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1:53
19页
2022-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2.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3.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粮食酿酒⑦沙子变成了沙雕⑧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④⑥⑧B.①②③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4.“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振荡19\nB.液体药品取用C.滴加液体药品D.固体药品取用6.下列实验记录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NaClB.用100mL烧杯量取75mL蒸馏水C.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得到约198mL酒精溶液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空气C.海水D.石油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大小不同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9\n10.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1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1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13.已知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2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B.17C.20D.3714.将燃着的火柴a、b分别放入如图两个集气瓶,出现的现象是()A.a熄灭b变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15.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19\n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6.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蒸馏水,③稀有气体,④冰水混合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⑧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基本反应类型(1)一种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__________;(2)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3)一种物质加热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__________;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18.如图为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2)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3)铝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4)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__;(请填写微粒符号)19.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9\n(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3)用C操作测量的水的体积比实际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20.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选用的最佳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写出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②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B不漏气.(3)请简要说明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__________.(请回答两点)21.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支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请填写实验结论,下同.)19\n[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气体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022-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解答:解:A、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化学定义中涉及的内容,所以正确.C、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研究领域,所以正确.D、物质的制取涉及变化的规律和性质,研究的目的是应用,所以正确.故选A.19\n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2.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属铜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粮食酿酒⑦沙子变成了沙雕⑧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④⑥⑧B.①②③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①烘烤食物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②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③火柴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④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⑤瓷碗碎了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⑥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积极,属于化学变化;⑦沙子变成了沙雕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19\n⑧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4.“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剧毒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的毒性及其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性质判断.C、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无毒的氧气和水判断.D、根据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判断.解答:解:A、使用农药是农业增产措施之一,但剧毒农药的使用对人直接有害,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错误.B、二氧化硫有毒性,会污染空气,它的与水反应生成酸,还能污染土壤和水体,所以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无毒的氧气和水,即可制取氧气,又不污染环境,所以正确.D、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仍然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振荡B.液体药品取用19\nC.滴加液体药品D.固体药品取用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试管振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试管振荡的方法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D、取用固体药品时,“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实验记录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NaClB.用100mL烧杯量取75mL蒸馏水C.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得到约198mL酒精溶液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托盘天平精确值为0.1,故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10.15gNaCl;B、烧杯不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不准确;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是不会得到200mL医用消毒酒精,只会小于200毫升;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19\n解答: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NaCl,实验记录不合理,天平不能精确的0.01,故A不正确;B、用100mL烧杯量取75mL蒸馏水,测量不会准确,故B错误;C、实验课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而不是质量分数,故C错误;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总体会少于200mL,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了解微粒观点和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如托盘天平和烧杯、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空气C.海水D.石油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点燃羊毛纤维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19\n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9.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大小不同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从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去分析;B、从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去分析;C、从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去分析;D、从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去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错误;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正确;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19\n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一些特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离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脱离这个前提,原子是可再分的,故说法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说法错误.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成,所以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说法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决定原子质量的大小,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19\n13.已知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2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B.17C.20D.37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将燃着的火柴a、b分别放入如图两个集气瓶,出现的现象是()A.a熄灭b变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氧气据有助燃性能使燃烧更剧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B点评:做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把握两种物质各自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5.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19\n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6.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蒸馏水,③稀有气体,④冰水混合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⑧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⑤⑦;(2)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④⑥⑧.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1)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碘酒中含有酒精和碘,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③⑤⑦(2)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填:②④⑥⑧.点评:洁净的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仍然属于混合物.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基本反应类型(1)一种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9\n(2)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一种物质加热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1)(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一种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以判断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明是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故答案为:(1)(2);(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和反应类型的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如图为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2)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3)铝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4)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Al3+;(请填写微粒符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左上角的13表示原子序数,即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2)最下面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3)铝属于金属元素;19\n(4)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离子符号为:Al3+.答案:(1)13;(2)26.98;(3)金属;(4)失去;Al3+.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原子序数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试管没有向下倾斜;(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集气瓶可能会被高温熔融物炸裂;(3)用C操作测量的水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填”偏大“或”偏小“);(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可能会使试管破裂(写出一条即可).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给固体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3)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的读数方法分析;(4)根据导管的连接方法分析;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要向下倾斜,故填:试管没有向下倾斜;(2)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集气瓶可能会被高温熔融物炸裂,故填:集气瓶可能会被高温熔融物炸裂;(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俯视会造成测量的水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故填:偏大;(4)把试管压在桌面上连接导管时,可能会把试管压裂,故填:可能会使试管破裂;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20.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n(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选用的最佳收集装置是E(填字母标号),写出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②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观察到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则说明装置B不漏气.(3)请简要说明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氧气不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请回答两点)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析出的高温熔融物容易溅落;(2)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解答.解答:解:(1)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析出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应该在集气瓶中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E装置收集氧气时可以留下适量的水,因此选用的最佳收集装置是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②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观察到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则说明装置B不漏气;(3)氧气不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答案:(1)E;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3)氧气不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1.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19\n[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支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请填写实验结论,下同.)试管编号123材料名称无苹果土豆实验现象反应速率很慢稍快较快产生气泡很少比1中多较多复燃情况不复燃复燃很快复燃实验结论[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123过氧化氢溶液浓度5%15%30%所用时间(秒)205253实验结论[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气体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根据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从反应速率、产生气泡复燃情况进行分析;【实验探究2】根据表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探究3】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探究】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苹果和土豆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是土豆的效果较好,19\n【实验探究2】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时间越短,所以【实验探究3】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物质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所以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果不同或土豆催化效果较好;【实验探究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探究3】硫+氧气二氧化硫.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将考查点转化成简单的知识点进行解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