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0:23:22
25页
2022-2022学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铁锅B.钢铁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腐烂 2.化学上: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 4.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 5.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机动车任意排放废气 6.下列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A.点燃两种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B.将两种气体分别与空气混合,观察是否发生爆炸C.点燃两种气体,分别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内壁有无水滴D.闻两种气体气味 7.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n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8.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A.CaCO3→Ca(OH)2→CaO→CaCO3B.CaCO3→CaO→Ca(OH)2→CaCO3C.CaCO3→Ca(OH)2→CaCl2→CaCO3D.Ca(OH)2→CaCO3→CaO→CaCO3 9.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 10.如图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1.小明的化学成绩很棒,这与他经常在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是分不开的.下面是他欲做的实验,你认为难以获得成功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B.将铅笔芯粉放入难开的锁眼中,使锁容易打开C.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获取炭黑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n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13.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14.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 15.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16.今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将玉兔月球车送到月球,成功着陆.几年前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B.H2C.O2D.CO 1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8.眼下东海局势持续紧张,和平生活离不开强大的国防.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2会越来越少,CO2会越来越多.将CO2转化为O2,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的转化又可重复使用.NiFe2O4在此反应中是( )A.粘合剂B.制冷剂C.催化剂D.防腐剂 19.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常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I2O5中碘元素化合价为( )\nA.﹣5B.+5C.+3D.+2 20.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2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中液面明显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2.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23.(1)用化学用语表示:3个钾原子 ;乙醇 ;2个碳酸根离子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 (2)现有下列物质:a活性炭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d氢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字母序号)①能用于灭火的是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③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⑤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含碳物质的燃烧,导致大气中 的含量增大.为了减缓此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 .\n 24.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 25.祥云县青海湖是我县最大的储水库,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2)生活中可以采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4)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你认为 (填”科学”或”不科学) 26.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A.鞭炮;B.瓶装饮料;C.书刊杂志;D.酒精(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7.低碳生活观念走进人们心中,二氧化碳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物质.①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n②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B、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3)小红利用丙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n 3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小新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龙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选用B和D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第30小题,共6分)3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5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45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49.12g(假设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n2022-2022学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铁锅B.钢铁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水铸成铁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上: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3.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n【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解答】解: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因此,该气体就是指一氧化碳.A、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并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无毒,故A错;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无毒,故B错;C、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正是该气体,故C正确;D、氧气,是人体必需的气体,无毒,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很容易. 4.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②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判断.③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判断.【解答】解:①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所以错误.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姆指要离开试管夹的短柄,所以错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根据气压变化原理,如装置严密,手离开试管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5.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n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机动车任意排放废气【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新型燃料的优点判断.B、根据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判断.C、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D、根据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去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既防止了水污染,又能节约用水,还能间接节约能源,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D、机动车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要保护好环境,就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6.下列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A.点燃两种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B.将两种气体分别与空气混合,观察是否发生爆炸C.点燃两种气体,分别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内壁有无水滴D.闻两种气体气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爆炸,但燃烧后生成物不同.【解答】解:A、点燃两种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不能鉴别,因为二者燃烧都发出淡蓝色火焰,此项错误;B、将两种气体分别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爆炸,不能鉴别,此项错误;C、点燃两种气体,分别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内壁有无水滴,有水滴的是氢气燃烧,能够鉴别,此项正确;D、两种气体都是无味的,闻气味不能鉴别,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 7.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n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应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这一基本特征解答此题.【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现象. 8.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A.CaCO3→Ca(OH)2→CaO→CaCO3B.CaCO3→CaO→Ca(OH)2→CaCO3C.CaCO3→Ca(OH)2→CaCl2→CaCO3D.Ca(OH)2→CaCO3→CaO→CaCO3【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诗句提供的信息,千锤百凿出深山属于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将生石灰与水反应,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物质变化顺序是CaCO3→CaO→Ca(OH)2→CaCO3.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诗句的含义、碳酸钙与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n【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有“可能”二字,应该属于建立假设.【解答】解:A、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做出假设.故选项正确;B、不属于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C、也没有制定计划,故选项错误;D、还没有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要加强记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根据题意来解决有关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如图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解答】解:A、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同时水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错误;B、图1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对;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故错;D、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错误.故选B【点评】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11.小明的化学成绩很棒,这与他经常在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是分不开的.下面是他欲做的实验,你认为难以获得成功的是( )\nA.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B.将铅笔芯粉放入难开的锁眼中,使锁容易打开C.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获取炭黑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考点】硬水与软水;蜡烛燃烧实验;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水被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是指一般水管中的水,含有钙镁离子,烧开后会结成水垢、而软水则是指经过处理,将钙镁离子置换成钠离子,烧开后不会结成水垢.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与软水,搅拌后泡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而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硬水中的较多钙离子、镁离子,不能把硬水变成软水.【解答】解: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硬水中的较多钙离子、镁离子,不能把硬水变成软水.故A错误;B、铅笔芯是由石墨构成的,具有润滑作用,使锁容易打开.故B正确;C、蜡烛燃烧后,生成炭黑,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能获取炭黑.故C正确;D、白醋和水垢反应,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与软水,搅拌后泡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作答;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解释;C、从实验的误差方面考虑;D、从实验的安全角度去考虑.【解答】解:A、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故本选项正确;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一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被还原的铁又被氧化;二是为了防止加热不纯的CO发生危险.故本选项正确;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立即收集.因为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当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就可以收集了.故本选项错误;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氧气的验满与检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通过本题是训练,提醒了学生在操作实验时需注意的事项. 13.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碳60、碳纳米管的性质和相应的用途分析;B.根据金刚石、石墨、碳60、碳纳米管四种物质的结构判断;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金刚石、石墨、碳60、碳纳米管四种物质的结构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错误;B、由四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错误;C、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正确;D、碳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考查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应用,要明确这四种物质是同素异形体(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14.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B、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乙酸乙酯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C正确;\n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4:8:16×2=6:1:4,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的质量与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知识的掌握,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 15.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锌、锂、溴、碘及硒是我们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解答】解:矿泉水中由于含有我们人体必需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锂、溴、碘及硒等,而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6.今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将玉兔月球车送到月球,成功着陆.几年前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B.H2C.O2D.C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推测出物质X的化学式,据此解答.【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中,反应前所有物质中的碳原子共为2个,氢原子共为8个,氮原子共为6个,氧原子数共为8个,反应后除X外,碳原子共为2个,氢原子共为8个,氮原子共为0个,氧原子数共为8个,故每个X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共为2个,所以X为N2.故选A.【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最重要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概念,掌握它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含义拓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关系分析;C、根据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分析;D、根据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n【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说法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所以说法正确;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带电的原子,带电的原子就是离子,所以说法正确;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构成不同,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 18.眼下东海局势持续紧张,和平生活离不开强大的国防.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2会越来越少,CO2会越来越多.将CO2转化为O2,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的转化又可重复使用.NiFe2O4在此反应中是( )A.粘合剂B.制冷剂C.催化剂D.防腐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解答】解:由题意“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的转化又可重复使用”,其符合“一变二不变”的特征,则为催化剂.故选C.【点评】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 19.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常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I2O5中碘元素化合价为( )A.﹣5B.+5C.+3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氧的化合价显﹣2.根据上述原则可以计算出五氧化二碘中碘的化合价.【解答】解:设五氧化二碘中碘的化合价为x.x•2+(﹣2)×5=0解得x=+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难度较小. 20.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考点】蜡烛燃烧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生活.\n【分析】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解答】解:A、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学会火场逃生的技巧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了解燃烧和灭火和知识,了解火灾致死的原因,理解逃生技巧运用的原理. 2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中液面明显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2.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n【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解答】解:A、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发生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正确;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水中不含有氢分子.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23.(1)用化学用语表示:3个钾原子 3K ;乙醇 C2H5OH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 O (2)现有下列物质:a活性炭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d氢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字母序号)①能用于灭火的是 c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b ;③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a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c ;⑤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含碳物质的燃烧,导致大气中 c 的含量增大.为了减缓此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3个钾原子就是在钾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K;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填:C2H5OH;2个碳酸根离子就是在碳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CO32﹣;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就是在氧化镁化学式中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故填:O;(2)①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填:b;③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活性炭,故填:a;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填;c;⑤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含碳物质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为了减缓此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填:c,d.\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字母编号,下同);(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解答】解:(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故填:(1)19.00;20(2)BC;(3)B.【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以及原子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5.祥云县青海湖是我县最大的储水库,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过滤 操作达到.(2)生活中可以采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③ (填序号).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4)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你认为 不科学 (填”科学”或”不科学)【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c指标的要求是应澄清透明,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2)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n(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4)根据太纯净的水中矿物质含量太少,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解答.【解答】解:(1)c指标的要求是应澄清透明,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不溶物,使水达到澄清透明的程度.(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降低水的硬度可以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3)①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②自来水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③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⑤糖水中含有水、蔗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4)人喝水的目的之一是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太纯净的水中矿物质含量太少,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故答案为:(1)过滤;(2)肥皂水;煮沸;(3)③;(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原理、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6.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低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8H18+25O216CO2+18H2O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A、D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A.鞭炮;B.瓶装饮料;C.书刊杂志;D.酒精(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B、C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牢记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解答】解:(1)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汽油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低,2C8H18+25O216CO2+18H2O;(2)沙子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3)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因为鞭炮、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品.故填:AD;(4)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符合安全措施,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属于安全措施,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属于安全问题,三种方法都合理.故填ABC.\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等安全常识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 27.低碳生活观念走进人们心中,二氧化碳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物质.①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逐渐减少,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 (填字母序号).A、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B、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常用大理石能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①C→CO2,C在氧气中燃烧或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转化为二氧化碳;②CH4→CO2,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在常温下为液体;③CO→CO2,CO在氧气中燃烧或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转化为二氧化碳.【解答】解:(1)实验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实验3,大理石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故反应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与CO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而CH4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①不正确;三种物质C、CO、CH4都具有可燃性,点燃时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故②正确;故答案为:(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CO2+H2O=H2CO3;固体逐渐减少,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CO3+2HCl═CaCl2+CO2↑+H2O;(2)②.\n【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其中的转化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E (填字母).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3)小红利用丙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分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解答】解:(1)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以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逸出,该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熄灭后,应该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氧气消耗,所以水进入集气瓶,因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选项说法正确;E.如果装置漏气,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ABDE.(2)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不同,原因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不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3)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n故填:烧杯内壁出现水珠.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填: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大于空气 , 具有助燃性 .【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氧气的验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存放时集气瓶应正放,减少气体的逸散.【解答】解:两瓶气体均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两瓶中都集有氧气.甲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甲瓶内氧气含量更大.同样收集的两瓶氧气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会关注到两瓶一正放一倒放,而倒放的瓶内氧气含量较小,这就说明有部分氧气逸散,可以总结为密度大于空气.故答:密度大于空气,具有助燃性.【点评】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关注现象差异,引起分析与思考. 3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小新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D或E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龙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MnO2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催化 作用.请你写出小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ClO32KCl+3O2↑ .(3)实验室选用B和D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CO2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n(4)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b 通入.【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都起催化作用,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3)根据装置图推出反应物状态,进而分析出制取的气体,根据方程式写法考虑反应原理;(4)根据气体的密度确定进气口和出气口.【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都起催化作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D或E;MnO2;催化;2KClO32KCl+3O2↑;(3)B装置不需要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不空气的大,可以用D是排空法收集,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不需要加热,所以该装置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O2;CaCO3+2HCl═CaCl2+H2O+CO2↑;(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空气应从下面的管口排出,氢气应从上面的管口进入.故答案为:b.【点评】上述装置中F装置的用途比较多,可用来洗气、贮气、给病人输氧时用来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等等,每种用途的进气口都不一样,要分析清楚.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第30小题,共6分)3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5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45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49.12g(假设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0.88 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g+45g﹣49.12g=0.88g;(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nx0.88g=x=2g所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答案为:(1)0.88;(2)40%.【点评】学会利用差量法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同时应注意解答步骤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