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武市落水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3:10
32页
2022-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宣武市落水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2分)1.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碗:我被摔碎了B.煤气:我燃烧了C.菜刀:我生锈了D.食物:我腐烂了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反应前后质量改变,化学性质不变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取用粉末固体C.取用液体药品D.读液体体积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氧气\nC.验满D.存放氧气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电子层数 6.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说法,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无色B.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较活泼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都放热D.氧气能使食物变质,固体氧是雪花状淡蓝色 7.“天然益力,焕发生命力.”在“益力”矿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这里的“钾、镁、钠、钙”指的是(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9.下列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氧气﹣﹣O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2C.钙元素﹣﹣CA\nD.一个镁离子﹣﹣Mg2+ 10.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表示混合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有如下主要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并固定装置;③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④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⑥停止加热;⑦把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⑤④⑥⑦B.②③①④⑥⑦⑤C.①③②④⑤⑦⑥D.②①③④⑤⑦⑥ 1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B.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并紧贴容器内壁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药品直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应越多越好 13.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4.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n 15.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 1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远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B.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过氧化氢制氧气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 18.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n19.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0.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的反应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B.此化学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21.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反应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22.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三个锌原子 ,②一个氧离子 ,③五氧化二磷 ,④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⑤一个钠离子 ,⑥n个氢氧根离子 .(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①S2﹣ ;②2Fe . \n2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判断的根据是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相似 ;判断的根据是 ,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由E可知,钙元素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24.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并用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氢气②自来水③液态氧④碳酸饮料⑤汞⑥二氧化硫⑦水⑧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剩余固体(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25.202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①CO②CO2③SO2④NO2(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3)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的基本类型).(4)请举出一种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n 26.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以下两小题:(1)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①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②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室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 ,目的是防止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①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②用A或B都可以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C、E、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m”或“n”).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③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8.现有下列仪器:\n(1)取用块状固体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可以用 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 . 29.(1)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①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改进实验)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 .②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写出其中一条)? . 四、(计算题6分)30.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写出A原子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n2022-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宣武市落水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2分)1.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碗:我被摔碎了B.煤气:我燃烧了C.菜刀:我生锈了D.食物:我腐烂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煤气:我燃烧了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菜刀:我生锈了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我腐烂了已经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反应前后质量改变,化学性质不变【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n【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判断,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特点是“一变、两不变”.【解答】解:A、加入催化剂有时可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可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有时可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可减慢反应速率,故B错误.C、催化剂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考查热点,理解催化剂的定义,明确其“一变、两不变”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取用粉末固体C.取用液体药品D.读液体体积【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n【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氧气C.验满D.存放氧气【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n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存放氧气时集气瓶应正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验满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电子层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6.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说法,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无色B.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较活泼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都放热D.氧气能使食物变质,固体氧是雪花状淡蓝色【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n【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无色,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常温下较活泼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发生反应时都放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D、氧气能使食物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固体氧是雪花状淡蓝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7.“天然益力,焕发生命力.”在“益力”矿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这里的“钾、镁、钠、钙”指的是(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钾、镁、钠、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益力”矿泉水瓶上里的“钾、镁、钠、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镁、钠、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n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解答】解: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氯化氢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而氢气和氯气混合是混合物,B错误;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故C错误;D、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氯化氢是由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明确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9.下列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氧气﹣﹣O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2C.钙元素﹣﹣CAD.一个镁离子﹣﹣Mg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n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O2,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C、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符号书写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表示混合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解答】解:①该物质由不同原子直接构成的混合物;②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③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④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选:C\n【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1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有如下主要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并固定装置;③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④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⑥停止加热;⑦把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⑤④⑥⑦B.②③①④⑥⑦⑤C.①③②④⑤⑦⑥D.②①③④⑤⑦⑥【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操作步骤可根据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判断.【解答】解: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定装置:连接并固定装置;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把导管移出水面;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⑤⑦⑥.故选C.【点评】气体的制备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学生必须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描述,弄清氧气的性质及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及收集方法、验证方法. 1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B.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并紧贴容器内壁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药品直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应越多越好【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可以及时降温,隔绝空气,而灭火进行分析;B、根据用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天平称量物体应该是左物右码,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分析;D、根据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取1﹣2mL进行分析.\n【解答】解: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可以及时灭火,操作正确,故A正确;B、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故B错误;C、天平称量物体应该是左物右码,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C错误;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取1﹣2mL,故D错误.故选:A.【点评】取用液体时,滴管不能到转过来,以免试剂腐蚀胶头和沾污药品.滴管不能随意放在桌上,使用完毕后,要把滴管内的试剂排空,不要残留试剂在滴管中. 13.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C.【点评】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14.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n【分析】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解答】解:要加热150mL的液体,试管的容积较小,适合加热少量的液体,加热大量液体应该用烧杯,烧杯的底面积较大,灯焰小,会使烧杯受热不均,需要加垫石棉网,试管夹是用来夹试管的,而烧杯需要放在铁架台上加热,故使用的仪器为:①③④⑥故选A.【点评】实验室中有的是加热少量液体的,如:试管;有的是加热较多液体的,如:烧杯;有的不能直接加热需加石棉网. 15.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n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远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B.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远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1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过氧化氢制氧气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解答】解:A、硫、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不选;B、一种物质过氧化氢生成氧气、水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可选.\n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选;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选.故选B.【点评】判断分解反应,根据“一变多”的反应特点进行判断,不能只看是不是生成多种物质,还要看是不是只有一种物质反应. 18.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A、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考虑;C、根据分子的大小考虑;D、由题给信息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B、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正确.故选D.\n【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人类已经能够控制分子的运动了,可以通过控制纳米车来为人类服务. 19.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0.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的反应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B.此化学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n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分析】A、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判断反应前的分子中是否全部参加反应;B、对比反应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是否出现改变,若不变则可说明原子在变化中不可分;C、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成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及物质的种类;D、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分析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判断是否存在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此反应的反应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故正确;B、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即反应物为两种物质;反应后出现三种分子,但其中一个为反应前就有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反应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中有两种新物质生成;故不正确;C、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正确;D、反应前的五个分子中有一个分子在反应后依然存在,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正确;故选B.【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21.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n【解答】解: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10mL.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反应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22.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三个锌原子 3Zn ,②一个氧离子 O2﹣ ,③五氧化二磷 P2O5 ,④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⑤一个钠离子 Na+ ,⑥n个氢氧根离子 nOH﹣ .(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①S2﹣ 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2Fe 铁原子的个数为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规律的类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①三个锌原子就是在锌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Zn;②一个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O2﹣;③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填:P2O5;④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填:;⑤一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Na+;⑥n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字母n,故填:nOH﹣.\n(2)①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②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故填:铁原子的个数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B ;判断的根据是 质子数相同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相似 C ;判断的根据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O2﹣ ;(3)由E可知,钙元素是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模型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就是同种元素;(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B的质子数相同就是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就是同种元素;(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A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n(3)由E可知,钙元素是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示原子序数为20;故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答案为:(1)AB;质子数相同;(2)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2﹣;(3)金属;失去;阳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并用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氢气②自来水③液态氧④碳酸饮料⑤汞⑥二氧化硫⑦水⑧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剩余固体(1)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④⑧ ;(2)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③⑤⑥⑦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自来水、碳酸饮料、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剩余固体,它们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氢气、液态氧、汞、二氧化硫、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自来水、碳酸饮料、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剩余固体,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②④⑧;(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氢气、液态氧、汞、二氧化硫、水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①③⑤⑥⑦;【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202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n(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①③④ (填序号)①CO②CO2③SO2④NO2(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③ (填序号).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3)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N2+O22NO ;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填反应的基本类型).(4)请举出一种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公路洒水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污染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方法和化学反应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填:①③④;(2)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正确;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相差很多,错误;故填:③;(3)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N2+O22NO,化合反应;(4)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在公路上勤洒水,减少粉尘的飞扬,故填:公路洒水.【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以下两小题:\n(1)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①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氧气 乙: 氮气 丙: 二氧化碳 丁: 碳 ②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2)实验室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 少量水和细沙 ,目的是防止 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乙是氮气,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丁是碳,丙是二氧化碳,甲就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2)根据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导致炸裂,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乙是氮气,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丁是碳,丙是二氧化碳,甲就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氮气,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碳;②甲与丁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2)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导致炸裂,所以实验室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和细沙,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n故答案为:(1)①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碳;②碳+氧气二氧化碳;(2)少量水和细沙,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①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 .②用A或B都可以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C、E、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m 端进入(填“m”或“n”).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③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①a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n故填:酒精灯.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m端进入;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m;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③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A;过氧化氢水+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8.现有下列仪器:(1)取用块状固体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 镊子 (填仪器名称).(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可以用 医用注射器 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量筒 、 胶头滴管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解答】解:(1)取用块状固体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镊子;\n(2)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如果从试管口向下套会使试管夹上的杂质掉入试管内,污染药品,距管口处,试管不容易脱落;(3)医用注射器是用来吸取液体的,可以代替取用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在接近刻度时还要改为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镊子;(2)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3)医用注射器;(4)量筒、胶头滴管.【点评】取用液体药品时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如果量比较少用胶头滴管,量比较多用量筒.用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这两种仪器来取用药品. 29.(1)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①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A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改进实验)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 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②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写出其中一条)? 红磷不足,不能将氧气消耗尽或没有等冷却到室温后读数等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空气与水;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同样都是红磷,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由于氧气相对密度较大,因此让红磷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有效消耗装置内的氧气;(2)对红磷点燃方式的改进,这样可以从如何减少过程中可燃物损失以及提高装置气密性上来考虑;从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误差.\n【解答】解:(1)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故填:①A;②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而实验C是在装置内点燃,这样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失到空气造成环境污染,也节约了红磷,也使结果更精确;故填: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②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是红磷不足,不能将氧气消耗尽或没有等冷却到室温后读数等;故填:红磷不足,不能将氧气消耗尽或没有等冷却到室温后读数等.【点评】本考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中要注意装置的严密性、所用药品的量、生成物的状态、氧气不足五分之一的误差分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四、(计算题6分)30.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写出A原子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来计算;(2)利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计算;(3)根据质子数来判断元素,然后书写名称及元素符号.【解答】解:(1)由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n答: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2)由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设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1,由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x+(x+1)=31,解得x=15,又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为15,答:核外电子数为15;(3)因质子数为15,则为磷元素,其元素符号为P,答:A原子的元素名称为磷,元素符号为P.【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定义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并熟悉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来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