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历史 > 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4 18:31:01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一、选择题(注释)1.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录的日食发生在(  )A.夏朝 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A.会制造工具B.会使用工具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4.《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5.下列人物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6.墨家的创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A.牛耕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铁器的使用D.骡耕的出现9.下图信息判断,此人物是(  )A.老子B.孟子C.孔子D.孙武10.下列图像中,哪个是教育家( )分卷II分卷II注释二、注释(综合题)\n1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请回答:(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在当时实行的是什么制度?(1分)(2)“选贤与能”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天下为家”以后实行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分)(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1分)三、注释(填空题)12.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制。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制。13.孔子,名  ,字,春秋末年  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学派的创始人。14.“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  )时期的政治格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  )时期的政治格局。15.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 ”,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 多人,比较著名的有 人。16.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战国时期,思想家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2)北宋 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3)清朝时期,  负责全国经济工作,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1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18.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19.《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孙膑写的一部军事著作。20.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   国家。21.禹死后,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四、注释(判断题)22.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23.《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作者是兵家鼻祖孙膑。2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25.辨析说理题:找出题目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8分)1.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轩辕氏。错误:理由: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n错误:理由:3.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错误:理由:五、注释(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程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请完成:(1)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跟教材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3)通过以上材料与教材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27.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完成:(1)此话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生活的朝代与国别分别是什么?(2)此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我国的什么民俗与他有关?\n\n答案解析部分(共有27道题的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A今天的农历,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故本题选A。2、B解析:《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录的日食。而公元前776年正处于西周时期。3、B此题属于基础知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会使用工具。4、D我国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人种是山顶洞人,故选D.5、答案:D解析:首先弄清楚建立我国第一王朝的人,再联系到他也做过部落联盟的首领,那就是禹。6、C根据史实可知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因此选C。7、A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A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已经普遍使用用畜力代替人力的耕种方法牛耕。故本题选A。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关的教育言论。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言论,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图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孔子的言语。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A孔丘即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B孟子战国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提出“仁政”,是思想家;C庄子战国时期到家的代表人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思想家;D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是思想家。故此题答案选择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二、综合题11、【答案】(1)禅让制(2)尧舜禹(3)夏(朝) 世袭制(4)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相关内容。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所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在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2)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相关内容。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n所以“选贤与能”的代表人物有尧、舜、禹。(3)本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相关内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4)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对于今天的的现实生活的借鉴意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禅让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三、填空题12、【答案】禅让  分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中在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西周时期在地方上推行的是分封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13、丘 仲尼 鲁 儒家本题考查是孔子情况,他名丘自仲尼,是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4、【答案】西周,春秋。【解析】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15、有教无类 三千 七十二考察对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其他知识的记忆。从材料中的“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可以看出有关的主张是“有教无类”,他的学生数量也是书本上的知识“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16、【答案】11.(1)庄子(2)包拯  (3)王茂荫【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安徽历史的准确识记,第(1)问,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他鄙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包拯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面对北宋中期统治的危机,提出了整顿吏治主张,同时关心百姓疾苦,经常为民请命,人称“铁面无私包青天”。第(3)问,主要考查王茂荫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王茂荫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徽州府歙县人,道光进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其货币思想给予赞赏。他也是唯一一个《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考点:安徽地方史古代安徽地方史庄子、包拯、王茂银17、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水利兴修,秦国李冰在四川城都修建了都江堰,成为著名的防洪灌溉的工程,并且使城都平原称为沃野之地。18、燕、楚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燕国,最南是是楚国。属于课本基础知识。19、孙武 战国 孙膑主要考察相似人物的差别20、356、秦孝公、封建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在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曾经两次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封建国家。21、【答案】 启世袭【解析】试题分析: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n。考点:本题考查世袭制。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只要尧舜禹的禅让等相关知识点就可以作答。四、判断题22、【答案】本题的错误之处是: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本题的错误之处是: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理由: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他反应了商朝时期的生活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或者铭文。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甲骨文和青铜器23、【答案】错误:__孙膑__________  更正:___孙武或孙子_______【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也兵家的鼻祖孙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而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24、【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25、【答案】1、错误:炎帝正确:黄帝2、错误:金文  正确:甲骨文3、错误:墨子 正确:韩非【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答案A2、本小题考查的是甲骨文。我国汉字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本小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n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五、材料解析题26、(1)部落联盟推举。禅让制。(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教材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自己具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27、(1)《离骚》。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2)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同情。(3)端午节。解析:解答此题时,从这段材料的出处出发,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材料的积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