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城南九义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城南九义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3:06:02 25页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城南九义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有12道小题,共36分)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2.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3.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D.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10min4.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声音在真空中15℃时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6.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自己谱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信息3: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请综合1、2、3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声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B.声音能传递信息,但只有固体能传声\nC.晚年音乐家贝多芬是靠骨传导听到声音的D.超娃确定声源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8.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B.C.D.9.对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判断错误的是()A.(甲图)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变成岩石﹣﹣凝固B.(乙图)春暖花开时,冰雪消融﹣﹣熔化C.(丙图)刚拿出的冰棒出现“白气”﹣﹣汽化D.(丁图)寒冬时节,雪花飘飘﹣﹣凝华10.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n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11.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松香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白气”与高压锅限压阀被顶起时冒出“白气”形成的原因相似C.医生给病人手术时常用氯乙烷作麻醉剂(是)利用了液体蒸发致冷的特征D.雪灾时在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12.关于电冰箱中发生的热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冰箱内温度很低,是因为冷冻室管子里的液态氟利昂汽化吸热造成的B.冷冻室内的冻鸡、冻鱼的表面常常有“白粉”出现,其形成过程要放热C.夏天,打开箱门会看到“白烟”,这是冰箱内蔬菜中的水份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电冰箱的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是由于散热器管子里的气态氟利昂液化放热造成的二、识图与作图(每空1分,有12道小题,共21分)13.如图所示所测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_cm.1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15.如图所示速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km/h\n16.如图1中的大象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交流的;如图2中利用回声测定海底深度时,声波主要起__________的作用.利用这种办法__________(能/不能)测量“月球﹣地球”之间的距离,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17.如图,一只蜜蜂飞行时翅膀在1min内振动15000次,则振动频率为__________.18.如图中的噪音监控显示屏上的“65.2”显示的是噪音的__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单位是:__________.\n19.如图所示,这个交通标志牌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20.根据图中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可知:①温度为80℃的酒精是__________态;②冬季在北方测量气温(最低可达﹣50℃),应该选用__________温度计.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21.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通过听声音的__________即可判断水是否烧开;而往保温瓶中掺开水时,通过听声音的__________便可判断水是否掺满.2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__m.23.2022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24.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三、实验探究(每空1分,有3道小题,共19分)\n25.【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2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段是__________过程.\n27.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3)如果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4)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只填数字代号)(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四、计算题(有3道小题,共2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28.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中可知,在前20s内,这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多少m?它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是多少?(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30.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听到回声,求:(v空=340m/s)\n(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n2022-202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城南九义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有12道小题,共36分)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答】解: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本选项正确.B、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本选项错误.C、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n【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3.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D.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10min【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物理量要有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是对生产和生活的切身了解,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对解题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1m/s~1.3m/s,5m/s,故A符合实际;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不可能是30m,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5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4.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在向前运动了,说明乙车上人选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甲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故选B.【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声音在真空中15℃时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音色;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n【分析】(1)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6.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题要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7.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自己谱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信息3: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请综合1、2、3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声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B.声音能传递信息,但只有固体能传声C.晚年音乐家贝多芬是靠骨传导听到声音的D.超娃确定声源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声与信息.【专题】信息给予题;推理法;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双儿效应能更为准确的判断出声源的位置.【解答】解:分析信息1可知,贝多芬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听到声音,说明固体是可以传声的;\n信息2中“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可知,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更好;“能及早发现猎物”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信息的;信息3中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这是利用双儿效应的缘故.故分析上述四个选项可知,B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8.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铁等金属是晶体,晶体在凝固前首先放热降温,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凝固后放热继续降温.【解答】解: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A、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B、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区别,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凝固或熔化图象;根据温度是否变化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9.对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判断错误的是()A.(甲图)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变成岩石﹣﹣凝固B.(乙图)春暖花开时,冰雪消融﹣﹣熔化C.(丙图)刚拿出的冰棒出现“白气”﹣﹣汽化D.(丁图)寒冬时节,雪花飘飘﹣﹣凝华\n【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A、岩浆冷却变成岩石,是由液体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故C错误,符合题意;D、雪花是高空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10.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n(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此选项正确;B、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1.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松香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白气”与高压锅限压阀被顶起时冒出“白气”形成的原因相似C.医生给病人手术时常用氯乙烷作麻醉剂(是)利用了液体蒸发致冷的特征D.雪灾时在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3)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4)加盐的冰雪熔点更低,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更快的熔化.【解答】解:A、松香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符合题意;B、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白气”与高压锅限压阀被顶起时冒出“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液体氯乙烷在常温下可以汽化,汽化要吸热,使实施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盐水的熔点比较低,在雪灾时在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使雪熔化的更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热现象的对应的物理原理,要注意在生活中找出所包含的物理知识.12.关于电冰箱中发生的热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冰箱内温度很低,是因为冷冻室管子里的液态氟利昂汽化吸热造成的B.冷冻室内的冻鸡、冻鱼的表面常常有“白粉”出现,其形成过程要放热C.夏天,打开箱门会看到“白烟”,这是冰箱内蔬菜中的水份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电冰箱的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是由于散热器管子里的气态氟利昂液化放热造成的【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n(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这一过程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D、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而到了冰箱的外部,气态制冷剂会迅速液化,从而放出热量.故AD选项正确;B、冷冻室内的冻鸡、冻鱼的表面常常有“白粉”出现,这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B正确;C、夏天,打开箱门会看到“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根据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冰箱制冷的原理,了解冰箱的内部结构也非常重要.二、识图与作图(每空1分,有12道小题,共21分)13.如图所示所测纽扣的直径是1.5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木块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5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4.50cm﹣3.00cm=1.50cm.故答案为:1.50.【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37.7℃.【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n【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7℃.故答案为:37.7.【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读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体温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5.如图所示速度计的示数是70km/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速度表的读数时要注意其速度单位为km/h,其表示的速度大小即表中指针所指的数值.【解答】解:速度表中,每小格代表5km/h,则物体速度为70km/h.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表的读数.指在哪个刻度,就读多少,不用估读.16.如图1中的大象是通过次声波进行交流的;如图2中利用回声测定海底深度时,声波主要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利用这种办法不能(能/不能)测量“月球﹣地球”之间的距离,你的理由是: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2)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n【解答】解:大象可以通过次声波经行交流,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用声波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次声波;传递信息;不能;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7.如图,一只蜜蜂飞行时翅膀在1min内振动15000次,则振动频率为250Hz.【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15000次,可以求出频率.【解答】解:蜜蜂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15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Hz=250Hz;故答案为:250Hz.【点评】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18.如图中的噪音监控显示屏上的“65.2”显示的是噪音的响度(音调/响度/音色),单位是:分贝.【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解答】解: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噪声的单位是分贝,此时的噪声是65.2分贝;故答案为:响度;分贝.【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9.如图所示,这个交通标志牌表示的意思是禁止鸣笛.\n【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图中标志的含义,知道这是防止噪声的途径之一.【解答】解:由经验知,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禁止鸣笛.【点评】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同时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属基础题.20.根据图中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可知:①温度为80℃的酒精是气态;②冬季在北方测量气温(最低可达﹣50℃),应该选用酒精温度计.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处于沸点温度时为液态,高于沸点温度时为气态;②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解答】解: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80℃高于酒精的沸点,因此80℃的酒精是气态.②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如果选择水银温度计,﹣50℃的水银低于凝固点,水银会凝固,水银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如果选择酒精温度计,﹣50℃在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酒精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必须选用酒精温度计.故答案为:(1)气;(2)酒精.【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沸点和熔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特别重视.21.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通过听声音的响度即可判断水是否烧开;而往保温瓶中掺开水时,通过听声音的音调便可判断水是否掺满.【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声现象.【分析】(1)水的响声实际上是气体的振动和水的振动引起的,也有气体撞击容器引起的.沸腾前,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气泡上升时,温度低,出现液化,体积变小引起气体和水的剧烈振动,所以响水不开.沸腾时,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引起的振动较小,所以开水不响(2)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往保温瓶内倒水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n【解答】解:沸腾前,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大量的气泡上升时,温度低,出现液化,体积变小引起气体和水的剧烈振动,所以声音响度较大响水不开.沸腾时,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引起的振动较小,所以声音响度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原因.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正确理解沸腾前和沸腾时水温、气泡大小、声音大小的原因,关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理解是,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2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30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45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解答】解: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650m,v甲===30m/s;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故答案为:30;45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23.2022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减小(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n【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简答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解答】解:对于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一定的水,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所以气温的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剧旱情;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减小水分的暴露表面积,使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故答案为:增加、减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4.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为液化,例如雾、露都是由液化现象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过程;(2)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雾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所以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低于100℃.故答案为:液化;低于.【点评】本题由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气压和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是一道基础题.三、实验探究(每空1分,有3道小题,共19分)25.【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n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种类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温度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答案开放型;控制变量法.【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当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只改变研究的因素,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解答】解:(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水和酒精是不同种类的液体,酒精更容易干,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3)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4)能够说明蒸发吸热的现象很多,例如:①夏天,在地上洒一点水会感到凉快些;②病人发热时在头上敷一块冷毛巾,病人会舒服些;③夏天,为了使得食物不致于因为高温而变质,可以把食物用容器盛装放入冷水中(漂浮)同时在食物上面放一条湿润的毛巾等.故答案为:温度、表面积、液体种类、液体表面积、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点评】(1)影响蒸发快慢的常见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2)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另外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2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n(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选填“A”、“B”或“C”),示数为38℃,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的熔点为50℃,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段是沸腾过程.【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分析】(1)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向大数字读.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2)熔化是吸热过程.(3)如图,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之后,温度再升高,不断吸热,液体的温度升高,到达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沸腾过程.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解答】解:(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3)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4)如图,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故答案为:(1)B;38;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慢;(4)沸腾.【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升温、熔化、升温、沸腾四个过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沸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读数等,该题综合性很强,有很大的难度.27.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n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A、B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编号为C、E的琴弦.(3)如果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编号为D、E的琴弦.(4)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③②①④.(只填数字代号)(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A、B.(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C、E.(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D、E.(4)按照短文内容可知先后顺序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5)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A、B;(2)C、E;(3)D、E;(4)③②①④;(5)控制变量法.【点评】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四、计算题(有3道小题,共2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28.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中可知,在前20s内,这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多少m?它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n【分析】(1)由图可知,物体在前20s,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运动路程;(2)由图可得,物体在前3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体在前20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2)物体前30s走的路程为15m,v===0.5m/s.答:这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5m;它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0.5m/s.【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记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2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是多少?(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火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2)利用v=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3)已知汽车速度和时间可求汽车过桥行驶的路程(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16:30﹣8:30=8h;(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3)v′=144km/h=40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15s=600m,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600m﹣400m=2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是8h;(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3)火车的长度是20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30.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听到回声,求:(v空=340m/s)\n(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根据v=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2)知道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根据v=求出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3)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距离的2倍,据此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s声=v空t=340m/s×4s=1360m;(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s车=v车t=10m/s×4s=40m;(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距离的2倍,所以,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s===700m.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1360m;(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40m;(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70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距离的2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