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docx 2022-08-25 23:39:47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⑦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在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7-\n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原载2022年6月12日《文汇报》)1.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B.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C.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7-\n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词林诸公,不过经两三须臾耳,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选自《聊斋志异》)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绐:欺骗。B.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耀:炫耀。C.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唱:写名字。D.迨望报也迨:等到。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写照的一组是()①痛饮大醉,归卧内室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③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⑤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B.王子安内心充满了科举高中的欲望,因而为狐仙所利用。作品把王子安的幻觉同狐仙的恶作剧联系起来写,行文流畅而有波澜。C.王子安幻境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一些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D.“异史氏曰”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秀才入闱的七种情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人性摧残的本质。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5分)(2)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7-\n“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5)   9.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6)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1),以望复关。不见复关。。(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余不忍为此态也。(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曼德拉:传奇依旧曼德拉1918年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地区的姆卫佐村,他是考撒族人,小名豪利沙沙,意思是“不安分的家伙”——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命运的写照。曼德拉的父亲是泰姆布部落最高首领的参事,并在一个由白人政府监督的咨询委员会里供职。曼德拉亲眼见到父亲为了族人的利益与白人统治者进行抗争。父亲给曼德拉讲述了许多非洲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故事,母亲则常常向他讲述考撒人的道德典故。从这些故事里,曼德拉习得了考撒人古老的智慧以及族人之间的责任和关爱。在曼德拉九岁那年,父亲离世。曼德拉随后被泰姆布王朝的摄政王收养。他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追求更高理想的冲动最早就是从这里萌芽的。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他坦言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外部世界的诱惑:“我本来不想有钱、有地位、有名声或者有权力,但是一个新世界焕然展现在我面前。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忽然时来运转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被许多事物所诱惑,我也不例外。”-7-\n摄政王的仁慈和部落的民主议事规则对曼德拉影响极大。摄政王夫妇把曼德拉视为己出,把他当作未来的部落接班人精心培养。曼德拉和摄政王的孩子们一起上学、玩耍,亲如兄弟姐妹。摄政王还经常将曼德拉的母亲和妹妹接来王府陪伴曼德拉。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使曼德拉养成了宽厚、温和的个性。少年曼德拉还经常旁听摄政王召集的部落会议。摄政王宣布会议开始后,便一言不发,听由到会的每个人轮流发言。有些发言是批评摄政王的,但不管批评多么激烈,摄政王从不为自己辩护。大家发言完毕后,摄政王再进行总结,寻找大家的共识,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进去。如果没有达成共识,下次继续召开会议,一直到达成共识为止。这种源自非洲本土的民主精神和共识意识,在日后曼德拉建设南非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管敌人或竞争对手的抨击多么激烈,曼德拉一直耐心倾听,一遍遍地讨论,直到形成共识。因此,今天在南非大陆上建成的民主并不全是西方的传播和赐予,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非洲本土的政治智慧。16岁成人礼后,曼德拉离开了王府,在克拉克伯雷寄宿学校上初中。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英语是惟一教学用语,课程都与英国和基督教有关。学校向学生灌输英国白人至上文化,但同时也传授信仰自由、民主、公正和骑士精神等思想。19岁时,曼德拉进入希尔德顿预备学校。这里给曼德拉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著名考撒族游吟诗人姆卡伊对学校的造访。姆卡伊从白人专用的门走进来,大胆预言未来南非黑人终将战胜白人殖民者。这一幕对于曼德拉来说就像“流星划过了黑暗的夜空”。21岁时曼德拉进入福特海尔大学,这是当时惟一的黑人大学。正是在这里,曼德拉结识了后来在非国大担任领导的马修斯教授和贾巴乌教授。这两位教授在课堂上公开批评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主张通过渐进和非暴力的制度变革来扩大黑人权利。上世纪40年代的南非,黑人的处境越发艰难,曼德拉已难以在冲突日益激烈的白人统治者和黑人觉醒者之间保持超然态度。期间,有两件事深深影响了曼德拉。第一件事是,一天曼德拉和同学正站在邮局外面,一位傲慢的白人官员走过来,要求曼德拉的同学进邮局为他买几张邮票。当时,任何白人都可以让任何黑人为自己办事。虽然受到了这个白人官员的威胁,但是这位同学仍然坚决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曼德拉深受触动。另一件事是,曼德拉被提名为福特海尔大学“学生代表委员会”候选人,此时由于学校粗暴拒绝了学生要求改善伙食和参加更多的学校管理的建议,学生代表会议决定抵制选举“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正式投票,校方两次强行组织选举,曼德拉都被选上了,但为了坚持“校方不接受学生建议就辞职”的承诺,曼德拉两次辞职。结果,他被开除了。沮丧的曼德拉回到摄政王府。他不仅没有听从摄政王的建议重新回到学校,同时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他和摄政王的儿子一起逃到了约翰内斯堡。至此,曼德拉彻底摆脱了羁绊,站在了一个崭新但异常曲折的新起点上。(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段不仅写了曼德拉出生的时间、地点、父母,还特别写到并解释了他的小名,目的是增强作品的真实性。B.曼德拉在摄政王府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受到新事物的诱惑,他想要尽快离开王府,去外部世界追求更高的理想。C.今天在南非大陆上建成的民主,既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精神的影响,也和非洲本土的民主精神、共识意识有很多联系。D.文中“流星划过了黑暗的夜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姆卡伊的行为和言辞给曼德拉的思想带来的冲击。E.本文采用了一般传记的写法,以曼德拉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为线索,叙述了曼德拉早期的生活经历。文中说“‘不安分的家伙’——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命运的写照”,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结合全文,概括本文选取和组织材料的特点以及这样处理的好处。(6分)(4)哪些生活经历对曼德拉日后建立民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7-\n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模糊不清,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中学生容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B.很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C.据悉,温州部分银行曾一度开出“存1万返440元”的高额日息,此举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储户。随后多家银行纷纷跟进,依葫芦画瓢。D.从2022年元月11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D.对于多数“90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存档”和“传说”而已。15.请仿《鲜花》形式,以“浮萍”、或“卵石”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诗(6分)鲜花盛开于田野间时光短暂奉献了生命的芬芳1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选取五个关键词概括莫言作品的特点。(5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人们为之欣喜,也在深深思索:为什么是莫言。-7-\n对此,《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说,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其中一个就是残酷现实,莫言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即属于“残酷现实”藤蔓上的发轫作品。而在浪漫世界里最有名的作品,是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梁》,莫言家乡曾经发生过“孙家口伏击战”,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抗日故事激活了莫言身体深处一直被正统叙事格式所压抑的灵感,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莫言创作颇具特色,是以一种独具的生命感觉和神奇想象,将心灵的触角投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获得超常的神奇感觉能力。他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他对这些外来的影响,一直保持着警觉,他的内心,终究有一种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如《檀香刑》中的猫腔艺术的应用,就是很成功的一例。在艺术与形式上,莫言也毫不落伍,《酒国》和《蛙》充满音乐的复调感,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化。他的作品易为国际接受也是他获奖的重要原因。17、写作(60分)一块花岗石在一堆铁矿石里,一齐进了熔炉。经过一段时间的焚烧、冶炼,熔炉炼出了钢,排除了渣石。花岗石则被分离在渣石里。  当钢块喜气洋洋地被送往工厂,渣石要被送往垃圾堆时,花岗石十分气恼地开了口:“熔炉,我满怀激情地投入您的怀抱,可您却偏偏把我变成渣石,您怎么这样不理解人呢?”  熔炉叹息地说:“唉,我是炼钢的,怎能不愿把每一块石块变成钢呢?可你不想想,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钢的成分呢?”花岗石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字数800字左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