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天津市蓟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津市蓟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3:05:19 20页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天津市蓟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2.2022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A.0.1m/sB.1m/sC.10m/sD.100m/s 3.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发音齿轮转动越快,击打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5.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 6.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 20\n8.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上课铃声的长度约2min 1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20\n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3.下列两个物体可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B.一列直线行驶的列车中1号车厢和5号车厢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其运载的卫星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4.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15.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16.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20\n 1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18.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护士测量病人体温时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而制成的. 19.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20.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2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让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1)该实验测小球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3)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20\n 22.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是      ℃.(3)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图中未画出).(4)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5)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293949596979898989898(6)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 2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20min时,该物质是      状态.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时间为      min.其熔点是      ℃.(3)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0\n 24.如图,被称为“世界最快的水陆两栖车”的“美洲豹”已经在海外正式上市.该车车身质量约1300千克,长度4.6米,可乘坐4人,水上速度可达到72千米/时,陆上速度最高达130千米/时.“美洲豹”车轮可通过液压方式进入底盘,使用一个喷气驱动控制杆从汽车切换成快艇,只需要短短15秒.问:“美洲豹”在水上速度合      m/s.“美洲豹”在陆地上以最高速度行驶0.5小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5.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人耳      听到超声波(选填“能”或“不能”).(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      .汽车的倒车雷达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还可以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2022-2022学年天津市蓟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是正确的;20\n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022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A.0.1m/sB.1m/sC.10m/sD.10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苏炳添百米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解答】解: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C.【点评】此题不计是简单的平均速度的计算,更能通过阅读材料,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3.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发音齿轮转动越快,击打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20\n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们听不见,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人们也听不见,叫次声波;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B、齿轮转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快,则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人们听不见,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去辨别的,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5.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解答】解: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不合题意;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不合题意;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是为了减少镜面反射所形成的“光污染”,不是为了降低噪声,不合题意;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实际生活考查了减弱噪声的措施,难度不大,要注意其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措施也应该多了解一些. 6.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20\n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考点】温度;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②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此选项错误;B、全天最高气温是3℃.此选项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7.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答】解: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8.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20\n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 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20\nC.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上课铃声的长度约2min【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上课铃声的长度约10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1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20\n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1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考点】蒸发及其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可以进行的;(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凝华是由于气态物质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解答】解: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A正确;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凝华成霜,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此题考查了汽化、液化、凝华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分析一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13.下列两个物体可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B.一列直线行驶的列车中1号车厢和5号车厢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其运载的卫星【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0\n【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和太阳之间发生了方位的改变,两者是相对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一列沿平直轨道行驶的列车中的都在一起运动,但是3号车厢与6号车厢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两者相对静止.符合题意.C、人走路时,人的左脚和右脚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两者之间是相对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和其运载的卫星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两者相对静止.符合题意.故选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4.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声速.【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对摄氏温度的规定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来解答.【解答】解: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答案为:0;340m/s.【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摄氏温度规定和声速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15.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静止的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3000 m.【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解答】解:小萌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同学相对于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萌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10min=600s根据v=可知,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s=vt=5m/s×600s=3000m.故答案为:静止的;3000.20\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换算,基础性题目. 16.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变小;介质.【点评】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1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0\n18.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护士测量病人体温时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而制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当物体由液体变为气体时,会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时会吸收热量;(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制成的.【解答】解:酒精容易发生蒸发现象,蒸发式汽化的一种形式,酒精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过的皮肤会感到凉爽;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答案为:汽化;热胀冷缩.【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蒸发的特点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都属于基础知识. 19.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放热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压缩体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空调的原理即利用制冷剂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室内的热量搬运到室外,起到制冷的目的.【解答】解: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的液态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故答案为:放热;压缩体积.【点评】此题是根据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空调制冷的原理,要学会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20.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的长度是 3.20 cm.(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响度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考点】长度的测量;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20\n【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3.20cm,物体长度为23.20cm﹣20.00cm=3.20cm.(2)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1)1mm;3.20;(2)响度;声源.【点评】(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同时还要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应用. 2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让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1)该实验测小球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 较小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时间 .(3)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0.3 s,平均速度为 1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2)斜面倾角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时间的测量.(3)①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求出小球在两位置照片间隔数,可求出时间t.②由图示刻度尺测出AD间的距离s,第一问已经求出时间t,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③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相邻照片间的距离大小可分析小球运动的快慢.【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3)①由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t=3×0.1s=0.3s.②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30cm=0.30m,则平均速度:20\nv===1m/s.③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邻两幅照片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由v=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故答案为:(1)v=;(2)较小;时间;(3)0.3;1;大.【点评】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 22.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 碰到了烧杯底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示数是 95 ℃.(3)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图中未画出).(4)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提高水的初温 .(5)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小于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293949596979898989898(6)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③ (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工具;(4)要使水尽快沸腾,就要让水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多的热量;避免水向外传递热量;根据生活常识也可从水的质量上去考虑解决;(5)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液体沸腾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20\n(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叫液化.【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2)A俯视,错误,C仰视错误,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5个小格处,读作95℃;(3)观察水沸腾实验时,要记录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4)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时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6)“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是液态水凝固或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霜是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选③.故答案为:(1)碰到了烧杯底;(2)B;95;(3)秒表;(4)提高水的初温;(5小于);(6)③.【点评】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同时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难度不大. 2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20min时,该物质是 固液共存 状态.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时间为 15 min.其熔点是 80 ℃.(3)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由图象确定熔化所用时间;晶体熔化时的我叫做熔点;(3)物质熔化是吸热过程.【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0\n(2)读图可知,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而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由图知,该物质由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为15min;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为80℃;(3)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1)慢;(2)晶体;固液共存;15;(3)吸收.【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24.如图,被称为“世界最快的水陆两栖车”的“美洲豹”已经在海外正式上市.该车车身质量约1300千克,长度4.6米,可乘坐4人,水上速度可达到72千米/时,陆上速度最高达130千米/时.“美洲豹”车轮可通过液压方式进入底盘,使用一个喷气驱动控制杆从汽车切换成快艇,只需要短短15秒.问:“美洲豹”在水上速度合 20 m/s.“美洲豹”在陆地上以最高速度行驶0.5小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已知陆上最大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求解通过的路程.【解答】解:v=72km/h=72×m/s=20m/s;由v=得,通过的路程:s=vt=130km/h×0.5h=65km.答:20;通过的路程是65km.【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速度单位换算的掌握,因为条件已经给出,所以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5.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高于20000Hz ,人耳 不能 听到超声波(选填“能”或“不能”).20\n(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 传递能量 .汽车的倒车雷达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还可以 传递信息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根据原文内容: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2)根据原文内容: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汽车的倒车雷达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高于20000Hz;不能;(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3)真空不能传声.【点评】信息给予题要仔细阅读短文,注意从短文中寻找问题答案的线索,很多问题都是在短文中有正确的答案的.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