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13:51:23
8页
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阅读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期望蒿草长成栋梁”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3.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要求。这蕴涵的哲理是()①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5.“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A.我思故我在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C.物是观念的集合D.人是万物的尺度6.2022年中秋十一黄金周,是高速公路免费试验通行的第一年,但高速公路却被堵成了停车场。.有人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中国私家车发展需要理智。按德国西部每1000人有510辆车的水平,中国的汽车排列起来可绕地球67圈,如果那样,全世界生态系统会完全乱套。这种推测()①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②是一种猜测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③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推断④是意识前瞻性的体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其它一切哲学的基本特征是()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8.唐诗《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对该诗蕴涵的哲理分析最恰当的是()A.世界是普通联系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9.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8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年6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7000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2.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3.2022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望师生,并做了即兴演讲。他说:“作为科学工作者,思维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是禁锢和封闭的,要只承认规律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权威。”这启示我们()①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应兼收并蓄,博采众言③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应明确“真理只有一个”,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全球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约有75%的海洋物种人类知之甚少,它们大多分布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海域。这表明()①客观事物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②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③世界上总会存在人类无法认识的事物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以来,建设基本农田、乔木林7l万公顷,种草16万公顷,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从17.8%提高到41.1%,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B.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是有区别的8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D.自在事物的机械联系是主要的联系方式16.2022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天空出现罕见的“3个太阳”奇观。这种天象奇观被网友市民拍下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一些民众将其与“世界末日论”联系在一起,但是专家表示,这只是气象上正常的大气光学现象,与“末日论”无关。民众的的观点(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C.肯定了事物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D.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17.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无条件的②人类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的主线。这要求我国淘汰一些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产业。我国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要按客观规律办事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D.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19.202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指出,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这句话体现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物质决定意识D.辩证的否定观20.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22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8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2.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23.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新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可见()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4.围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22年2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中曾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感觉“是中国在加剧日中紧张局势”。他还积极评价日方态度称,“对冷静、克制的应对表示感谢”。材料显现了美国、日本、中国对钓鱼岛领土问题的不同声音。不同声音表明:()①由于立场、观点、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④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2022年3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楼市调控加码"靴子"随之落地。针对新政有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政策明显有所收紧,但仅是在原则上界定了调控方向,具体落实情况还要看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后续出台的细则。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此轮调控更加趋向差异化,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特征,政策将更有针对性,地方调控也将会出现松紧差异。业内人士作出上述分析的辩证法依据有()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③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④应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26.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1)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6分)(2)请你从唯物论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12分)27.西部是我国两大河流的源头。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不知道自然还会报复人类,近几十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致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长江上游每年冲向长江的泥沙多达6.8亿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中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搞好生态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退耕还林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力度,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地关系。(12分)828.材料一:某大城市郊区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民改种粮食,结果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1)运用所学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10分)材料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应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