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东城区分校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18:39
26页
2022-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东城区分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诗词描述的影像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红楼梦》)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诗词选》)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庐山瀑布》)2.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26\n4.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5.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4.5g,(1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食盐的实际质量应为()A.14.5gB.13.0gC.14.OgD.13.5g6.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7.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N2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8.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26\nC.D.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1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AB.BC.CD.D12.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26\nA.AB.BC.CD.D13.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1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16.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1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6\n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18.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D.它们都是原子19.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A.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是混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20.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6\n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二、填空题21.从①氧气、②氮气、③冰水混合物、④氢气、⑤二氧化硫、⑥空气、⑦二氧化碳、⑧水蒸气、⑨稀有气体九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__________;(3)在食品包装袋上,用作食品保护气的__________;(4)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5)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6)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7)夏天,敞口防止一段时间的瓜子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8)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_;(9)做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2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1)氮原子__________(2)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3)3个铝离子__________.2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为:__________;联系为:__________.(2)物质汞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3)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24.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锶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最外层有__________个电子;(3)它形成的离子__________.(4)下列元素与其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___.26\n三、实验与探究2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26.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式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装置,有__________的气泡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26\n(3)装置B可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换成__________,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5)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让气体从__________进入F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让气体从__________进入F中,向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27.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名称)(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实验评价】(1)实验IV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26\n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2022-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东城区分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诗词描述的影像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红楼梦》)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诗词选》)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庐山瀑布》)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玉为床,金做马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野火烧不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飞流直下三千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26\n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部,故A错误;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与桌面成45°角,手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故B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故C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经常用到,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的限制考虑;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考虑;D、根据酒精灯引起火灾的灭火方法考虑.解答: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故B错;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C正确;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故D错.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26\n4.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性质差别,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二氧化碳的不助燃性,比较简单.5.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4.5g,(1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食盐的实际质量应为()A.14.5gB.13.0gC.14.OgD.13.5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4.5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他选用的砝码质量为14g,游码质量为0.5g;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4g﹣0.5g=13.5g.故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出来.6.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26\n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解答: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7.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N2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所选物质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C、红磷燃烧把氧气耗尽,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在剩余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消耗完瓶内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A说法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说法错误.C、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C说法错误.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要素(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6\n8.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故B错;C、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26\n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助燃剂,故A错误;B、氧气能供给呼吸,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B正确;C、氧气不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解答本题要注意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1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26\n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故A解释正确;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B解释正确;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故C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故D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等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选项ABCD现象放大图A.AB.BC.CD.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中的液柱会上升,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领会原理,掌握实质.13.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26\n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C、据水分子的构成解答;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解答:解: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故B错误;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构成,难度不大.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考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解答本题;B、根据原子的含义进行解答;C、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粒子,故B错误;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分子并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故C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原子、分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属于基础知识.1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考虑;B、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考虑;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考虑;D、根据原子的结构考虑,注意氢原子的特殊性.26\n解答:解: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故A错;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B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都是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C错;D、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区别,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6.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故可知答案.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26\nC、钠属于金属元素;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A说法错误;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18.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D.它们都是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上图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质子数、微粒种类等信息.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解答:解: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8,说法正确,故A正确;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B正确;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为不同种元素的微粒,故C错误;D、第一种微粒为氧离子,第二种微粒为氖原子,第三种微粒为铝离子,故D错误.故选A、B.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9.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A.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是混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26\n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等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元素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20.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依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结构的特点分析即可;B、依据钠离子的结构分析即可;C、从二三周期的原子结构分析即可;D、依据镁的原子结构结合离子测写法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图示及所学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说法错误;B、钠原子核外由11个电子,其最外层是1个电子,钠离子是失掉该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微粒,此时核外共10个电子分为两层电子,故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说法正确;D、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2个电子而变成镁离子,其符号为Mg2+,故说法错误.故选C.26\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二、填空题21.从①氧气、②氮气、③冰水混合物、④氢气、⑤二氧化硫、⑥空气、⑦二氧化碳、⑧水蒸气、⑨稀有气体九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⑥⑨;(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①;(3)在食品包装袋上,用作食品保护气的②;(4)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⑤;(5)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①;(6)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⑦;(7)夏天,敞口防止一段时间的瓜子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⑧;(8)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⑦;(9)做电光源的是⑨.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氧气;(3)在食品包装袋上,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氮气;(4)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5)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6)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7)夏天,敞口防止一段时间的瓜子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8)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9)做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故填:⑥⑨;①;②;⑤;①;⑦;⑧;⑦;⑨.点评: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2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1)氮原子N(2)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3)3个铝离子3Al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6\n(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氮原子表示为:N.(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2.(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故答案为:(1)N;(2)2SO2;(3)3Al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2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物质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3)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观察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等.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等.故答为:(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汞原子,氧分子;(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24.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锶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最外层有2个电子;(3)它形成的离子Sr2+.(4)下列元素与其处于同一族的是B.26\n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解答.解答:解:(1)据锶元素的名称判断可知是金属元素;(2)据图可以看出,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8,最外层电子数是2;(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Sr2+;(4)根据同一族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一族,D中的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但只有一个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故选B;故答案为:(1)金属;(2)38;2;(3)Sr2+(4)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同一族的元素的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灵活应用于解题.三、实验与探究2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26\n(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2)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答案为:(1)15%;(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点评:本考点是用铜粉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选择题和实验题中.26.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D装置,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其因骤然冷却而炸裂.26\n(3)装置B可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D(填字母序号).(5)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让气体从a进入F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让气体从b进入F中,向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b(填“a”或“b”)进入F中.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以及实验室收集氧气,实验结束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4)根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进行分析;(5)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集气瓶,②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D,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其因骤然冷却而炸裂;(3)反应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D;(5)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水小,所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让气体从a进入F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让气体从b进入F中,向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b进入F中.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2)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连续且均匀,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其因骤然冷却而炸裂;(3)分液漏斗,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4)D;(5)a,b,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6\n27.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评价】(1)实验IV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解答;26\n(3)根据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实验评价】(1)根据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进行解答;(2)根据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进行解答;【实验拓展】根据催化剂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解:【实验结论】(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有实验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质量;化学性质;(3)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评价】(1)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故填: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故填: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A.MnO2不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可以作其他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B.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B正确;C.催化剂不只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C错误;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例如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生成物,故D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氧气(2)化学性质质量(3)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评价】(1)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2)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B点评:此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以及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解答此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