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1:10
23页
2022-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A.燃放鞭炮B.露天焚烧垃圾C.蒸发海水D.工厂排放烟尘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炭燃烧B.酒精挥发C.饭菜变馊D.铁锅生锈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4.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D.通过低温,高压时可使氧气液化为淡蓝色液体 5.我国南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5B.30C.55D.80 6.下列关于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 )A.搅拌B.蒸馏C.吸附D.过滤\n 8.下列各组内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泥砂浆、汽水、氧气B.过氧化氢溶液、水蒸气、空气C.澄清石灰水、矿泉水、氧气D.稀有气体、冰水混合物后的共存物、铁粉 9.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B.不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不可以构成分子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10.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11.下列是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品尝:白醋和糖水B.肥皂水:硬水和软水C.二氧化锰:水和过氧化氢溶液D.带火星的木条:氮气和二氧化碳 12.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亚锰酸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B.亚锰酸锂是氧化物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锂、锰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3.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3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C.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反应中,X与的O2质量比为15:16\n 14.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纵坐标(y)表示的是( )A.生成O2的质量B.固体中MnO2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5.在化学反应中3A+2B+C═2D,有A、B、C三种物质各12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25gD,此时再向残留物中加入6gA,继续充分反应后,反应物中只有B有剩余.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m:n为( )A.1:2B.3:1C.1:1D.3:2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0分)1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个铵根离子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Cu S2﹣ (3)某些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其中的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A中铝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E中X为 ,C在化学反应中是 (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3)用元素符号写出B和D两种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8.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电解水的试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一可知,X、Y分别是 、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 .(3)图二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用 来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n(4)若将H2、O2、N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质量[m(O)2]的取值范围为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 (3)加热氧化汞 . 20.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其中“”“”“”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分子.(1)从宏观上看,该反应涉及到 种化合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21.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单质能够供给呼吸,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则:(1)A元素的名称是 ;B单质的化学式是 ;D在反应中具有 作用.(2)A单质在B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高温加热15.8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那么,实际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 g. \n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 (2)B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 . 2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若用KClO2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填编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 ,再移开酒精灯.(3)用排气法收集验满时,操作方法是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4)若用过滤的方法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MnO2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中回收MnO2,在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和玻璃棒外,还需要 . 25.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①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上述实验说明: (2)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 .\n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6.2022年10月5日,我国女科学家唐呦呦荣获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新了新型抗癌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请计算:(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 个原子.(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28.2g青蒿素与 g乙炔(C2H2)含有相同质量的氢元素. 七、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2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3g/L),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至0.1)(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多少?(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n2022-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A.燃放鞭炮B.露天焚烧垃圾C.蒸发海水D.工厂排放烟尘【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C、蒸发海水不会产生微小颗粒物,所以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故选项正确.D、工厂排放烟尘,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炭燃烧B.酒精挥发C.饭菜变馊D.铁锅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饭菜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n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熟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D.通过低温,高压时可使氧气液化为淡蓝色液体【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属于氧气的用途,故错误;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错误;C、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属于氧气化学性质,故正确.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氧气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n 5.我国南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5B.30C.55D.80【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下列关于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4层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即氧气,故正确;B.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即一个氧分子,故正确;C.不能表示元素,故错误;D.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即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7.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 )A.搅拌B.蒸馏C.吸附D.过滤【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设计题;空气与水.【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n【解答】解:A、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是溶于水的,是溶液,是均一的,搅拌后钙镁离子不会沉淀,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错误.B、蒸馏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正确.C、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软化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各组内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泥砂浆、汽水、氧气B.过氧化氢溶液、水蒸气、空气C.澄清石灰水、矿泉水、氧气D.稀有气体、冰水混合物后的共存物、铁粉【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沙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单质,故A错;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水蒸气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单质,故C错;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后的共存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铁粉由铁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9.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B.不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不可以构成分子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考虑;B、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考虑;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D、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虑.【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变,如果不变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了,故A错;B、不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例如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故B错;\n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C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0.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对苯二胺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1个对苯二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6:8:2,故选项说法错误.C、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1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11.下列是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品尝:白醋和糖水B.肥皂水:硬水和软水C.二氧化锰:水和过氧化氢溶液D.带火星的木条:氮气和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n【分析】A、根据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分析;B、根据硬水和软水遇到肥皂水出现不同的现象分析;C、根据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D、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分析.【解答】解:A、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方法错误;B、肥皂水遇软硬水的现象不同,与硬水泡沫较少,遇软水泡沫较丰富,所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现象不同,故方法正确;C、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迅速产生氧气,而水没有明显的变化故方法正确;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鉴别,故方法错误;故选项为:BC.【点评】此题是一道鉴别题,能够对各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了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于常规性基础知识考查题. 12.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亚锰酸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B.亚锰酸锂是氧化物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锂、锰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与能源;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分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反应分析反应物、生成物;B、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C、根据能量的转换分析;D、根据反应分析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在反应中Mn02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B、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LiMn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D、反应前,锂单质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LiMnO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在二氧化锰中锰显+4价,在LiMnO2中锰为+3价;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分类和反应类型判断方面的知识,要理解合金属于混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13.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3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C.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反应中,X与的O2质量比为15:16【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n【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D、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3CO2+3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6、9,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3H6O3,则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错误.C、X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18:3:24,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X与的O2质量比为(90×1):(32×3)=15:16,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纵坐标(y)表示的是( )A.生成O2的质量B.固体中MnO2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型;空气与水.【分析】有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C、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答案:C.【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n15.在化学反应中3A+2B+C═2D,有A、B、C三种物质各12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25gD,此时再向残留物中加入6gA,继续充分反应后,反应物中只有B有剩余.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m:n为( )A.1:2B.3:1C.1:1D.3: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有A、B、C三种物质各12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25gD,此时再向残留物中加入6gA,继续充分反应后,反应物中只有B有剩余,说明没加入6gA之前,A已完全反应,反应后B、C均有剩余,同时也说明12g+6g=18gA恰好能与12gC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和C的质量比为18g:12g=3:2;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有A、B、C三种物质各12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25gD,此时再向残留物中加入6gA,继续充分反应后,反应物中只有B有剩余,说明没加入6gA之前,A已完全反应,反应后B、C均有剩余,同时也说明12g+6g=18gA恰好能与12gC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和C的质量比为18g:12g=3:2.3A+2B+C═2D3mn3:2m:n=1:2.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0分)1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P2O5 3个铵根离子 3NH4+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Cu 铜原子的个数为2个 S2﹣ 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某些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其中的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分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解答;(3)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解答.【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4P2O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3NH4+(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u中的2表示铜原子的个数为2个;\n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3)已知在化合物中,钠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又已知F元素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1)+x+(﹣2)×3=0,解得x=+5;故答案为:(1)4P2O5;3NH4+;(2)铜原子的个数为2个;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3 ,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2Al3+ A中铝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2)E中X为 8 ,C在化学反应中是 失 (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3)用元素符号写出B和D两种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MgCl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模型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写出化学式;(2)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求出x的数值;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易得电子;(3)根据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所以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2Al3+;铝元素化合价是+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所以化学式是Al2O3;(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的数值是8;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易得电子,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电子;(3)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化学式是MgCl2.故答案为:(1)13;2Al3+;Al2O3;(2)8;失(3)MgCl2.【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离子的写法,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先约简再交叉. 18.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电解水的试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一可知,X、Y分别是 原子 、 元素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氯化钠 ,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 汞原子 .\n(3)图二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可以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4)若将H2、O2、N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质量[m(O)2]的取值范围为 8g≤m(O2)<9g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电解水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进行解答;(2)根据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3)根据水通电分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进行解答.(4)氢气中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由题意,将H2,O2、N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9g水,剩余的1g气体可能是氮气,也可能是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填:原子;元素;(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氯化钠;汞原子;(3)水通电分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所以b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带火星的木条.(4)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3236x9gx=8g将H2,O2、N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9g水,剩余的1g气体可能是氮气,也可能是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则若剩余的气体是氮气或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则氧气的质量为8g;若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则小于(8+1)g=9g.\n故答案为:8g≤m(O2)<9g.【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水的通电分解,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O2SO2 (2)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3)加热氧化汞 2HgO2Hg+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3)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故答案为:(1)S+O2SO2;(2)2KMnO4K2MnO4+MnO2+O2↑;(3)2HgO2Hg+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其中“”“”“”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分子.(1)从宏观上看,该反应涉及到 1 种化合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1:2 (3)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方面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n【分析】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得出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从宏观上看,该反应涉及到1种化合物;(2)由上图可知,只有3个X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前有1个Y分子而反应后没有Y分子,说明1个Y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没有Z分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Z分子,所以,该反应中X、Y、Z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3:1: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Y、Z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3)分析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宏观方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微观方面: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1)1;(2)D;(3)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点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是指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不参加反应不计算在 21.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单质能够供给呼吸,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则:(1)A元素的名称是 铁元素 ;B单质的化学式是 O2 ;D在反应中具有 催化 作用.(2)A单质在B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Fe3O4 (3)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单质能够供给呼吸,因此B是氧气,A是铁,反应产生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因此C是过氧化氢,D是二氧化锰,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单质能够供给呼吸,因此B是氧气,A是铁,反应产生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因此C是过氧化氢,D是二氧化锰,推导正确,因此:(1)A是铁元素,B是氧气,D是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故填:铁元素;O2,催化;(2)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无色溶液A中加入黑色粉末B,产生气泡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n【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高温加热15.8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那么,实际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 2.05 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固体差量;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高锰酸去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改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且减小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求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乘以这个数求出反应前锰元素的质量,用锰元素的质量除以剩余物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剩余固体的质量,15.8g减去这个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改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且减小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而15.8g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为15.8g×100%=5.5g;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5g÷40%=13.75g.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8g﹣13.75g=2.05g.故答案为:2.05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差量法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 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2)B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③④⑤ (填序号)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蜡烛燃烧实验;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n【分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主要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等于氯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由于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则乙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红磷的量不足;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会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五分之一.故填:①③④⑤;(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因含有水而确定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答案为:(1)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2)4P+5O22P2O5,①③④⑤;(3)烧杯内壁有水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2)实验室若用KClO2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填编号,下同) A .收集装置是 C或E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 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再移开酒精灯.(3)用排气法收集验满时,操作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 正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4)若用过滤的方法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MnO2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中回收MnO2,在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和玻璃棒外,还需要 烧杯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回答;\n(2)实验室若用KClO2和MnO2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确定收集装置,根据制取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3)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验满、放置方法;(3)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用到的仪器.【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若用KClO2和MnO2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是A.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移开酒精灯,能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3)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用排气法收集验满时,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4)若用过滤的方法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MnO2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中回收MnO2,在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烧杯.故答为:(1)集气瓶;(2)A,C或E,2KClO32KCl+3O2导管从水槽中移出;(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正放在.(4)烧杯.【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做好实验,并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答的关键. 25.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①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 ②上述实验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 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分析】根据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在热水中的氨气分子温度高,运动的快.右边试管内酚酞试液先变红进行解答.\n【解答】解:(1)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酞试液接触,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现象是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酞试液接触,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2)在热水中的氨气分子温度高,运动的快,试管口棉花团变红速度快,为了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故答案为:(1)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6.2022年10月5日,我国女科学家唐呦呦荣获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新了新型抗癌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请计算:(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 42 个原子.(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0:11:40 (3)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8 (4)28.2g青蒿素与 28.6 g乙炔(C2H2)含有相同质量的氢元素.【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一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3)141g青蒿素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28.2g××100%=8g;(4)设需要乙炔的质量为x,则28.2g××100%=x×100%,解得x=28.6g.故答案为:(1)42;(2)90:11:40;(3)8;(4)28.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2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3g/L),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至0.1)\n(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多少?(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结合氧气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2)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上次氧气的质量为:15g+5g﹣15.2g=4.8g;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4.8g÷1.3g/L=3.7L;(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4.8g=解得:x≈12.3g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4.8g;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3.7L;(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12.3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