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历史 > 山东省临沐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12月学情监测试题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沐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12月学情监测试题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4 18:30:16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山东省临沐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2-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12月学情监测试题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相对应题号下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计40分。)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张学良回忆(1901年-2022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3.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4.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5.2022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南京大屠杀发生于A.1931年B.1937年C.1938年D.1945年6.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7.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观点错误的是A.两次战争都是日本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战争B.两次战争都首先在中国东北燃起战火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D.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8.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9.在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参观者可看到依据20世纪40年代某一历史场景制作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欢笑言和版”公仔(如右图)。这一历史场景是A.北伐战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A.青化砭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1.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3.“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14.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屠杀④蒋家王朝的覆灭5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15.《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A.林则徐B.魏源C.张謇D.严复16.今年(2022)是右图人物诞辰220周年。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下列主张由他提出的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师夷长技以制夷C.振兴中华D.师夷长技以“自强”图317.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18.“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实业救国1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A.《民报》B.《申报》C.《每周评论》D.《新青年》20.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詹天佑——京张铁路B.候德榜——侯氏制碱法C.林则徐——《海国图志》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题22分,22题20分,23题18分)(1)上述图片反映了哪几个重大历史事件?选取其中一个说说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8分)步骤二听歌曲——体会不屈的抗争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材料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我们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待到最后胜利日,世界的和平见曙光。(2)材料一是孙明同学收集到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歌词片段。这段歌词中的“长城”是何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二是《游击队之歌》,它唱出了人民共同抗日的情景,请写出抗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一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步骤三 看新闻——把握中日关系现状5材料三:2003年3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日本。回国后在央视《东方时空》谈访日感受时说,在日本参观靖国神社的人每年约有500万人次,而参观日本和平展馆的每年却只有50万人次左右。材料四: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新闻联播报道,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在访问期间,胡锦涛、吴邦国和温家宝分别与他举行了会见和会谈,双方就构筑和发展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并规划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4)材料三显示日本有一部分青年人如此热衷参观靖国神社,这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5)材料四反映了当前中日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你认为中日关系要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4分)2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曾经走过一段坎坷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5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材料中的“民国15年”是公元多少年?(6分)材料二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调停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2)请说出材料二中“事变”的名称。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6分)材料三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3)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什么谈判中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6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和感悟?(2分)23.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6分)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5——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4分)人物贡献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侯德榜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编成《海国图志》一书(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8分)5八年级历史学情检测试题参考答案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