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3:13
17页
2022-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九年级(上)第6周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60分)1.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火的发现和利用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以上2.下列关于铝的自我介绍中,属于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银白色金属B.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我能在氧气中燃烧D.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A.动物呼吸B.钢铁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腐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D.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6.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气体③水蒸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呼出气体.A.①②B.③C.①③D.①②③177.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8.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水银、冰和水混合物C.澄清石灰水、生理盐水D.液态氧气、人体的呼出气体9.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10.一学生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50mL,倒出液体后,他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0mL,他实际倒出溶液体积()A.40mLB.>40mLC.<40mLD.无法判断171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向下排空气法D.A和B12.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3.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氯化氢+氨气→氯化铵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二氧化碳+水→碳酸1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AB.BC.CD.D15.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17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其中有错误的是()A.④⑤B.③②C.②①D.①③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__________,丙:__________;甲瓶中硫燃烧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2)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的记录在表中.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17.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及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化合反应).(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17(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18.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1)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的是__________;(2)用于炼钢的气体是__________;(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___.19.(1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2)常温下,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通常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写出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__________(填序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写出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2022-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九年级(上)第6周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60分)1.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火的发现和利用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以上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重大科研成果型.分析: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解答:解:A、火的发现和利用,只是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故选项错误.17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以正确.C、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以上,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化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2.下列关于铝的自我介绍中,属于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银白色金属B.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我能在氧气中燃烧D.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我是银白色金属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我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17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A.动物呼吸B.钢铁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可知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其特点为放出热量但不发光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动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B、钢铁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则包含缓慢氧化,故B错误C、蜡烛燃烧有明显的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则不包含缓慢氧化,故C正确;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缓慢氧化,明确燃烧、自燃、爆炸、缓慢氧化几个易混的基本概念是解决该题目的关键,学生应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来解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D.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C、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试剂;D、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解答:解: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防止污染药品,故A错误;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故B正确;C、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故C错误;D、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及使用药品时原则分析解答,使用药品时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176.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气体③水蒸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呼出气体.A.①②B.③C.①③D.①②③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相比有:两少一多,即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少.解答: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相比有: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少,因为人体吸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点评: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才能正确解答.7.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断;C、根据托盘天平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17D、根据给试管中得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得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8.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水银、冰和水混合物C.澄清石灰水、生理盐水D.液态氧气、人体的呼出气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水银、冰和水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B错;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D、液态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9.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和氧气具有助燃性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在氧气中木条剧烈燃烧;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氮气;故本选项错误;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故本选项正确;17C、空气、氮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本选项错误;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方法过于麻烦,并且不准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气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10.一学生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50mL,倒出液体后,他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0mL,他实际倒出溶液体积()A.40mLB.>40mLC.<40mL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5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50mL;倒出液体后,他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40mL.故选B.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1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向下排空气法D.A和B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A、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所以收集到的一氧化氮会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收集不到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B、由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C、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所以收集到的一氧化氮会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收集不到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17D、由于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气体收集方法的选取方法,如果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收集到的气体将不纯,会混有空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果与空气中成分反应,会变成其它物质也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12.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3.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氯化氢+氨气→氯化铵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二氧化碳+水→碳酸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17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水→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AB.BC.CD.D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不同的实验中,水的作用不同.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以防污染环境;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量筒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故选:A.点评: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能够吸收放出的热量,但不是水的主要作用,要注意理解.1715.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其中有错误的是()A.④⑤B.③②C.②①D.①③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磷和碳的燃烧知识分析.解答: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的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不生成新气体,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水倒吸入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装置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①、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②、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③、根据压强的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压入集气瓶,会导致集气瓶内水面的上升,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④、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⑤、当氧气的含量很低时,红磷就不能燃烧了,只是氧气的量风非常少,对实验的结果影响不大,故⑤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全面考查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要解答好本题.就要全面了解实验测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认真分析每一选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7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甲瓶中硫燃烧的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2)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的记录在表中.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是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硫、铁丝燃烧时的注意事项和反应原理分析解答,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甲装置是硫在氧气中燃烧,丙装置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能与水反应,铁丝燃烧生成高温熔融物,所以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乙装置中加入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二氧化硫;(2)①小明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受热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1)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硫+氧气二氧化硫;(2)①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生成物的性质、反应原理等即可分析回答.1717.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及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化合反应).(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只有熟悉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1)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2)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填: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较小.18.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1)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的是氮气;(2)用于炼钢的气体是氧气;(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发出有颜色的光,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故填:(1)氮气;(2)氧气;(3)稀有气体;(4)五氧化二磷.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9.(1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7(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2)常温下,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通常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写出反应的表达式:2H2O22H2O+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编号).(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AE(填序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写出步骤、现象、结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故填:长颈漏斗.(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故填:2H2O22H2O+O2↑;B.(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的步骤、现象、结论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17故填:2H2O22H2O+O2↑;B;AE;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均匀、连续冒出;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