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3:02 33页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2022学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木炭燃烧C.木材制成家具D.瓷碗摔碎 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4.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C.煤作燃料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C.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1~2mLD.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n6.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加碘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钙、铁”应理解为(  )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 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⑦②③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9.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10.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n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2.下面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3.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诺贝尔D.居里夫人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B.C.D. 1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17.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nA.它们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D.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8.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B.C.CD. 1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0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20.一个氢分子含两个氢原子,质子数是两个,一个氦原子质子数也是两个,据此事实思考下列对“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是分子和原子B.可能是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表示粒子的元素符号一定相同D.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n2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22.(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氩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硬水中的镁离子      .④“S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      . 23.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1)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原因      ;(2)糖块放到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原因      .\n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属于第4周期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写出一种即可).(3)妍妍同学考查后发现,第3周期开头的是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同),靠近尾部的是      元素.(4)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则表中x=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时期.最近科学家宣布人工制得了第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26.已知锶元素的符号为Sr,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问:(1)锶原子核电荷数为      ,判断该元素属于      (填元素类别).(2)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形成的锶离子符号为      . \n27.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E      、F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      );      (      );      (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8.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4)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n 29.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      c:      (2)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选用A装置,A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在加试剂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能燃烧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填字母),可采用      法或      法收集甲烷气体. 30.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并完成实验】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Ⅲ.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      和      都不变.\n【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实验反思】实验Ⅱ和Ⅲ对比是为了证明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产生O2体积Ⅰ50.0g1%0.1g9mLⅡ50.0g2%0.1g16mLⅢ50.0g4%0.1g31mL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      (填编号)【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      (填“快”或“慢”).  \n2022-2022学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啤酒、食醋、加碘食盐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解答】解:A、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有碘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木炭燃烧C.木材制成家具D.瓷碗摔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材制成家具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瓷碗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剧毒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的毒性及其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性质判断.C、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无毒的氧气和水判断.D、根据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判断.【解答】解:A、使用农药是农业增产措施之一,但剧毒农药的使用对人直接有害,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错误.B、二氧化硫有毒性,会污染空气,它的与水反应生成酸,还能污染土壤和水体,所以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无毒的氧气和水,即可制取氧气,又不污染环境,所以正确.D、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仍然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 4.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C.煤作燃料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n【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密度、气味、状态等,而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是由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A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是由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B错误;C、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是由煤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C错误;D、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是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C.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1~2mLD.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解答】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所以选项ACD是正确的,B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药品的取用量,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n6.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加碘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钙、铁”应理解为(  )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钙、铁”等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加碘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钙、铁”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钙、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n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和危险.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⑦②③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9.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解: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nC、氢气+氧气水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使灯泡经久耐用,里面填充的气体应该具备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灯丝﹣﹣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且廉价易得.故选:B.【点评】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大量存在,经常被用作保护气. 12.下面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A、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B、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元素的核电荷数,故选项错误.\n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诺贝尔D.居里夫人【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C、诺贝尔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发明了炸药,故选项错误.D、居里夫人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关于催化剂的定义,这道题进行了全面扫描,概括的较为全面.对于概念的准确把握有很大的意义.\n【解答】解:催化剂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通过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改变的是反应的速率,而不是反应本身,也就是不改变反应的发生与否,改变的是本来就能够发生的反应.(2)由于催化剂本身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反应的生成物的量的.(3)所谓速率的改变,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塑料制品中的防老化剂等.故“改变”应理解为“加快”或“减慢”.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由于催化剂就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故A正确;B、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催化剂对速率的改变有加快也可以减慢,需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故B不正确;C、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又是可做反应物;故C不正确;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改变的是能够发生的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能否反应的事实;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对于概念的而理解,尤其是关键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把握实质.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图中装置正确;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原有空气;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反应剧烈,故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n【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反应剧烈,火星四射,热的溅落物会炸裂瓶底,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气体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的方法;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式等. 1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不是红色固体,故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C、木炭在空气中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故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液态小液滴形成的. \n17.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D.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构成不一样,化学性质不一样.【解答】解:A、氧气变成臭氧是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错误;B、氧气变成臭氧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故错误;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一样,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和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B.C.CD.【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判断.\n【解答】解:A、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原子的概念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0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C、分析镁离子和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D、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解答】解:A、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A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是1,不是g;故B错误;C、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8.故C正确;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故D错误;故选C.\n【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20.一个氢分子含两个氢原子,质子数是两个,一个氦原子质子数也是两个,据此事实思考下列对“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是分子和原子B.可能是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表示粒子的元素符号一定相同D.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微粒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可能是分子和原子,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都具有10个质子,故A正确;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可能是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例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具有11个质子,故B正确;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表示粒子的元素符号不一定相同,例如H2O和Ne,故C错误;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例如H2O和Ne,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微观粒子构成的有关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2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n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分析】观察图示可知,纵坐标表示收集到的氧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同时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反应时间稍长的是氯酸钾.我们据此判断各项的正确与否.【解答】解: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错误;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错误;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22.(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氩元素 Ar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③硬水中的镁离子 Mg2+ .④“S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 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n【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氩元素的符号为Ar,故填:Ar;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③硬水中的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故填:Mg2+.④“S2﹣”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3.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1)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 ④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④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③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①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运用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含量解答;(2)运用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解答;(3)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解答;(4)运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和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的解答【解答】解:(1)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都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0.03%,氮气占到78%,氧气占到21%,稀有气体占到0.94%,故(1)答案为:④;(2)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故(2)答案为:④;(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故(3)答案为:③;(4)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和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故氮气可制成氮肥,故(4)答案为:①.\n【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含量,也考查了各成分的用途,注意这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一定要准确熟练.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原因 分子间有间隔 ;(2)糖块放到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原因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解答】解:(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通过分子的运动,糖分子分散在水分子中间去了.所以,把糖块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隔;(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点评】运用分子的性质要会判断一些宏观现象,要注意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变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属于第4周期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钾或钙 (写出一种即可).\n(3)妍妍同学考查后发现,第3周期开头的是 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同),靠近尾部的是 非金属 元素.(4)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则表中x= 20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时期.最近科学家宣布人工制得了第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要求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来分析其元素种类;(4)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5)根据元素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来分析.【解答】解:(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值为质子数,核外电子层用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据表示每层的电子数,故填:;(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4横行即为第4周期,钾(K)和钙(Ca)都属于该周期的元素,故填:钾或钙;(3)从元素名称的偏旁可以判断元素的类别,第3周期开头的元素是钠,元素名称中有“钅”字旁,它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元素磷、硫、氯,元素名称中有“石”字旁或“气”字头,它们是非金属元素;故填:金属;非金属;(4)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向右递增;由前面钾元素的原子序数,不难确定钙元素的原子序数(x)为20.而原子序数与原子中的质子数在数值上相等,所以钙原子中的质子数也为20.故填:原子序数依次增加;20;(5)元素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故填:11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已知锶元素的符号为Sr,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问:\n(1)锶原子核电荷数为 38 ,判断该元素属于 金属元素 (填元素类别).(2)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B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 失去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形成的锶离子符号为 Sr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18+8+2=38,则锶原子核电荷数为38.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锶元素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以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形成的锶离子符号为Sr2+.故答案为:(1)38;金属元素;(2)B;Sr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n27.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过氧化氢 、B 氧气 、C 二氧化锰 、D 水 、E 硫 、F 二氧化硫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过氧化氢水+氧气 ( 分解反应 ); 过氧化氢水+氧气 ( 分解反应 ); 硫+氧气二氧化硫 ( 化合反应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推断题.【分析】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得出B为氧气,又因B是A制得的所以A为双氧水.C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可得C为二氧化锰.然后再根据氧气的性质可得出其它物质.【解答】解:由所描述的现象可知,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得B为氧气.又由A可在加热或放入C时产生B,且C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得A为过氧化氢,C为二氧化锰.黄色粉末E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可得E为硫,F为二氧化硫.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2)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或: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点评】在做推断题时,首先找到解决这一题的题眼,然后根据所确定的物质确定出其它物质. \n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8.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不溶于水(或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4)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否 (填“能”或“否”)【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解答】解:(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答案为: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现象为: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n故填:;不溶于水(或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4)炭粉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倒流,故不能将红磷换成炭粉;故填:否.【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29.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 铁架台 c: 水槽 (2)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选用A装置,A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 C(或E) (填字母)(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在加试剂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能燃烧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A (填字母),可采用 D 法或 E 法收集甲烷气体.【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原理、注意事项,及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解答;\n(3)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加入药品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4)根据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以及甲烷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a是铁架台,c是水槽;故填:铁架台;水槽;(2)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图中的错误是:试管口没塞棉花,不能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或E);(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认为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B,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A;D;E.【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水性,牢记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基础和关键. 30.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并完成实验】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Ⅲ.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 3.0g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都不变.\n【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实验反思】实验Ⅱ和Ⅲ对比是为了证明 CuO对KClO3的催化效果是否比MnO2更好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产生O2体积Ⅰ50.0g1%0.1g9mLⅡ50.0g2%0.1g16mLⅢ50.0g4%0.1g31mL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 C (填编号)【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 快 (填“快”或“慢”).【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量气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①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行实验探究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根据控制双氧水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相等才能比较出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效果分析.Ⅱ、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解答;②根据气体短管进长管出才能排出试剂瓶中的水;根据表格数据即可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解:【提出问题】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快速的产生氧气,进行实验探究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故X为3.0g;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都化学性质不变.\n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Ⅱ与Ⅲ对比的目的是比较氧化铜与二氧化锰哪种物质对氯酸钾的催化作用更好;【提出问题】②气体短管进长管出才能排出试剂瓶中的水,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作为实验装置;实验结论: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得越快.故答案为:【实验现象分析】3.0g;质量;化学性质;【结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实验反思】CuO对KClO3的催化效果是否比MnO2更好;【设计并完成实验】C;【结论】快.【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在过氧化氢制氧气中的催化作用,侧重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