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下学期模拟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下学期模拟试卷

docx 2022-08-25 23:38:15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二语文下学期模拟试卷说明:本试卷所有选择题答案均涂入答题卡相应试题号的中。Ⅰ卷(阅读70分)甲必考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老愚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文化奶妈”11/11\n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文化奶妈”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A、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以及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11/11\n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C、作者认为现代人虽然没有时间读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多数人买名著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而不想认真去阅读,而更多的只是去吃文化方便面,作者为此感到悲哀。B、“文化奶妈”可以促进读者与经典之间的沟通,但也可能阻断读者与经典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依赖的阅读心理,使人们远离经典。C、从全文看,作者对“文化奶妈”这一人文学科的传承方式主要持肯定态度。D、这篇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并对此作了自己的思考和评判。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5-7每题3分,共9分,第8题9分)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11/11\n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贵顺物情物:人  B.宫中卑湿卑:低下C.陛下本怜百姓怜:同情  D.隋炀帝志在无厌厌:满足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C.B.A.﹒.。。。。。。。。。。。。。。﹒。  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l)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诗歌阅读(8分)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野望(唐)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注释: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义。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11/11\n㈢名句名篇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分)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⑵_______,_____________。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必龄《望月怀远》)⑶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永忆江湖归白发,。(李商隐《安定城楼》)(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乙必考题(30分)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6—19题。秋赋从维熙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11/11\n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⑨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文汇报》2022年12月6日)11.“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2..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4分)13本文善于展开联想,请你分析一下作者的联想过程。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你写出本文的两条线索。(8分)14、第⑦段中“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中的“秋赋”与文题“秋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本次不考试略)Ⅱ卷(表达9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扁(piān)舟子鹓(yuān)雏惧惮(dàn)缱绻(qiǎnjuǎn)B、将(qiāng)进酒征铎(duó)整饬(shāng)龌龊(wòchuò)C、干(gān)云霄百啭(zhuàn)荷(hè)薪蹊跷(xīqiāo)D、从教(jiāo)坠旧醅(pēi)佝偻(gōulóu)卷帙(zhì)1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你看他写作时简直是笔走蛇龙,一蹴而就。B.杨丽娟疯狂追星一事,闹得如此沸反盈天,当令整个社会反省!C.《漫漫天堂路》的作者牧思苦心孤诣十六年,构思这部小说,使其创作不为世俗所左右,而以文学为依归。11/11\nD.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B.今年恰逢中国话剧百年华诞,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一期工程4月竣工。C.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D.如今,他已经回国,就职于北大医学部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喜爱的乒乓球事业。18.筛选下面一段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4分)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姿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针对所说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阐述,语言通顺,不出现错别字,100字以内。(5分)2022年奥运会吉祥物,因为顾虑“龙”[注]的英译“dragon”在西方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呼声最高的龙并未入选,近期“改龙事件”更成为社会热点。国内有人建议要修正“龙”作为中国国家的形象标志,由此引起网上沸沸扬扬的争论。[注]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攻击性和霸气的庞然大物。1002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运用想象,联系生活,按要求设计两句人生箴言。(4分)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能观赏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了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因为熊猫是“国宝”嘛……  他们就这样一边选择,一边观赏,在有限的时间里,观赏到了最想观赏的动物。  1.简明、富有鼓舞性的人生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内)  2.含蓄、富有意蕴的人生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内)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据新华社杭州2月22日11/11\n电(记者余靖静)珍稀古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竹版今天在杭州文澜阁开印,已被预订掉三四十套。据悉,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由杭州出版社与浙江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投入经费约2800万元,其中民资占80%以上。杭州出版社总编辑徐海荣表示,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将于2022年3月“出炉”,首印500套,每套约1700册,定价42万元。此次文澜阁《四库全书》重印受到浙江商人及海外华商的青睐。一位在开印现场的华商说,“我起码要带10套去欧洲,让欧洲不仅知道中国文化,也亲眼看看我们的‘国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①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②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③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④⑤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⑥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⑦⑧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照要求作文。2022年底印度洋海啸短时间内便夺去了十多万无辜的生命。此次重灾区之一的泰国谱吉岛上,10岁的英国小女孩蒂莉·史密斯在沙滩上嬉戏时发现,在大海远处突然涌现一波白色的巨浪,将海天明显地隔成两半。在学校就热衷于地理课程的蒂莉意识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就在圣诞节前,她刚刚研究过“巨浪”“海啸”的有关知识。于是她告诉父母,让他们动员这片海滩上的游客立即撤离。将信将疑的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海啸就吞噬了这片海滩,这是谱吉岛上唯一一处没有伤亡的海滩。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1/11\n语文参考答案1、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2、B、讲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3、C、“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错误4、C、持否定态度。5.C(怜:爱怜)6.D(A“并且”,连词,表递进/“因而”,连词,表因果;B“来”,连词,表目的/“因为”,连词,表因果;C无义,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在”,介词,表处所;D.“(如果)……那么……”,连词,表假设。)7.D(魏徵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他为了奢侈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并非从“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1)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2)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3)(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文言文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9、11/11\n[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11.参考答案:人生的秋天,一首忧伤别离曲,是一首成熟收获曲,也是一首人类自身永恒的秋魂曲。关键词:收获、别离、永恒。答对一点2分,任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12.参考答案: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2分。说明:上文说“每见到老人”联想起老树、空了枝头、飘零的落叶,下文说“在……之后,是……墓碑”,故此处不应指人死去。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2分。意思对即可。)13.由自然之秋联想到人生之秋,由落叶联想到离别,由白发老人联想到自然,由感伤秋天联想到珍惜秋天。线索:明线是“秋色”,由自然之秋想到人生之秋,暗线秋情,由秋天的感伤想到人生的豁达14.参考答案:不同。1分。因为这里的秋赋是指人类自身不能再生与轮回、生者只能给死者留下墓碑并永远思念的“永恒的秋赋”。2分。而文题“秋赋”的含义则除此之外,联系下文第八段看,还有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的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15、D(整饬(chì)缱绻(qiǎnquǎn)蹊跷(qīqiāo))16、正确的应C(A笔走蛇龙: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这里用来形容写作速度快,用昏了。B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应改为沸沸扬扬。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研究。D应改为“名副其实”:名声和实际相符合。)17.C(“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后面应加上“的活动”,“就职于……教授”是杂糅)18.“探索诗”的鉴赏是很困难的,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19.(5分)符合要求,4点:其中“阐述”2分,其余1点1分。例如:(1)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其形象往往会让部分西方人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甚至别有用心的歪曲。所以应当“改龙”。(2)从“龙”英译成“dragon”历史看,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建构的结果。从传播交流的编码和解码看,“龙”翻译成“dragon”11/11\n对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不利,应予改之,这种更改既必要,也切实可行。(3)我认为龙无需废,亦无需正名。因为龙和鹰本身只是先民图腾的选择,但选择本身和选择的历史动不仅不容忽视,还需要深度尊重。(4)全球化并非是要“砸烂一个你,揉碎一个我,最后再和在一起,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四不像”。倘连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唯一能唤起中国人同根同种的东西也一起砸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结局将不堪想像。所以,龙不能改也不应改。20、答案示例:1、理性的放弃,就是选择成功!       2、人生路上难免留下一点遗憾,珍惜自己的选择去创造梦想。  【解题指津】  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概括中心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考生要写出有内容有意蕴的箴言,必须能首先压缩提炼出此材料的语意中心“能放弃,会选择”。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精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21.杭州重印文澜阁《四库全书》22、①如果②如果③如果④尽管⑤由于(还)⑥但是⑦就⑧反而(4分)(2\3B也可用或者。)11/11

相关推荐