7\n(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2分)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4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2分)材料一材料二2、(16分)2022年9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大运河”的申遗文本。“运河”的昨日今天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都杭州通惠河和会通河开通后,从杭州到大都的运河距离缩短了900多公里。(1).材料一、二都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程的描述?(2分)分别写出它们所处的朝代。(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2分)材料三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7\n材料四唐朝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指出:大运河的开通使百姓遭受到的苦难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大运河的观点。(8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2分)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2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深远影响?(2分)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分)7\n(2)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7\n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12345678910CDCADDCCCB11121314151617181920DBDCDBCCBD二、非选择题1、(16分)(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藏族(2分)。(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4分)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分)2、16分(1).工程:大运河。(2分)材料一:隋朝。(2分)材料二:元朝。(2分)变化:元朝运河不再是以洛阳为中心,而两段新运河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北京到杭州的距离。航道更加通直。(或:截弯取直,航道缩短)(2分)(2).材料三观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2分)评述: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1分)所以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1分)材料四的观点: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2分)评述: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役使的百姓苦不堪言。(2分)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的举动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1分)运河的开通也便利了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2分)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分)3、18分(1)丝绸之路示意图(2分)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鉴真东渡(2分);(2)郑和下西洋(2分);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分)(3)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2分)。(4)由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