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2:15 22页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2.(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B.蒸馏水C.石灰水D.加碘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生铁是铁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加碘盐中有氯化钠、碘酸钾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2022•朝阳区一模)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A.冰B.干冰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能够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变化过程中能够使环境的温度降低.解答:解:冰、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物质不能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以用于人工降雨.22\n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4.(1分)“禁止烟火”的图标是(  )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停车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2022•宜昌)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酒精D.天然气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C.点评:酒精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通过植物发酵来获得,不属于化石燃料. 6.(1分)(2022•铜仁地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B.氧C.铁D.铝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为硅;故错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故对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元素为铝;故错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元素为铝;故错22\n故选B.点评:正确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及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7.(1分)某品牌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高钙奶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日常生活中,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1分)(2022•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化学用语中的“2”能表示“2个原子”的是(  ) A.2HB.2Na+C.Cu2+D.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正确;B、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因此2Na+表示2个钠离子;故B错误;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u2+表示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和各种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难度较大. 9.(1分)(2022•河池)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B.原子质量C.物质种类D.元素种类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22\n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就可以正确求解.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几个不变,其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0.(1分)(2022•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给液体加热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做实验.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B、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故B错;C、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C错;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要进行预热.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11.(1分)(2022•石景山区一模)C﹣14可用来测定文物的年代.已知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B.8C.12D.1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概念关系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A.点评: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前提条件是在原子中. 22\n12.(1分)为节约用水,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盆接水洗菜B.用养鱼水浇花草 C.使用节水龙头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用盆接水洗菜可以节约用水;B、用养鱼水浇花草可以节约用水;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不利用节约用水.解答:解:A、用盆接水洗菜可以节约用水,故A不符合题意;B、用养鱼水浇花草可以节约用水,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C不符合题意;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不利用节约用水,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珍惜,节约用水. 13.(1分)(2022•房山区二模)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H2OC.CO2D.H2O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O2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22\n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不是氢气,而是氧气,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5.(1分)(2022•藤县一模)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 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间去了,故选项就正确.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1分)(2022•朝阳区二模)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22\n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火药能燃烧爆炸的性质判断.B、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C、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C错误.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17.(1分)(2022•房山区一模)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都为无色气体;故A不适合;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适合;C、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C不适合;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适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22\n18.(1分)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B.吹走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高速空气流能够带走大量的热,可以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D.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19.(1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l22HClB.2KClO32KCl+3O2↑ C.2HI+Cl22HCl+I2D.2CO2+2Na2O2═2Na2CO3+O2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H2+Cl22HCl,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2HI+Cl22HCl+I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2CO2+2Na2O2═2Na2CO3+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n20.(1分)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 C.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主要运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氦气、氙气、氖气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解决.解答:解:A、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错误;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用于食品防腐就是利用其这一性质,故B正确;C、氖和氩等稀有气体充入灯里,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C正确;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是利用了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A.点评:对于每种物质与元素,既要掌握它的物理性质,又要掌握其化学性质. 21.(1分)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C.铝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影响铝元素的化学性质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2\n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解答:解:A、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3,铝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影响铝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分)在高温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物质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14: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此题主要是由分子模型图来判断分子的构成以及化学式的,只要辨别好各分子由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构成就可以了.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乙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16=18,故B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的,所以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故C错误.D、依据C的结论是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28×1:2×3=14:3,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3.(1分)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它遇空气和加热都易引起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熟的番茄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C 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22\nB. C.鲜榨的番茄汁密封保存可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D.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含量约为30%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组成和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的番茄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C,高温使大量维生素C流失,错误;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鲜榨的番茄汁密封保存可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正确;D、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含量约为=54.5%,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混入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炽热的铜网B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C鉴别氯化钙和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水D检验黄铜中含有锌加入稀盐酸 A.AB.BC.CD.D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依据氧气可以与铜反应以及生成物情况判断即可;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依据两者的溶解性分析解答;D、根据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解答:解:A、因为氮气不与铜反应,氧气可以与铜反应,所以可以除掉氧气,所以操作能达到目的.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即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一氧化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由于氯化钙能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用水可以鉴别两者;D、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用稀盐酸区别黄金和黄铜;故选B.点评:22\n除杂一般有两种方法,将杂质彻底除去或将杂质转化为主物质,所选物质不能与主物质发生反应,也不要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又混入了其它物质,而鉴别则往往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完成的. 25.(1分)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考点: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A、根据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C、根据反应前是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后固体不再减少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的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正确,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C、反应前是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后固体不再减少,所以物质的种类是一种、三种、两种,故C正确;D、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5分)生活中常用到各种干燥剂(能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1)硅胶是无色或白色颗粒,其主要成分是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4 .(2)生石灰是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变成粉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该反应可用于自发热饭盒的原因是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分子筛干燥剂是铝硅酸盐化合物,其晶体结构中有规整而均匀的孔道,只允许直径比孔径小的分子进入,能吸附水气和其它气体,吸湿速度极快.分子筛干燥剂吸水前后的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4)“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 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考点:22\n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2)根据生石灰为氧化钙,吸水后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意写,配,注,等;(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4)在通常情况下,铁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1)氧显﹣2价,设硅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解得x=+4;(2)生石灰吸水后生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3)分子筛干燥剂吸水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铁粉能够吸收包装袋中的水和氧气,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答案是:(1)+4;(2)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物理;(4)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干燥剂的知识,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7.(6分)某城市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③ .(选填图中②~⑤的序号).(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 C (填序号).A.杀死水中的细菌B.减少水中氧气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D.分解有毒物质(3)步骤④中的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用一氯胺(NH2Cl)、二氧化氯等物质.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 .②NH2Cl中氮、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8:4:71 (结果以最简整数比表示).(4)生活中将自来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肥皂水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各个环节流程和净化水的方法来解答;22\n(2)根据净化水时一般先是加入明矾吸附杂质,然后过滤掉一些比较大的杂质,再下来是加入活性炭吸附气味,颜色等,最后是投药消毒,一般是加漂白粉或氯气消毒解答;(3)根据二氧化氯的名称来书写其化学式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进行解答;(4)根据硬水、软水的检验及软化方法解答.解答:解:(1)网格净水的原理和过滤的操作原理类似,能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物质与水分离,故答案为③;(2)步骤②是所起的作用是使水中的泥沙沉积到底部,与沉淀的原理是相同的,故选C;(3)①由二氧化氯的名称可知,其化学式ClO2;.②一氯胺中氮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14:(1×2):35.5=28:4:71.(4)生活中将自来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办法是加入肥皂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钙镁离子可以和肥皂水产生浮渣,所以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答案:(1)③(2)C(3)①ClO2②28:4:71(4)煮沸肥皂水点评:熟悉水的净化过程,并知道每个流程所起的作用,以及检验硬水和软化硬水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6分)一氧化碳不仅可作燃料,还能作化工原料.(1)浴室内不能安装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以防CO中毒.产生CO的原因是 燃料不完全燃烧 .(2)CO可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O22CO2 ,此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碳元素 .(3)工业上用CO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甲酸钠(化学式为CHO2Na),其主要流程如下:①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②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③合成甲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CO+NaOHCHO2Na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进行解答;(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22\n(3)①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②氢氧化钠会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③CO与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解:(1)燃气中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反应物中的CO中C的化合价是+2价,而反应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①焦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②利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氮气,只有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③CO与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其反应方程式为:CO+NaOHCHO2Na.故答案是:(1)燃料不完全燃烧;(2)2CO+O22CO2;碳元素;(3)①化合反应;②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③CO+NaOHCHO2Na.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9.(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图1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B (填序号).(2)铁制品容易锈蚀,预防铁生锈的措施有 刷漆 (写1条即可).(3)“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4)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3CO2+2Fe .(5)某生铁和钢的样品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FeCS生铁95.94%3.52%0.06%钢98.97%0.45%0.03%22\n①结合数据及炼钢示意图2分析:生铁炼钢时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 降低生铁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含量 ,气体a的成分是 CO2、SO2和O2 .②若钢样中硫元素以FeS的形式存在,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S+5O21 Fe3O4 +3 SO2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从铁做炊具是利用铁具有导热性去分析;(2)从铁接触到氧气和水分就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铁锈去分析;(3)从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原理去分析;(4)从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去分析;(5)从炼钢原理,反应物、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解答:解:(1)铁做炊具是利用铁具有导热性,食品放在铁锅里可以做熟;故答案为B;(2)铁接触到氧气和水分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铁锈;因此防止铁生锈就要隔绝氧气和水份,故答案为:刷漆;(3)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4)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5)①生铁炼钢时,为了使其中的碳和硫充分反应,减少两元素在钢中的含量,要通入过量的氧气;炼钢生成的气体中含有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过剩的氧气;故答案为:降低生铁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含量;CO2、SO2和O2;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两物质为3FeS+5O2,生成物中物质的系数一个为1,一个为3,分析可知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S+5O2═Fe3O4+3SO2;故答案为:Fe3O4;S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金属的性质的掌握情况,熟记和会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0.(5分)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1)A是最清洁的气体燃料,则A的化学式是 H2 .(2)B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A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难溶性固体,与E溶液反应生成气体F,且D与F能相互转化.则F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4)高温时,3g铁粉与一定量的B反应,得到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和0.1gA,则黑色固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15:14 (结果以最简整数比表示).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22\n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所以A是氢气,B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另一种气体,所以B是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另一种气体是氧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难溶性固体,与E溶液反应生成气体F,且D与F能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3g铁粉与一定量的水反应,得到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和0.1g氢气,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所以A是氢气,B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另一种气体,所以B是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另一种气体是氧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难溶性固体,与E溶液反应生成气体F,且D与F能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1)通过推导可知,A的化学式是H2;(2)通过推导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通过推导可知,D是碳酸钙,E是盐酸,F是二氧化碳,所以F转化为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4)3g铁粉与一定量的水反应,得到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和0.1g氢气,设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FexOy,化学方程式为:xFe+yH2OFexOy+yH2↑56x2y3g0.1g==故答案为:(1)H2;(2)2H2O2H2↑+O2↑;(3)CO2+Ca(OH)2═CaCO3↓+H2O;(4)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6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22\n(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Fe3O4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故填: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2KMnO4K2MnO4+MnO2+O2↑;C;3Fe+2O2Fe3O4.(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B;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2\n32.(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分别进行实验.(1)用装置A制备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验证所得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K处 .(2)用装置B进行性质实验.注入稀盐酸,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2HCl═MgCl2+H2↑ .整个实验过程中,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减小,还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倒吸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特点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2)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氨水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温度降低后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液体会被倒吸.解答:解:(1)用装置A制备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验证所得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K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用装置B进行性质实验.注入稀盐酸,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使瓶中温度上升,产生氨气,故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一段时间后,瓶中温度恢复至室温,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液体倒吸.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K处(2)Mg+2HCl═MgCl2+H2↑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倒吸(2分)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镁与酸反应的热量变化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n33.(7分)为验证某碳酸钙样品的纯度为98%(样品中的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查阅资料】①无水CaCl2可作干燥剂②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实验均取10.0g碳酸钙样品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1①读取反应前电子天平的示数(m1)②将过量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③待反应停止后,立即读取电子天平的示数(m2)测得样品纯度的平均值为93.8%实验2①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装入药品②称量反应前烧杯和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3)③迅速加入过量的稀盐酸④待反应停止后,立即称量烧杯和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4)测得样品纯度的平均值为25.0%【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判断反应停止的依据是 不再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造成m2<m1的主要原因是 生成的CO2逸出 .(2)实验2中测得的样品纯度小于98%的原因可能是 BC (填序号).A.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B.排出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C.反应容器中CO2有残留D.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反思与改进】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1装置进行改进(如下图所示),测得样品纯度的平均值为97.6%.(1)反应前后,两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在第二次称量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从a口充入空气 .(2)装置中的“无水CaCl2”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原因是 可以防止瓶中的水蒸汽逸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解释与结论】(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解答;(2)依据装置图分析测得的样品纯度小于98%的原因;【反思与改进】22\n(1)根据装置图分析为保证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解答;(2)根据无水CaCl2”的作用解答.解答:解:【解释与结论】(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1中,判断反应停止的依据是不再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2中由于排出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或者反应容器中CO2有残留,故测得的样品纯度小于98%;【反思与改进】(1)为保证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在第二次称量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从a口充入空气;(2)装置中的“无水CaCl2”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原因可以防止瓶中的水蒸汽逸出.答案:【解释与结论】(1)不再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的CO2逸出(2)BC【反思与改进】(1)从a口充入空气(2)可以防止瓶中的水蒸汽逸出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分析判断,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高温34.(3分)钛(Ti)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的一种重要金属.可利用如下反应制得:TiCl4+2Mg═Ti+2MgCl2.现有24kg镁,计算生成钛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四氯化钛和金属镁反应的方程式,由金属镁的质量可求出生产金属钛的质量.解答:解:设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xTiCl4+2Mg═Ti+2MgCl2484824Kgx,解得:x=24Kg答:可生产金属钛是24kg.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35.(3分)某同学完成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得到亮红色的Cu和暗红色的Cu2O的混合物.现将8.4g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6.4g固体.计算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22\n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将8.4g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铜不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是因Cu2O→Cu引起的,宜用差量法解答.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xCu2O+H2SO4=Cu+CuSO4+H2O固体质量减少14464144﹣64=80x8.4g﹣6.4g=2g,x=3.6g答: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3.6g.点评: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量成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捷径.该方法的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由比例式求解.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