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

docx 2022-08-25 10:19:18 30页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刻雕像B.苹果榨汁C.葡萄酿酒D.水的净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食盐D.植物油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2B.2HC.2H+D.H2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8.医院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止咳糖浆C.液氧D.碘酒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B.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30\n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B.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D.二氧化碳也是空气污染物 1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30\nA.B.C.D. 13.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14.下列实验方案中没有利用对比思想的是(  )A.电解水实验B.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C.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30\nD.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15.根据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O5B.H2C.N2D.NH3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B.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C.金原子核外有197个电子D.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24.550.1 0.4  反应后的质量/g0515XA.甲、丙、丁都是反应物B.乙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X=10 18.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19.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30\n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2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该同学发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该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2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工业上可以用水煤气转化法制取氢气.其过程是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炽热的焦炭层制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水煤气根水蒸气高温混合,以氧化铁为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转化为CO2,同时生成氢气,二氧化碳溶于水,通过加压水洗即得到较纯净的氢气.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主要是氢气具有      性,这属于氢气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水煤气跟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用化学用语或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2个铵根离子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5)氧化镁的化学式      ;(6)Fe2+中2的意义      . 23.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洁净的河水;②二氧化锰;③液氧;④过氧化氢溶液;⑤铁;⑥澄清石灰水;⑦冰水混合物30\n(1)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2)属于氧化物的是:      .(3)属于单质的是:      . 2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四种粒子共表示      元素.(2)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其符号表示为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序号).(4)B中x=      . 25.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      .(2)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1个B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30\n27.有A、B、C、D四个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80g、60g、4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      (填序号,下同)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28.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甲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      .(2)乙实验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丙实验中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      .(4)丁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更合理的是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理由是      . 30\n29.下面是部分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偏小”或“不变”).(2)过滤操作时,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 30.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如果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2)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用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的把导管从集气瓶口移开,然后      ,最后把集气瓶      放(填“正”或“倒”)在桌面上.(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收集甲烷气体时也可以用D装置,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E所示,由此可以推断甲烷气体一定是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31.2022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2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请计算:(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0\n(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请计算:(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0\n2022-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刻雕像B.苹果榨汁C.葡萄酿酒D.水的净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刻雕像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净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新鲜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食盐D.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30\n【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误;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B错误;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C.【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2B.2HC.2H+D.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以知道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若是多个分子即在相应的化学式前加上数字即可.【解答】解:氢气的化学式为:H2,所以两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2H2,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A是正确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意义的正确理解与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蒸发了,而水分子没有分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该选项说法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微观粒子运动的越慢,要注意理解.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0\n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解:A、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不知道那种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有些分子的质量比有些原子的质量大,有些分子的质量比有些原子的质量小,要注意区分. 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各化学式的计量数等信息.【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A、可以获得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说法正确,故A正确;B、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无法得知,故B错误;C、可以获得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说法正确,故C正确;D、通过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前面的计量数,可以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8.医院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止咳糖浆C.液氧D.碘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止咳糖浆中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液氧中只含有液态的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啤酒中含有水、麦芽糖、酒精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30\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B.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考点】水的组成;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空气与水.【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应该是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D.【点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要注意区分.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30\n称量固体D.过滤【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左放物质,右放砝码(即“左物,右码”).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错误;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与试管口应该紧挨紧靠,瓶塞要倒置于试验台上,故错误;C、左放物质,右放砝码,故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B.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D.二氧化碳也是空气污染物【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洗涤剂的除污原理分析判断.C、根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分析判断.D、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因此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故错误;B、洗涤剂的除污原理是利用其乳化性,所以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正确;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错误;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故选:B.30\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各选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向右拉活塞时无气泡,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有些装置比较复杂、学生平时比较少见,但依据的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13.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氨气的化学式进行解答.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30\nD、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8,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气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在N2(单质)中氮元素显0价,在KNO3中氮元素显+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的化合价规律、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是正确的解答本题. 14.下列实验方案中没有利用对比思想的是(  )A.电解水实验B.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C.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30\n【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专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元素,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需要通过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C、向水、汽油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碘时,发现碘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通过对比说明溶剂是影响溶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实验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15.根据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O5B.H2C.N2D.NH3【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12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B.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C.金原子核外有197个电子D.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30\n【分析】A.根据元素的排列规律来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C.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种类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这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故正确;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核外有79个电子,故错误;D.铱、铂、金属于金属元素,汞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24.550.1 0.4  反应后的质量/g0515XA.甲、丙、丁都是反应物B.乙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X=1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完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进而结合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来完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A、根据分析质量减少的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特征来判断反应类型,解此题的关键是要会正确分析判断那些物质是反应物,那些物质是生成物. 18.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30\n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以及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分析解答;【解答】解:由于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成为7,因此该原子核成为氮原子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是7中子数也是7;故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干中关于原子衰变的介绍和所学的原子种类的知识; 19.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去分析解答;B、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去分析解答;C、从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防止了在把集气瓶拿去水面时,造成氧气的流失去分析解答;D、从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此时产生的是氧气,才能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由于集气瓶中氧气很少,所以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B错误;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C错误;D、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是正确的操作,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 30\n2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该同学发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该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等,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并解答该题.【解答】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不合理;②若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不合理;③若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正确的是③④;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30\n2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工业上可以用水煤气转化法制取氢气.其过程是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炽热的焦炭层制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水煤气根水蒸气高温混合,以氧化铁为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转化为CO2,同时生成氢气,二氧化碳溶于水,通过加压水洗即得到较纯净的氢气.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主要是氢气具有 可燃 性,这属于氢气的 化学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水煤气跟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CO2+H2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气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用于燃料,这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故填:可燃,化学;(2)一氧化碳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故填:CO+H2OCO2+H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氢气的有关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用化学用语或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2)2个铵根离子 2NH4+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O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5)氧化镁的化学式 MgO ;(6)Fe2+中2的意义 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故可表示为:O2;(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填:N2;(5)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O;30\n(6)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1)Al;(2)2NH4+;(3)O2;(4)N2;(5)MgO;(6)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3.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洁净的河水;②二氧化锰;③液氧;④过氧化氢溶液;⑤铁;⑥澄清石灰水;⑦冰水混合物(1)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④⑥ (填序号,下同).(2)属于氧化物的是: ②⑦ .(3)属于单质的是: ③⑤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河水、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铁都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锰、冰水混合物只有水分子,它们都属于混合物.【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河水、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④⑥;(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锰、冰水混合物只有水分子,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②⑦;(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铁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③⑤;【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历届中考的重点,学生在进行辨别时,往往误以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或者忽略了单质、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这一大前提.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四种粒子共表示 三 元素.(2)属于阳离子的是 C (填序号),其符号表示为 Mg2+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B (填序号).(4)B中x= 8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0\n(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答】解:(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2)C粒子的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其符号表示为:Mg2+;(3)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A、B、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A是阴离子,C是阳离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4)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0﹣2=8,故填:8.答案:(1)三;(2)C;Mg2+;(3)B;(4)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 原子 .(2)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NaCl (写化学式,下同);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H2O .(3)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1)甲能构成分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所以甲是原子;30\n(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NaCl,H2O;(3)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满足分解反应一变多的条件,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原子;(2)NaCl,H2O;(3)2H2O2H2↑+O2↑,分解反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和水的电解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1个B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D (填图中字母).【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B分子的微观构成分析;(2)根据A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求出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3)根据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解答】解:(1)由B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1个B分子中共含有2个原子.(2)由A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H3;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是:14:(1×3)=14:3.(3)由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A、D都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1)2;(2)14:3;(3)AD;【点评】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0\n27.有A、B、C、D四个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80g、60g、4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 C (填序号,下同)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D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相同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多溶质质量分数就大.【解答】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比D多,而比B的少,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饱和,D一定不饱和;(2)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A和B一定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所以A和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相等C中溶解的溶质比B烧杯内少,比D烧杯内溶质多,所以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烧杯大于D烧杯,所以关系为:D<C≤B=A;故答案是:(1)C;D;(2)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30\n28.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甲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 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2)乙实验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炸裂瓶底 ,该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丙实验中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为氧气 .(4)丁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更合理的是 装置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理由是 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分析比较法;空气与水.【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2)铁能够在氧气中剧烈地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是﹣﹣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3)在电解水实验中,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4)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的区别,来分析.【解答】解:(1)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铁丝熔化,高温下的生成物落下会使瓶底炸裂,所以在瓶底放少量水,防止炸裂瓶底;(3)正极的气体体积少,b管中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0\n故答案为:(1)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2)防止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为氧气;(4)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对常见实验的知识应注意多积累. 29.下面是部分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增大”、“偏小”或“不变”).(2)过滤操作时,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3)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2)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图中仰视刻度,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答案为:(1)偏小;(2)引流;(3)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注意事项、量筒的使用方法、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根据如图回答问题:30\n(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 .如果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装置是 AD (填序号).(2)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用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的把导管从集气瓶口移开,然后 用玻璃片盖紧集气瓶口 ,最后把集气瓶 正 放(填“正”或“倒”)在桌面上.(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收集甲烷气体时也可以用D装置,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E所示,由此可以推断甲烷气体一定是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不溶于水 、 密度比空气小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根据气体性质可以判断放置方法;(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解答】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填:催化剂.如果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故填:AD.(2)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用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的把导管从集气瓶口移开,然后用玻璃片盖紧集气瓶口,最后把集气瓶正在桌面上.故填:用玻璃片盖紧集气瓶口;正.(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由此可以推断甲烷气体一定是具备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填: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30\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选择装置时要考虑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和气体的性质等.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31.2022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2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请计算:(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2 .(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3.8% .(精确到0.1%)【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生活健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22+16×5=282.(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8%.故答案为:(1)282;(2)63.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请计算:(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3.2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物质的总质量的减少得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然后把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36g+0.2g﹣133g=3.2g;(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32x3.2g=x=6.8g30\n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答案为:(1)3.2g;(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关的量,从而使学生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才行.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