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七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七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1:22 20页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七一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2.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3.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的灭火方法(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5.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20 8.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9.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10.用60mL的试管加热液体,下列液体的体积能符合要求的是(  )A.15mLB.25mLC.30mLD.35mL 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B.液氧C.食盐水D.清新的空气 1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5.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16.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7.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A.木炭B.硫C.石蜡D.磷 18.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20A.①③B.①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B.15.0gC.14.5gD.14.0g 20.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使用的红磷可能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36分)21.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      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15mL(填“<”、“>”或“=”). 22.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0 25.下列物质:①硫;②铁;③碳;④蜡烛.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用相应的序号填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      . 26.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试推断:A      、B      、C      . 27.(10分)(2022秋•汉源县校级月考)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蜡烛燃烧是      变化. 28.红磷燃烧试验中,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和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铁在氧气中燃烧室时,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三、活动与探究(24分)29.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2)请仔细分析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      (填a、b或c);(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的      (填“A”或“B”);(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0 30.某学生设计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c      ;d      (2)写出图中存在的3处错误.①      ②      ③      (3)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      ;收集氧气可以用      法和      法. 31.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20(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3)该实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  2022-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七一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解决,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解答】解:“物理变化”是相对“化学变化”而言的,物理变化,就是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态等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的考查,是对它们实质的分析,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俯视或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20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故C错误;D、图示的取用粉末状药品是正确操作,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 3.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节约原则,即取最小量的原则回答.【解答】解:为了节约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小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mL~2mL.故选B.【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药品的取用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的灭火方法(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了,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然在实验室一般都会备有沙子,也可以用沙子盖灭.【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上述ABCD中的四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可以将火扑灭,但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及灭火方法的选择. 5.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20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B、蜡烛燃烧过程中要先熔化;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很容易被点燃.【解答】解: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B、蜡烛溶化过程会产生烛泪的,因为液体流淌后凝固,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散到空气中,我们看到蜡烛在逐渐变小.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D、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与蜡烛燃烧的相关问题,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特别是D选项.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细心做题. 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决定于气体本身的性质,也就是性质决定了收集的方法,收集方法体现了气体的性质.这个辩证关系在教材中充分得到了体现.也是我们应用知识时常见的思路.【解答】解:图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20故选B【点评】二氧化碳的排水法收集仅限于该实验,受化学启蒙阶段限制而使用的,在后面的学习和联系中切勿受其影响. 8.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解答】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故答案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比较基础,只要掌握了常用的加热仪器,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学生应熟悉常见仪器及使用. 9.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含有物理变化,也含有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0.用60mL的试管加热液体,下列液体的体积能符合要求的是(  )A.15mLB.25mLC.30mLD.35mL【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用60mL的试管加热液体,则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20mL.A、15mL小于20mL,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20B、25mL大于20mL,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30mL大于20mL,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D、35mL大于20mL,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所以:A、等于9mL错误;B、大于9mL错误;C、小于9mL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故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B.液氧C.食盐水D.清新的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还可能有未分解的高锰酸钾,属于混合物.B、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D、清新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201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不易溶或难溶性气体最好的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则说明气体不易溶或者是难溶;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有关.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5.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  )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通过对三种物质的性质的分析,加热以后氯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解答】解:由于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后,高锰酸钾会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在高锰酸钾分解出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即:高锰酸钾20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KClO32KCl+3O2↑).因此,生成物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和氯化钾4种.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分解产物的种类,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反应的化学式. 16.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判断.【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和氧气是主要成分,氧气能供给人呼吸,能够用以抢救重病人,故A正确;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7.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A.木炭B.硫C.石蜡D.磷【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常见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生成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燃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符合题意;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D、磷在氧气中燃烧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生成物,然后结合题中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18.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A.①③B.①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就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②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③加热时没有预热④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⑤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等.20【解答】解: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②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③加热时没有预热,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④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致使药品中含的水分在管口形成水滴倒流致使热的试管破裂;⑤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致使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冷水倒吸与热的试管内等.故选:D.【点评】此类试题属于实验评价题,解决的办法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后果或者是实验中不同的数据,找出可能的原因或做出相应的评价,是近几年中考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B.15.0gC.14.5gD.14.0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得食盐质量=15.0g﹣0.5g=14.5g.故选C.【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使用的红磷可能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20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等,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并解答该题.【解答】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解释合理;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D解释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36分)21.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 20 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 15mL(填“<”、“>”或“=”).【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结论探究.【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应该用20mL的量筒.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时,读出的数在平视读数的上方,读出读数为15mL,实际则小于15mL.【解答】解:因为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时,读出的数比实际值偏大.故答案为:20mL,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点评】此题一二空较容易填出,第三空由于理解时有难度,所以很容易做错. 22.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填序号,下同);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回答,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0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沸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①c;②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 预热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别人或自己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分析】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室对操作有明确规定.使用试管对液体加热时,为使液体均匀受热,要求试管内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加热中试管要不时上下移动等.【解答】解:为防止液体过多而受热不均匀,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答:;为使试管均匀受热,在对试管集中加热前要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为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故答:预热;试管内液体若受热不均匀,液体会冲出试管,为避免因液体冲出伤及他人或自己,要求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故答:别人或自己.【点评】液体受不均匀时,会出现局部沸腾而发生液体冲出,因此在对液体加热时要切记规范操作以确保安全.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0(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故答案为:(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下列物质:①硫;②铁;③碳;④蜡烛.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用相应的序号填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① ;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① ;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② ;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 ③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 ④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碳在氧气中燃烧只能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解答】解: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硫.故填:①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硫.故填:①.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铁.故填:②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碳.故填:③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蜡烛.故填:④【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6.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试推断:A 硫(或S) 、B 氧气(或O2) 、C 二氧化硫(或S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硫,以及火焰颜色不同的实验现象判断回答.【解答】解: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淡黄色固体为硫,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气体C为二氧化硫,B为氧气.故答案为:硫(或S);氧气(或O2);二氧化硫(或SO2).【点评】掌握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了解二者区别,明白反应物相同,但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可能不同,理解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27.(10分)(2022秋•汉源县校级月考)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浮在水面 .20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a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处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或水珠)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H2O和CO2(或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是 化学 变化.【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题意,正确分析现象,从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思考;(2)根据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解答;(3)根据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以及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1)石蜡密度比水小,能浮于水面上.故答案为:浮在水面,小;(2)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a处正好处于外焰部分所以会最先被碳化,故外焰处温度最高;(3)据已知知识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干燥的小烧杯可用来检验是否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浮在水面,小;(2)a外焰处(3)水雾(或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2O和CO2(或二氧化碳和水),化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了解相关知识及燃烧的产物就能正确解答. 28.红磷燃烧试验中,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防止炸裂瓶底 和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铁在氧气中燃烧室时,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红磷、硫、铁燃烧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红磷燃烧试验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所以,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炸裂瓶底和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铁在氧气中燃烧室时放出大量的热,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20故答为:防止炸裂瓶底,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点评】了解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防止一些不良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与探究(24分)29.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集气瓶 ;(2)请仔细分析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 a、b (填a、b或c);(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的 B (填“A”或“B”);(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识别一些常见仪器.(2)A装置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a、b都符合.(3)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属于液体和固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B.(4)关于先后顺序可以通过压强的变化理解.【解答】解:(1)答案为试管、酒精灯、集气瓶(2)装置A使用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a、b都符合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故答案为a、b.(3)B装置属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气体,用双氧水制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制气体,故答案为B.(4)如果先撤酒精灯,试管内部温度降低,压强随之减小,导致外面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爆裂;当漏斗液体全部流完后,气体可以通过漏斗跑出锥形瓶,因此要插入液面以下,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点评】此题考查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条件以及装置中常见的操作方法,要学生多留心、多记忆. 30.某学生设计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20(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试管 ;c 铁架台 ;d 水槽 (2)写出图中存在的3处错误.① 试管口向上倾斜 ②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③ 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3)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 气密性 ;收集氧气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 法和 排水 法.【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导管伸入试管越长,越不利于气体导出;(3)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解答】解:(1)a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b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c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d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故填: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水槽.(2)图中存在的3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故填: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管伸入试管太长.(3)为了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填:气密性;向上排空气;排水.【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31.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20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水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过氧化氢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该实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催化作用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对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考查,同时考查了氧气的检验方法.水的分解需要在通电的条件进行,常温下,水不能分解出氧气,即使是加二氧化锰也不能使水在常温下分解.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出氧气,而水不能发生分解;检验氧气,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检验,看是否复燃,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出氧气,而水不能发生分解.故加入二氧化锰后,有气泡产生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无现象的为水.故答:H2O;H2O2;(1)过氧化氢分解时,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2)实验室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条件,能使之复燃气体则为氧气.故答: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3)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出氧气,故答案为:催化作用.【点评】水和过氧化氢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常温下为液体两种相似的物质,但其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